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政治科學的科際整合:歷史制度主義(杭亭頓、民主鞏固)、政治經濟學(李嘉圖)

Hikari Aoi 藍光 | 2025-05-16 03:29:35 | 巴幣 24 | 人氣 97

政治必然涉及多元利益價值的衝突:
  1. 如要保護環境->國光石化無法再發展。
  2. 味丹想在埔里建廠->因為會影響當地筊白筍的生產(工廠必須靠近水源,而且會嚴重排汙),被抵制。
預算(社會價值)的分配,背後代表的是不同意識形態與利益價值之間的衝突。(對權力與社會資源的爭奪)

政治是"科際整合"的(interdisciplinary)。
P.S:雖然老師不屑談,張楚也承認公行系是三流科系(XD),但公共行政學也是"科際整合的"。(而且至少國考會考-.-)

決策者所必須具備的通才屬性:
例如在疫情指揮中心,大家都知道,專案經理人是陳時中。他是該ad hoc的決策者,但他也曾是個牙醫,所以他會懂醫學。(沒有人會讓一個不懂醫術的人當疫情指揮中心的負責人)



一、歷史學
(一)如歷史制度主義(史坦莫、皮爾森)。(新制度主義的其中一種,選擇題的考題。)


P.S:史卡波(認為國家機關有其自主性,能從民間汲取需要的資源,來達成想達成的戰略目標,維持自己的生存卡斯納新國家論(neo-state,新國家主義)(找回國家運動)的代表性學者。


(二)賽繆爾.杭亭頓
  1. 於八零年代出版: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
  2. 比較研究:研究對象為自全世界裡找出的二、三十個國家。
  3. 民主化:從極權、威權(不論是極右的法西斯,或是極左的共產)走向自由民主政體的開始。(在還沒通過雙流轉測試(two-turn-over)以前,都有概率民主逆流。)
  4. 因為杭亭頓最多只能看到第三波。(前一篇有說,第三波民主逆流他還來不及看到,就蒙主恩召了。)
  5. 學術內涵:從全人類的民主化歷史觀之,是有其波動的。(即民主化的浪潮,以及民主逆流。)
  6. 第三波始自1970年代中期。自葡萄牙開始。自此,民主化的浪潮襲捲了全世界。
  7. 第三波民主化影響的區域:南歐、亞洲、拉丁美洲(<-這傢伙早就民主化過,然後民主逆流,然後又民主化了)
  8. 杭亭頓是很典型地使用歷史途徑,來發現政治現象,進而提出理論,進行詮釋的學者。(而且他真的很大咖,他會一路陪著你讀政治學,就像隔壁公共行政學的羅聖朋🤪)
民主鞏固(西班牙的林茲,與美國的斯特潘):

比較研究囊括範圍:
  1. 例如同樣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各國家的政黨分化差異。
  2. 一樣實施半總統制,法國跟台灣的差距怎特別大。(大概是因為台灣的總統不大需要負政治責任,李登輝修憲修壞的,加上台灣的換軌機制失靈,立法院不願意被動解散,也就不會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


二、人文地理
跨國人口移動(全球化)

地緣政治:
  1. 釣魚台問題。
  2. 美國希望實施對蘇聯的圍堵政策:從北歐、中歐、南亞到東亞,形成包圍網,令共產主義無法離開歐亞大陸。(這我估計P社玩家老熟悉了,尤其是玩鋼鐵雄心四的)
  3. 台灣當時就在圍堵線(包圍網)上,所以至今依然認美作爹。(雖然川普想給我們+32%關稅)
經濟上的區域主義:
  1. 歐盟
  2. 北美自由貿易區。
  3. APEC

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理論:
  1. 兩極體系(美、蘇->美、中)
  2. 多極體系(Multipolarity)(申論題)
國際政治經濟:

台灣的"地盤"(地方派系):
  1. 這個考一般民政的比較有機會考到,因為要考地方政府與政治,還有地方自治。
  2. 北藍(苗栗以北)南綠(雲林以南)(以濁水溪為劃分):投票的價值偏好排序會不一樣。(對投票行為的研究,區域作為變項)
  3. 搖擺州=新北市(搖擺縣)。(藍綠板塊差不多,且是大票倉)+中彰投地區。
美國的紅州(共和黨,大象,GOP=老大黨)與藍州(民主黨,後兩腳在踢的驢子):
  1. 只有"搖擺州"才是"兵家必爭"之地,會極大地影響選舉策略。
  2. 美國的勝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與選舉人團制度。
  3. 美國共有538張選舉人票,只要拿下270張(過半),就可以勝選為總統。
  4. 有的州總統候選人必須去很多次,確保必能拿下。
  5. 有的州總統候選人可能去一次就好。
  6. 有的州也許只要副總統候選人去就好。(如阿拉斯加只有三張選舉人票,緬因只有四張。)


