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試翻&感想】何謂『小孩』?

作者:幽影│2011-05-02 05:44:12│巴幣:2│人氣:512


(原文為一篇N2讀解文章,感謝會長和老師提供意見)

何謂『小孩』?並且,所謂的小孩成長為大人,又是怎麼一回事?試著想想看,應該就是這樣吧。小孩完全不知道世界上的種種事情。對於為何會產生那些事情的道理,更是一無所知。那麼,大人就懂那些嗎?

某種程度來說,大人是懂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大人完全明白這些道理。還不如說,大人們習慣了這個世上,因此完全遺忘了『自己其實是一無所知』這件事情吧。

蘇格拉底(Socrates,BC.469~BC.399)說過這樣的話:

『世上所謂的有識之士,至今都還沒發現自己其實對許多重要的事情一無所知。換句話說,他們徹底忘了自己的一無所知。相對的,我明白自己的無知。也就是說,我沒有忘記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懂。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可以說自己跟那些有識之士比起來,多懂了這麼一些些吧。』


答案:41341

第一題選項的意思如下:
1那是什麼
2這是什麼
3這就如此
4就是這樣

第二題選項的意思如下:
1那麼
2換句話說
3不過
4因為所以

第三題選項的意思如下:
1『には』是『に』的強調形式
2說到這個
3所謂的
4在~方面;說到

第四題選項的意思如下:
1想起來
2發現到
3還沒想起來
4還沒發現到
『ていない』表示目前尚未

第五題選項的意思如下:
1沒有忘記自己不懂哪些
2不明白自己懂了哪些
3已經忘了自己懂了哪些
4現在還不明白自己懂了哪些

===================================
譯後感言:

懂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懂得還不夠多。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這意味著,自己不知道問題何在。蘇格拉底之所以能成為西方三哲人之首,就是因為他明白自己知道哪些、不知道哪些。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是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

懂?不懂?有時候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當然就更不用說找出問題所在了。這時,要麼試圖去了解自己,要麼尋求他人的意見。東方孔聖人傳下來的儒學,就包含了許多前人的思想與意見。但如果只是一味接受他人的想法,那就變成受人詬病的腐儒讀死書了。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生來就知道的,是上等人材;學習後才知道的,是二等貨色;遇到困難才學習的,是三等貨色;遇到困難也不學習的,就是下等貨色了。』

芸芸眾生裡,生而知之者可說少之又少,大家多半是二等或三等的貨色。如果沒有前人的思想作為基礎,實在難以構築屬於自己的思想。即便是在學校教育體系外自學成才的愛因斯坦與愛迪生,也一樣有努力用各種知識充實自己的時候。

有一本歷史小說裡面這麼說道:『盡信書固然不能得真知,不讀書卻是連假知也沒有的。夫子有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需得教學相長,方能通透,庶乎此意。若非曾深陷其中的話,即使置身事外,也無法明白其中的關竅。』

『經書若手指,佛心似月圓』禪宗六祖慧能的這段公案,說明浩如煙海的經書只是引導眾生開悟的一種途徑,但修禪者卻往往因為執迷於經義,而忘了這一點。儒家思想中的『學』與『思』其實也頗類似這一點。『學』來的知識是基礎,也是那根手指,接著透過『思』讓自己順著那根手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真知。

時下許多年輕人在求學途中,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所學的東西沒辦法在以後派上用場,因此應付了事,甚至還荒廢了課業。然而就在他們不在乎學業這根『手指』的同時,往往也失去了從中領會到求知精神、理解能力、集中力…這些『月』的機會。

在下大學唸的是營養系,然而從去年下半到現在都在唸日文,目前已經取得了N2的資格,正在準備N1。雖然營養跟日文沒什麼關聯,不過在下的讀書方法(如何理解日文的種種之後,將那些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卻是一樣的。

各位明白了吧,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其實有許多比課業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其中之一。只是現代教育往往重視眼前的成績,卻忽略掉了這些東西。教育改革喊了這麼多年,似乎也不見改善…

總之,還在學校之中的各位,在課業與考試的重重壓力之下,也請務必把這些日後將會比課業更重要的種種學習起來,成為日後得以更加進步的憑藉。

※      ※      ※      ※

東方儒學繼孔子之後,出現了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性善論主張『藉由後天的教養保持人性的善』;性惡論主張『藉由後天的教養抑止人性的惡』。究其根本,雖然對人性的認知有所分歧,但殊途同歸的是,對於後天教養的重視。

和重視後天教養的東方儒學相比,西方哲學的認識論重視了解自己、反求諸己。雖然重視的地方有所不同,但在求學認知乃至於人生的旅途上,在下認為這兩項其實是互為表裡的。

人類的心靈、認知乃至於情感,其實是很奇妙的。某些道理或許早已知道,但卻要經過後天的磨練與學習,充分了解自我之後,那些東西才能真正和心靈結合在一起。這些融入心靈之中,進而讓外在行為、情感認知產生變化的道理,才是人真正能夠掌握的真知灼見。

這種認知上的變化,有些類似青原行思所說的參禪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水。』

不管是東方儒學、西方哲學還是禪宗思想,這些關係到求知求道的論點,真的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端看各位如何去領悟。不知道各位看了在下的有感而發之後,會得到什麼樣的領悟呢?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29713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NIHONGO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angelgug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感嘆】又一個購物頻道的... 後一篇:【試翻&感想】護士小姐,...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zzz54872qw所有人
【敬啟:無法重來的你。】第四章-第七節-自洽性詛咒。小說即將進入結局,歡迎來我的小屋看看!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0:0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