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政治文化(奧蒙、佛巴)、政治社會化(葛林斯坦、藍頓)、六大機構(approach)

Hikari Aoi 藍光 | 2025-05-24 14:08:54 | 巴幣 4 | 人氣 89


複習(事隔了很久):


其實申論寫Almond跟Verba老師也看得懂(廢話,閱卷都大學老師),不過比較嚴謹的寫法,還是G. Almond(因為可能也有其他人姓杏仁~_~)



政治社會化(個人、社會塑造、政治系統所需要的角色扮演)
(P. 560)
學者:葛林斯坦(F. I. Greenstein)
定義:政治社會化乃個人於人生的所有階段中,影響其一切政治行為、態度、價值的政治學習與成長過程。

葛林斯坦的研究對象是個人,藍頓(P. Langton)的研究對象則是"社會"
  • 藍頓對政治社會化的界定:
  • (I)乃社會塑造個人一切政治行為、態度、價值的過程,
  • (II)是政治文化於世代間傳遞的過程。(上一個世代的人,把政治文化傳給下一個世代的人的過程)

政治文化在世代間傳承的重要性:假如參與型沒有傳承給下一代,剩下的政治文化就高貴原始人(原始型)跟臣屬型,不利於民主政體的發展,有可能發生民主逆流。
(因為參與型政治文化的公民會監督政府,並且向政府施壓。其他兩種都不會。就像亞里斯多德說的,中產階級者越多的社會,政體穩定。)
  • P.S:劉沛沒有講"高貴原始人"這個concept(構念)來自於盧梭對"自然狀態"的假定,但王業立有,所以王業立樂勝。

奧蒙:政治社會化是將所有人導入政治系統的過程(因為政治系統裡,需要有這些角色來行使他們的職能),使所有人能成為系統裡所需要的角色(例如:輸入者、輸出者、轉換者、反饋者等)。
  • 使人們在政治系統裡,扮演他們的角色時,擁有該角色應有的"行為規範"。
  • 影響人們的態度(認知、情感、評價,這是奧蒙在考評各國的政治文化時所使用的判準)
  • 人們也會對輸入項(對政府的壓力)與輸出項(政府的公策)產生態度(認知、情感、評價)。
    • 上一篇文章有講到,一個人可能認識他國家的政府結構,與國家有休戚與共的情感,對於國家的公共政策有好的評價,例如我就挺喜歡台灣的健保,沒有健保的話,我下一秒就因為每天都睡不著而死掉,這種三種(認知、情感、評價)都有的就是"參與型";
    • 有認知,無情感(劉沛上課說的,我是覺得小粉紅超愛他們的國)、不敢評價是臣屬型;
    • 三者皆無=高貴原始人。
系統論(也變保健點而非激勵點了=_=國考生活指南,要打幾顆星都可以)

政治社會化的六大媒介(機構):
  1. 家庭
  2. 同儕團體
  3. 學校
  4. 大眾媒介
  5. 社會團體
  6. 政治事件
一、家庭:
  1. 個人最初政治文化的建立者。(家人、親戚)
  2. (個人首遇的社會化機構。)
  3. 父母的政黨認同對子女的政治社會化影響特別明顯。
  4. 政黨認同是一種政治態度,也被囊括在政治社會化中。
二、同儕團體(次級政治文化的傳播者):
  1. 政治知識的重要來源。(P.S:因為是你同齡人跟你說的,所以是否正確?值得存疑。)
  2. 劉沛上課是有舉例,但坦白說我覺得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志光的警專生很喜歡有問題下課不去問老師,而是聚集在走廊或垃圾間,在那邊用超大聲的清談方式互相辯論哪一題的定義etc,超級好為人師。
  3. (然後老師人其實就在休息室,到底為何不去問?有的警專生真的很唐......)
團體力量的影響:
  1. 由於"同儕壓力"的緣故,團體內的政治態度與行為會趨於一致。
  2. (可聯想:Janis-確保一致性的壓力,團體盲思。)

三、學校:
  1. 政治社會化的正式(憲法層級的法律保留)機構
  2. 政府具有其自主性,可以編纂教科書的內容,經由義務教育進行政治社會化,藉以(洗腦)選育出政府想要的"那種公民"(例如:有"忠誠"的特質/什麼一空輸... ...)。
  3. 沒有政府會喜歡人民天天包圍立法院,或在凱達格蘭大道示威遊行,因此這種正式的(法律保留的)政治社會化過程,是維持政治系統的穩定,避免過多輸入項為政治系統造成沉重壓力的絕妙方式。(見中國、北韓。)
  4. 簡言之:是一種持續"維穩"的手段。(中國人不是常說,"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XD,其實誰敢去革習近平的命?)
四、媒體(大眾媒介)。