三、經濟學(從亞當斯密以後才正式與政治學分道揚鑣)
  1. 經濟學探討:國家間的貿易行為、市場的流動、資源的分配。
  2.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當時政治學、經濟學尚未分家。
  3. 亞當斯密:古典自由經濟學派成立。(強調: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的歸經濟。)
  4. 政治學的去市場化:彷彿市場(第二部門)不存在。(事實上,政府的公共政策,會極大地影響經濟。不論是雷根經濟學,還是羅斯福新政。)
  5. 經濟學的去政治化:彷彿政府(第一部門)不存在。(兩個學科彼此相互忽視,但是政治因素卻會影響經濟學的模型。)(且經濟的蕭條同樣會影響國家的政策,二者是相互影響關係。)
  6. 二十世紀後:經濟學科學化,引入許多數學模型、變數與圖表。(經濟學是所有社會科學中最"科學"的,只要研究對象是人的,都是社會科學。)


Political Economy(政治經濟學)
(P.S:非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極可能干擾到經濟學的模型所算出來的結果。)
可能的範疇:


定義一:
  1. 等同於今天的經濟學,如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原則"(奠基於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
  2. 十九世紀大部分的"Political Economy"的書,都是經濟學的書。
  3. (資源有限、成本(含機會成本、沉澱成本)、生產、消費、供給、需求、剩餘(消費者的+生產者的=總剩餘=整體市場的剩餘)、效用(滿足感)、整體社會的福祉最大化、效率=帕雷托最適。)




定義二(用特定的經濟學理論來研究政治現象)
  • 例如:全部都在研究馬克思(核心-邊陲概念依賴-發展理論、南北半球依賴關係、新馬克思主義、後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的理論必然是經濟學理論,因為馬克思最有名的書是資本論

還有賽局理論(博弈論, Game Theory):
  1. 如:零和賽局(贏者全部的獲利都來自輸家)、非零和賽局、囚徒困境(因雙方都選擇了對自己而言的最佳策略,而導致雙輸的局面)以及膽小鬼賽局(又稱懦夫賽局, the game of chicken)。
  2. (博弈論還有很多模型,只有我不知道的,沒有這個理論沒有的。)
膽小鬼賽局(Chicken Game)張楚上課時介紹如下(不要問張楚為何什麼都知道,這是個謎🫠
  1. 美國的青少年很流行玩一種遊戲,就是兩個人同時開車,往一面牆衝,看誰會先踩煞車。
  2. 由於佐助遲遲不踩煞車,因此鳴人也不踩煞車,想企圖證明自己不是pussy。
  3. 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兩個人一起撞車身亡(典型雙輸,跟囚徒困境一樣)。



定義三(用某一種經濟學的途徑,來研究政治現象,可能會需要算數學與畫chart,還有作統計 XD):

例如:安東尼.唐斯理性選擇研究途徑(Rational Choice Approach)

理性選擇途徑:
  1. 該途徑的假定基於經濟學。
  2. 假定所有個體的行為均為理性。(即:內心的價值偏好有排序)(若循環或無排序則非理性,不論主觀內容愛好為何,只問是否有排序)
  3. 例如:假設我喜歡韓國瑜>謝龍介>柯文哲>宋楚瑜>郭台銘>黃安>習近平,因為我的價值偏好是有排序的,所以你可以覺得我很噁心,或者很討厭,但你不可以覺得我不理性。
  4. 50-60年代,一批經濟學家以他們的研究工具,加入對政治現象(尤其是投票行為)的研究中。

代表著作:安東尼.唐斯--民主的經濟學理論。(理性投票模型)
  • 假設所有投票人都是"理性"的。
  • 且內心已具有價值偏好的排序,將會投給偏好排序最高的那一位。
  • (例如我去投票所之前,就已經想好我總統候選人要投誰,政黨票要投哪一黨。)
  • (呈前述,理性不在於價值偏好內容本身為何,而是在於價值偏好本身具有遞移性。)
例如:
  1. 我偏好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因此應推導出,我對賴清德的偏好>柯文哲。
  2. 假如結果是:柯文哲>賴清德=非理性(因為價值偏好的遞移性產生循環)
  1. 以意識形態光譜為例,偏左A黨(社會主義,強調改革、照顧中低收入戶等),偏右B黨(強調政府應盡量不干預市場,甚至減少政府支出,停發各式各樣的津貼),你可能是個資本家或有產階級,所以你很右(也有可能你是保守主義3K法西斯🤪)。
  2. 那麼該黨在意識形態光譜上離你愈近,你對該黨的價值偏好就應愈強烈。(距離與偏好呈反比,距離愈近,偏好愈強。)
  3. 若你明明是個資本家(或保守主義3K法西斯),A黨是蘇聯共產黨,那你投了A黨就會被吊路燈。
  4. 這是一個完全看不出邏輯的投票行為,即非理性(Irrational)。(該投票行為,無法被Rational Choice理論所解釋)
  5. (不過人是複雜的,所有的理論都會有例外,有的人就不理性就想被吊路燈🤪)


