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 GP

轉載文章(FB上面傳教改失敗很火熱的哪個)

作者:崎野夏│2012-02-01 01:28:28│巴幣:4│人氣:443
http://www.facebook.com/notes/%E8%AC%9D%E6%AC%A3%E6%86%B2/%E5%8F%B0%E7%81%A3%E6%95%99%E8%82%B2%E7%9A%84%E5%A4%B1%E6%95%97%E9%A6%96%E6%8E%A8%E4%BA%8C%E5%A4%A7%E5%8A%9F%E8%87%A3/311323032247252

這篇這幾天大家應該都看到爛了
而某些有我FB的巴友也應該知道我從來沒有轉載過這篇

原本講要針對這篇文章的缺陷寫東西

結果發現有人寫得比我更好 更完善

所以直接使用轉載的方式貼出來

在此之前我必須聲明

我並不是什麼人本基金會的擁護者(雖然我的立場也是廢死派

只是我依照我所學的東西推論

這篇文章具有相當多的偏見以及個人主觀的意識形態在裏頭

而有人已經幫我指出來了

並且我覺得

在台灣學校變成「升學機構」而非「教育機構」

看看國中小學的輔導室就知道

------------
http://www.facebook.com/albert.tzeng/posts/373056716041914
(內文有很多深度討論  有興趣者可以接著下去看)
以下引用自Albert Tzeng
這篇文章寫的其實不大好,但被轉了八千次,有超過一萬人按讚,也
引起某些朋友版上的討論,所以簡單回應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我父母跟許多好友都是中學老師,聽過許多相似的故事,所以我對本文形容的狀況能理解,也很同情無數第一線老師的無力感。然而,作者將一切亂源歸咎於兩個人,我以為不妥。

我有三個理由:

首先,第一線教師的無力感的來源。許多所謂「問題學生」,很大一部分,來自家庭教育的欠缺。而近來家庭教育崩解,背後則是整個社會經濟所得狀況的惡化。人本教育推行的意義,只是讓許多第一線的老師,少了一切過去「覺得好用」的工具,並沒有造成更多問題學生的出現。畢竟同時,也有許多學生,在鬆綁的學習環境中,有不錯的發展。

其次,傳統體罰管教,從老師的角度「覺得好用」,不代表「實際有效」。覺得好用,只是因為威嚇能提昇老師權威,在學校把學生氣燄壓下去,讓學生「看起來」比較乖。可是這些緬懷過去權威的老師,卻不見得能真正體會到,體罰經驗在這些學生身上,到底留下什麼心理痕跡,讓他們帶著離開學校。以我而言,到現在,都還記得過去某個喜好體罰的老師,對我造成的陰影。

最後,回到政策過程。教改本身確實有許多沒做好的地方,例如,過於菁英導向,沒有足夠的基層參與。但一如社會學學者何明修分析的,教改從理念轉為實際政策結果的過程中,有許多因為制度邏輯造成的扭曲。這些問題,實不宜由倡議者史英來扛(李遠哲的討論就更複雜,姑且不談)。


面對混亂,「以暴力支持的秩序」一直很有誘惑。但正是同樣的心理因素,導致日德軍國主義的興起。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對此宜慎。



=======================================

[轉灰塵的回應]
「原來老師處罰學生會被告上法庭,可是學生打老師可以完全沒事,而且被學生打不出手的才是好老師。」

不對,被打可以還手制止(以制止為目的),但不可以主動打人,這才是零體罰的主張。當然,誰打誰都會有相應的責任,對學生而言是記過,對老師而言是法律層次的問題,如果是正當防衛,通常沒什麼問題。

你需要討論的應該是記過的教育效果,我同意,記過近觀之下沒什麼用,習慣被記過的人因為習慣了,所以不痛不癢。這就跟一些殺人心態一樣,殺了一個人,感覺殺人就沒什麼了,一人、兩人,好像沒什麼差別。
⋯⋯
然而,沒了體罰,沒有其他想法嗎?一個學生為什麼會使壞?環境的因素是什麼?社會心理學有沒有給你一些線索?還是不相信科學研究,只相信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經驗的?自身經驗固然很清晰、很沉重、很真實,那是因為經驗是鮮明的,對任何人來說都比空泛的理論更有說服力,但不要忽略科學的嚴謹性,以及自身經驗的本質上的盲點:主觀、身在其中無法看清問題的各種面向、立場所造成的偏好與偏見。

除了處罰與指出對方缺陷,面對使壞學生,教育有效的手段是空缺的嗎?我完全同意可以抱怨自己的專業並不在教育學生學做人,而是國英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學科,對,師範教育體制沒辦法讓每個老師都把做人的教育策略當教育重點,所以我會建議交給專家,例如輔導老師。不過,既然在教育的第一現場必須處理學生的情緒,那每個老師應該都要學會基本的因應方式,即便師範教育沒教,應該也要自己探索。

反對體罰是因為體罰造成的教育效果是脅迫服從,一個學生在體罰制度下長大變好,並不見得是因為體罰有效,更可能只是因為心智的自然成長、變成熟、變得比較不衝動,腦科學很早就發現一個人在20歲之前,腦袋的某個機制會讓他容易有冒險的心態,因為即便跌倒受傷,這點傷害在腦袋是不持久的,很快就會淡忘,這是懲罰之所以無效的生理原因之一。在心理上,正向的內在動機讓人得以進步,而負向的外部威脅或利誘,都只是暫時的,當拿掉這些威脅利誘,這個人做這些事的意願會比原先更少,換句話說,就是越不想碰,比方說唸書或表現善意態度。

教師需要的可能是學習更多,即便這可能是不合理的,因為教師資格的取得與訓練,本身就不包含這些(或者充其量形式地學習而已),然而,如果有一點教育學子的理想,相信這種要求不會太過分,先學會「理解學生」就好,實際的教育技巧的確是困難的不需要強求,但只要有「理解」,相信就會自己找到相應的對應方式,這樣應該就相當足夠了。

==========================================
(附加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DragonPeng/posts/2449116438573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52113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社會學|教改|轉載|教育問題|輔導機制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喜歡★boy10082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有用ABP來檔廣告的人可... 後一篇:海賊王與社會學(司法島)...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86189642祝福
看到的人會變得幸福哦~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9:28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