![]()
這套遊戲是在桌遊店試玩的,發文時BGG 242名。話說同一家桌遊店試玩了十多套遊戲,比較想買的就是它、聖彼得堡和開膛手傑克。
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217646/taluva盒子打開來就看到大量板塊,還以為是拼圖類,瞭解規則後才知,其實這套遊戲放板塊,不需像一般拼圖類有手眼協調、圖形相接的要素,捨去了這些,卻更有策略性。
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438538/taluva板塊如上圖,紅通通的火山是這遊戲的關鍵。
玩家似乎扮演的是某個土著部落仰賴的大神,當然要用火山的力量,消滅敵對土著,讓他們的偽神(玩家)吃個火山灰,灰頭土臉一下。
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793746/taluva遊戲中的板塊是可以向上發展的,其規則很直覺。一個板塊是由
三個地形組合的(如上圖右邊有紅白兩高塔那塊),有火山的地形,就可以讓玩家扮演的大神,來上演造山運動。
玩家只消拿另一板塊,有
火山的地形對底下板塊
火山的地形,就可以『火山爆發!』,把板塊疊在另一個板塊上面。
提到這裡,小弟比較喜歡這種出自於直覺與邏輯的規則。某些遊戲的規則毫無道理,自然不容易接受。
火山口噴出的岩漿,當然在很久之後,化成各式各樣的地形,也形成了山脈(地球科學)。在遊戲裡頭是一兩秒的事情。這場浩劫當然一次撲殺被板塊(火山灰)壓下的敵我部落和建物。
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166935/taluva遊戲巧妙地將規則融入一些可以自圓其說的神話和故事,就像車可以飛,而不是將可以飛(一些玩一次都嫌多的遊戲,就愛搞這套)。
為了禮讚地球科學和簡單的理性,要蓋火山火埋人,蓋的板塊底下
不能有懸空的地形,而且也不能讓一個板塊
直接對好好,壓在另一個板塊上。
(試想,火山口在三個地形中一邊,如果板塊可以對好好,直接壓另一板塊,那岩漿都剛好流向另外兩邊?世界上有這種牛頓定律?)
所以玩家可以迅速給予麾下部落一些神喻,要他們趕快躲到峽谷、梯田之類的地形。或著是應用自己的神力,將火山口對向無害的方向,保護部落。
而神祇之間,似乎還是有某些『神道』(對應商道),譬如說,蓋火山活埋人,還要留下活口,不可以一次滅一整個小鎮,一定要
留一棟以上的人家活命。這看似有理的規則,也順道維持了遊戲平衡性。
上圖中的尖塔,得在小鎮中的高山(三層以上板塊)才能構建。每個小鎮至多一個塔,功能跟避雷針一樣,可避免天降火山。
而長得像東海路思義教堂的廟(白色),得要人丁旺盛的鎮(三個地形相連)才能擁有至多一個,同樣也蘊含神力,可免天譴。
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166937/taluva激烈的生存之爭,就像上圖黑、紅、黃三國鼎立一般。因為部落的最基本,房屋(如上圖下,紅色那個如巴里島小屋)只能蓋在平地(第一層),所以土地有限情況下,自然互相卡位。
上圖有些蓋到山坡、丘陵、甚至高原的房屋,是利用人口爆炸(擴張)的機會,一次擴張到周圍相同的地形。這個規則也非常合理,一個聚落某次擴張時,應該選擇的是某一種地形(如林間空地),和當時聚落文化有關。
結語桌遊應該和葡萄酒一樣,什麼排名、酒評都沒有意義,重要的是玩了之後自己的感覺。現在桌遊店、購買管道、BGG發達成這樣,消費者年齡也提升到不是拿零用錢支付的階段,早就不是什麼小眾的嗜好(不會有小眾的東西開到全台灣都是)。
唯一困擾的恐怕是,還要用原始的方式去手動揪團,才能享受某些只適合多人的遊戲。或許有一天有人會想通,早點用類似雅虎拍賣的方式,建立一個揪團網站才是正經,可以互給評價,一切都是可以輕易搜尋、追查與歸檔的。
常常在桌遊店看到很多人,被店員一句『Dixie 三個人玩會比較無趣喔』打槍,或是『你們四個人要玩暗影?...那只好一人扮一個陣營喔...』。其實需要一些大人出來,把事情搞定,當然這一切還是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