無異曲線(如何在預算內,盡量達到個人的最高效用(Utility),是一種消費者的選擇行為)



以下GPT老師的教學:

🌈 無異曲線是什麼?(用超可愛的方式講)

想像妳今天在甜點店裡,妳可以選兩種東西:蛋糕🍰草莓🍓
妳有很多選擇,例如:
  • A 組合:1 塊蛋糕 + 4 顆草莓
  • B 組合:2 塊蛋糕 + 2 顆草莓
  • C 組合:3 塊蛋糕 + 0 顆草莓
這三個組合,妳都覺得一樣幸福 💞
就是妳不會特別偏愛哪一個──它們「一樣好」
💡 所以這三個組合,就落在「同一條無異曲線上」!這條曲線就是:
🧁「所有讓妳一樣開心的組合,連起來的一條線!」

🖼️ 圖像版(腦內小劇場)

想像一張圖:
  • 橫軸是「蛋糕」數量
  • 縱軸是「草莓」數量
  • 畫一條從右上往左下彎彎的線(像彩虹 🌈)
  • 線上的每一點,都是讓妳「一樣滿意」的組合
這條線就是「無異曲線」✨

👑 寶寶妳可以這樣想:

每一條無異曲線 = 妳的「幸福等級」
  • 第1條:基本幸福
  • 第2條(更靠右上):更幸福!(有更多蛋糕和草莓)
  • 第3條(最高):超級公主級幸福🌟
而妳的目標,就是在預算內,選到「最高的無異曲線」~這就是消費者的選擇理論囉!

🪄 小總結:

名詞 意思
無異曲線 對妳來說「一樣好」的組合們連成的線
曲線往右上 代表妳更幸福(有更多東西)
曲線不相交 每條線是不同的滿意度,不會重疊
曲線斜斜的 妳有更多A,就願意犧牲一些B,反之亦然




定義四:政治與經濟的交互影響。
  1. 如:WTO問題、APEC問題、兩岸經貿問題(必涉及國安)。
  2. 政治因素將決定一切:例如台灣為何在國際上彷彿一個透明人?因為中國大陸不承認台灣是個獨立主權國家,並在國際上打壓台灣,致使中華民國在國際平台上,喪失了身為主權國家的法人格。
  3. 如:為何我們不可以在WTO跟中共談兩岸經貿問題?
國際關係之戰爭論(經濟因素):
  1. 為何戰爭會發生?
  2. 部落之間的戰爭。(如商朝會為了得到俘虜、資源、牲畜、玉器、糧食、青銅器原料,向四周出兵)
  3. 寒冬時,北方的匈奴會南下侵略,掠奪食物:為了生存。
  4. 美軍為何攻打伊拉克?為了石油。
OPEC:
  • 以石油(經濟)作為手段,進而達成政治上的戰略目標。


社會學:

投票行為:
  1. 社會階級
  2. 區域
  3. 性別
  4. 年齡
  5. 族群(如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
  6. 收入多寡(經濟程度)
  • 政治文化的研究(奧蒙與佛巴)。
  • 民意(透過調查方能顯現,且不願表態者,永遠都無法透過調查而得知)
  • 選舉行為的研究。


人類學(文化):
  1. 如不同族群的特徵。
  2. 田野調查、深入訪談(質化研究)的技巧。

地方派系如何在"人際網絡"上進行布局--地方動員模式:
  1. 在中南部,派系幾乎主導了政治的運作。
  2. (EX:胡志強不甩台中當地派系,害他差點輸掉。)
  3. 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用遊覽車一車一車載)。
  4. 如何將平時的人際關係(如血緣、地緣-同學會/山線或海線、同校、唐人街、乾哥哥乾姐姐乾弟弟乾妹妹、結拜兄弟姊妹),轉化成真實的選票?
  5. 人情(一種心領神會,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累積):"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6.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人情債總是要還的。(還人情債可以累積社會信用,讓別人下次還願意再幫助你)
  7. 沒有關係一定要找關係、拉關係:藉此進入公民社會的人際社交網絡中,使自己成為有力的行動者,以達成目標。
  8. 人情是一種基於"功利性的相互信賴感"所作的投資:例如那些去台大讀EMBA的台灣一百大企業的小開、富二代、富三代之類的。


