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開宗明義就先說我是來蹭流量的(但我應該也不會試著去開什麼增加曝光率的手段之類的就是了)。
畢竟近期內該作品的事件算是弄得頗有版面,但我個人對於法律或遊戲業界都不甚熟悉,所以我也不上綱討論到國族認同部份,畢竟民族情緒是相對能夠容易因為操弄而進入曖昧地帶,儘管這一部份的訴求其實是要引起共鳴才是真正目的,所以關於國族問題就先按下不作討論,有人願意討論我也可以提出我的看法,但不主動說明。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談論劇情的問題?
相信有關注過相關事件的朋友也很清楚原因,我這裡先濃縮成一個重點:
對比其他兩名女性可用角色的存活與相對圓滿的結局,竹虎是過程中不只遭到精神挫敗感更甚,甚至有明確的死亡描寫,並且在當前推出版本的結局出現了將自身作為畫妖但能顯形於世的存在根基––也就是因果裁斷之玉––獻給竹虎所欲拯救的目標,也就是時雨公主,也因為竹虎將其寶玉所持的逆轉因果之力被用在他者身上,畫面描繪了因果裁斷之玉四散(但無破損?)的畫面,而帶給人一種竹虎失去了重新得到顯形於世可能性的意象。
那麼為何需要用因果裁斷之玉拯救公主?因為竹虎在時雨公主的祖父玄吳受到九尾妖力侵蝕、神智完全狂亂而險些將孫女時雨公主殺害,玄吳在認定竹虎作為家臣同時更是作為自己摯友的情感之下,玄吳請託竹虎手刃即將喪失人性的自己以求得其尚年幼的六歲孫女的安全,竹虎再三掙扎與無奈之下,只得搭弓擊箭手刃了玄吳的性命,卻也因此促成時雨公主體內寄宿的神力狂躁、異化成妖,令時雨轉變成「百劍夜叉姬」,於是觀劇者看見竹虎在一周目中以精神逃避著自己手刃主公的負罪感當中,出現正向自滿的「理想中受萬眾愛戴的天下無雙虎大將」的自我想像,深信自己作為玄吳信賴的家臣,繼續以接受其託孤任務的念想同時重新踏上征討禍根九尾的旅程,竹虎同時想像著時雨公主並沒有因為該起事件而精神崩潰成為妖魔,直到一周目擊敗九尾的結束時竹虎被以看似是心魔之姿的本我逼迫面對真相,同時畫面帶到竹虎被心魔射箭貫向胸口,給人第一次竹虎面臨死亡的意象。
二周目玩家體驗到的視角則是竹虎的本我於再次擊倒九尾以後,發現自己仍然徘徊於失信於時雨公主的負罪感,因此竹虎的本我毫不猶豫地吞下千根針作為對自己失信於公主的懲罰,帶來第二次竹虎死亡的意象。
竹虎的第二個負罪感則是來自於未能如約教授時雨弓術的遺憾。當時年幼的時雨也渴望能以己力守護他人而想向竹虎請求教習弓術,竹虎則是因身負征討九尾的任務而只能將其延期,又遇到受九尾妖力操弄而狂亂的玄吳使竹虎必須應主公的命令為其性命給予解脫,卻因此導致時雨的魔化成為夜叉姬,進一步加劇竹虎的負罪感,因此導致第三周目的竹虎於再次擊倒九尾的新輪迴中進一步面對由時雨化成的百劍夜叉姬,並決意以自身持有的因果裁斷之玉擊向公主以將其人類肉身拉回,竹虎也遭百劍貫穿而身殞,第三次死亡意象同時,更讓觀眾有了竹虎將自己存在的根基作為犧牲換取公主的回歸,等同於作為屏中畫妖的竹虎無法再次藉由因果逆轉之力重生。
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可操作角色當中,只有竹虎犧牲而且死亡,且其死亡帶給人難以挽回的觀感。
接下來討論出現爭議的開端,畢竟劇情寫得充足通順,一樣也能使觀眾對角色的死亡有所共感,事實上,確實也是觀察到有人是支持劇本安排、覺得竹虎的死亡是感動且有意義的視角,這裡就先按下個人觀感,畢竟無論是正向或負向,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能夠被解釋成「有意義的」。
但又為什麼會引起爭議呢?是的,回到剛才提到的,其他兩個女生角色都活著,還歡欣愉快地有輕鬆日常後日譚,唯獨竹虎一人壯烈成仁,變回了那個紙屏上的畫虎;後日譚描寫到竹虎所拯救的時雨姬成為身負畫虎紙屏的持弓女武將,承其意志征討為禍的妖物。
竹虎線的故事是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了,可以感動……可以吧?
然而有玩過其他路線的角色,就能進一步發現
官方說法的平行時空論是真的:時雨線的時雨根本不認識竹虎,玄吳也不是竹虎的主公而只是作為時雨的武術教師,同時在兩人受到妖魔圍困之際,
時雨線開場劇情中的玄吳明白地說著「我早說過妖怪不可信任!」
並且在往後的時雨線劇情當中,一次也沒有提過竹虎,是的,平行時空。同樣也沒有另一個可玩角色,鬼使沙羅的登場,這裡稍微帶過一下沙羅線也有同樣的問題:跟竹虎一樣,寫的看似是個人的故事,第二輪有出現過角色的精彩時刻,但三周目捧的還是時雨。
於是這樣的三線不同軸的寫法加劇化了什麼問題,或許觀眾們也能窺見一二,那就是劇情上因此變得極不協調的撕裂感。這裡有一種解釋法,是出於工期不如預定計劃,因而犧牲在劇本上的完整性,又或者單純是劇本擔當的寫作功力、或者製作團隊在設計方向的規劃問題。
劇情提要寫到這裡作告一段落,但如果有人想問我竹虎到底有沒有在結局達到另一種救贖––指的是使命達成的自我圓滿?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否則應該也不會成為我寫下這些文字的因果。
我簡短地為我的看法寫下重點:
竹虎在臨終之際,向時雨說出:「抱歉了…公主……我又失信於您了……沒能、教您…箭術……」
公主則是壓抑著哭腔(畫面上的呈現導致的意象)對竹虎說:「沒有…竹虎沒有失約……竹虎是天下第一的虎大將……」
然後畫面到此,以頹倒在地的竹虎逐漸消逝作收尾,竹虎的個人故事到此劃下句點。
那我解讀出的情節是什麼呢?
六歲,年幼的時雨應著貴族教養,安慰了捨身救回自己性命與人類肉身的盡忠家臣,卻沒有回應竹虎惦記著要達成陪伴公主修習弓道的心意,握著竹虎的手目送其消逝;公主其實沒能真正理解話語的力量,竹虎也沒能感受或理解到公主說出的話語有真正在肯定了竹虎什麼、或者遵守了什麼約定。於我而言,這個故事是一種強調形式的,顯得淒美的殉道,兩者誰也沒能真正得到解脫。
其實作為故事的載體,創作不可能不摻雜創作者個人的理念與情感投射,我可以用個人的理解方式去推想我會用如何的心態寫出這樣的劇情,如果有朋友感到興趣願意進一步討論的,歡迎留言表示,同時也不吝批評指教。
以上,感謝各位收看。
P.S.
創作分類應該是用【遊戲】的樣子……算了,主要討論劇情安排,那也可以用小說作標題吧(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