五、社會團體:主要指個人離開學校,出社會以後,所進入的公司、加入的政黨等等。(也可能是壓力團體、NPOs、同鄉會、鬼滅同好會etc)
  • 參:王業立所說的"人情",加入社會團體可以為個人累積社會資本(普特南,Social Capital),以政客而言,這些人情關係網,將是轉化為實際選票的關鍵。
  • 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六、政治事件:
  1. 即"親自參加一個政治運動"對個人所造成的影響。
  2. 例如:野百合(王業立這個世代的人就會舉這個例)、太陽花(劉沛這個世代的人就會舉這個例)、青鳥行動+大罷免(像我這麼年輕的人就會舉這個例)等等。
  3. (感覺開始政治文化的世代傳承了... ...)
政治社會化的"類型"(申):
  1. 顯性(explicit)/隱性(非顯性, tacit)
  2. (有)計劃性/非計劃性
  3. 垂直/平行(世代內)
  4. 連續的/間斷的
  5. 封閉的/管制的/開放的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9則留言

2025-05-25 03:31:59
如安娜‧科穆寧娜所言。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505/0c022deace8b0d1738129108edf13bca.JPG
HSR
2025-05-24 23:16:56
題3.
下列何者能夠用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來分析?
(A)國家認同對投票行為的影響
(B)階級訴求對政策制訂過程的影響
(C)收入不平等對政體穩定性的影響
(D)國外援助對政府支持度的影響
2025-05-25 12:22:31
奧蒙是行為主義時期的學者 國家認同基於情感 階級訴求對政策制定過程的影響 相當於輸入項 也就是給黑盒子的壓力 相當於該"階級"正在扮演他在此政治系統中的角色 履行其職能 使black box得以輸出 因此B是最相近的
2025-05-25 12:34:51
A 國家認同是情感層面 不論其投票行為為何 這都屬於"政治文化"的研究 而非結構功能論(對整個政治系統的研究)
2025-05-25 12:38:14
CD我具體不知道該怎麼排除 佬再幫我想想 如果我解得不對的話您再指正
2025-05-25 12:41:42
C 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樣:
依系統論的觀點 當政治系統崩潰時 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輸入項過多 導致black box overload 無法轉換 故輸入與輸出無法平衡 因此政體穩定性的影響 就算要使用奧蒙的途徑去分析 也會是因為上述所所敘述的內容 而不會是收入不平等 (除非收入不平等 被壓力團體實際輸入進black box)
HSR
2025-05-24 23:16:26
題2.
下列何者無法以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 theory)來分析?
(A)利益團體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
(B)政黨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影響
(C)官僚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影響
(D)政黨紀律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
2025-05-25 12:15:34
利團 party 官僚都是 政治系統中的子系統 只有政黨的紀律不是?
2025-05-25 12:24:09
從結構功能論來看 利團 party 官僚 都在政治系統中履行屬於他們的職能 只有政黨紀律不屬於"角色"的一部分
2025-05-25 12:32:33
可以打個抽象的比方 利團(在各國分強大與弱小) party(在各國有分發展得很有競爭力 或者根本無法履行在民主選舉中讓人民作為選擇對象的能力 因此很弱小) 官僚:或許很強(有在使政治系統運行) 或許很爛(只會貪贓枉法受賄)
每個國家的這些東西是不一樣強度的 應將這些全視為一個國家的"器官"
2025-05-25 12:33:31
應該說個別的器官
HSR
2025-05-24 23:15:06
政治學用到結構功能論也有Almond。來試做相關選擇題吧。
題1.
下列何者能夠用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 theory)來分析?
(A)政治社會化的過程
(B)選舉制度的改變
(C)民主轉型的過程
(D)全球化的影響
2025-05-25 12:11:50
A 奧蒙指出 政治系統的輸入項 功能含有政治社會化的過程 (您提醒了我必須做點選擇題)
2025-05-25 12:16:07
政治社會化是使政治系統得以甄補人才的途徑
2025-05-25 12:27:10
此外奧蒙是行為主義時期的學者 選舉制度的研究屬於制度研究(廢話) 民主轉型與民主政體有關 屬政體研究 全球化是對國際關係的探討 奧蒙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人 因此應該要從奧蒙的研究相關領域內 將屬於"人"的選項優先提煉出來 將"非人"的選項一一排除
2025-05-24 19:49:08
因為白軍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內部派系眾多,根本打不贏紅軍。
2025-05-24 19:55:22
還有紅色沙皇 白色混紅色 粉紅色XD 很妙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