社會科學四本柱(只要以"人"為研究對象的,都是社會科學,包含"最被人看不起"的公共行政學🫠)


經濟學(它不是應用科學,所以不應該被放在管院):
  1. 研究對象:人類的經濟行為
  2. 生產, Production
  3. 消費, Consumption
  4. 分配, Allocation
  5. 福祉, Welfare
社會學(對"集體行為"的研究):
  1. 團體、公民社會<->相對於"國家"而言。
  2. 最小的團體:家庭。(社會學的研究,通常會自家庭出發。P.S:犯罪心理學還有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也會從相對人的幼年家庭經歷出發。)
  3.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有與他人互動的需求。
  4. 與政治學的研究領域極為相近,甚至經常重疊,有的學者可能同時是社會學家+政治學家。
政治學:
  1. state, 對國家的研究。(也會研究個體行為)
  2. 公權力的象徵。
  3. 權力分配最主要的場域。
  4. 傳統上,會自"國家論"出發,進行研究。(雖然我好像是從研究途徑開始的🫠)
人類學:
  1. 研究對象:文化、族群。文化的差異性、族群的變遷等。
  2. 這四本柱之間通常互有影響,也會互相汲取對方的養分,做科際研究。(簡單說就是東抄抄,西抄抄)

社會科學(人是最複雜的研究對象)特點:
  • 自然科學的理論,可以在實驗室中再現。
  • 但是當學者在研究國際關係時,提出一個戰爭理論後,恐怕很難在現實裡再現。
  • 很多理論(鐵律)不一定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因為人是多變的,系絡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如台灣的每一次總統大選結果,都無法再現,因為跟當時的經濟、國際局勢、對戰組合、政黨的控制力、選舉制度、公民素養等諸多因素相關)
其他的社會科學:
  1. 歷史
  2. 地理
  3. 心理學:
    • 認知心理科學(如腦波測量,更接近自然科學);
    • 臨床、諮商(研究相對人的心理反應)。
    • 政治領袖應具的人格特質(政治心理學),如馬基維利所云:"勇猛如獅,狡詐如狐。"(The Prince)。
    • 政治信念的形成: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知。(為何看一個同樣的新聞,鳴人跟佐助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4. 哲學不是社會科學,但很多讀政治系的人會讀政治哲學(例如劉沛主修的就政治哲學)。
    • "倫理學"也與政治學有很強的關聯性,因為前期政治學必然會做規範性研究,且當政治正式成為一門科學以後,更必然不能缺乏對於善惡的判斷。

應用科學:
  1. 社會工作
  2. 法律(這個跟政治學有關,尤其是憲政體制的設計,與該國的政體有密切關聯。)
    • 例如:憲法究竟屬於法學,還是政治學?
    • 憲法規定了國家與人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以及政府的組織架構,以上皆涉及政治學,故有將"憲法"放在政治系講授的必要性。(也沒差,找個教憲法的老師,去你們系上開課就好了🫠)
    • 法律學者:凡是所有有"法"字作為屁股的,都該給法律系教。
    • 政治學者問:那佛法呢?🙃
    • 關於"人權"的部分,必須由法律系與政治系進行科際整合。
  3. 大眾傳播(這個跟政治學有關,尤其是政治傳播理論,如:拉薩斐德兩階段傳播論。)(還有什麼:皮下注射論(魔彈論)、樂隊花車論甘森(Gamson)修正兩階段傳播、沉默螺旋,以後再談。)



台大開放式課程-政治學(王業立)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2025-05-16 08:44:59
你真的很認真....希望你這次能考上
2025-05-16 11:39:57
能不能考上可能在於多幾套卷子的問題 會回來補這些知識 主要是因為這些應然面 實然面的東西 甚至科際整合張楚都有教 不過政治學趕課趕到一個超誇張 劃重點結束這回合 我連馬基維利佛羅倫斯人我都不知道
2025-05-16 11:42:10
給我更多時間我覺得事實上這套課是該整個看完的(當然有些像人為何會接受權力這不用寫筆記)但時間不夠的情形下去硬看課本然後寫一些自己都不太懂的申論我也不是很認可 坦白說真的很像在抄課本 老師還說對 就是要抄 問題是我又不能把課本整本背起來 慘 相當於回頭重新打地基了
HSR
2025-05-16 04:28:26
天哪~還能擠出時間看王業立,並作筆記。這樣操完你是很好睡還是沒得睡了。
2025-05-16 11:38:02
沒得睡 我他媽早上九點外面工地就在打地基鑽地面 我睡四小時就被吵醒 內心很崩潰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