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會制(以下幾乎全部都會考選擇題,別問為什麼,問就我寫過考古):
不管有什麼其他亂七八糟的國家也施行這個制度都不用管,記瑞士就好,瑞士最重要。
P.S:瑞士這個政體超優秀,但也只有它這麼小又這麼有錢才能搞。
政體歸類(分類, Classify/比較政治研究/經驗研究):
一樣是總統制,但每個國家的運作都不太一樣。
- 根據Satori的分類,日本為優勢一黨制,德國是溫和多黨制,諾里斯,這不是Satori(投票採"聯立制")國家,需要組聯合政府。台灣、英國為兩黨制。(台灣目前是兩個半,因為還有一個白在國會裡玩博弈論=_=)
- 造成政黨分化的原因可參見杜瓦傑定律,很可能是因為選舉制度。
- P.S:以上除了第六個我沒看過以外,其他的全都考過選擇題,會問你哪個國家是Satori的哪種分類,以課本為主,阿摩上的垃圾詳解沒事不要亂看,可以的話更不要用鑽解鎖,那裡面很多詳解都是錯的,只有你老師的課本內容才是對的。
例如德國的738席是採比例代表制,小黨只要能通過門檻,就能得到席位,所以根據杜瓦傑定律的第三定律,德國的政黨分化就更容易形成"多黨制"。
這就是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選區域立委,一票選黨,前者多數決,後者比例代表制)
- 並立制之所以有利大黨,是因為單一選區本來就有利於大黨(這也是為什麼蘇貞昌跟王金平要在選區劃分的時候抽籤,因為選區的劃分會決定一個黨能不能至少在一個選區當選一名立委)
- 首先小黨在單一選區通常很難選上(例如台灣北部、東部被國民黨佔領,南部被民進黨佔領),再來,比例代表制的席位是小黨唯一能生存的空間(無法期待小黨能在單一選區選上區域立委)。
- 但是大黨同時也會跟小黨一起爭不分區立委的席次。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黨不但得到區域立委(單一選區只要得票30%左右就能選上一個立委),也得到了不分區。
杜瓦傑法則:

半總統制(混合制)界定:
- 民選總統(如賴清德、密特朗)
- 行政權由總統與總理共享(如卓榮泰,還有密特朗的左右共治)
- 總理需對國會負責。
- 總理負責領導政府。
- (符合以上要素=半總統制)
基於孟德斯鳩的權力分立原則:美國總統制
- 三權分立。
- 總統與國會分別由公民選舉產生,二者皆具直接的民主正當性。
通則化(Generalize):對現象結果的預測。
例如:
單一選區制->導致兩黨制。
(杜瓦傑法則一)
比例代表制->多黨制。(杜瓦傑法則三)
通則之外的例外:
- 加拿大是單一選區制,但不是兩黨制。(加拿大是多黨制,因為地理因素,每個區域住的民族也不相同)
- 奧地利是比例代表制,卻是兩黨制。
通則化(Generalize)工作的旨趣:
- 只要學者提出的理論,針對現象所提出的演繹符合邏輯,就能達到令人"歸類"的成效。
- Assumptions of Understandability:基於"可瞭解性"的假定,因而在政治學科開展的"經驗性研究"(實證的)。
- 對複雜的事實(Reality)加以描述、陳述,透過理論來詮釋成因。
- 最終的目標是建立"Theory",理論。
Assumptions of Controllability(可操控性,政治現象是可以被人為控制的):
前提:
- 已知孰是孰非、具有善惡價值觀、實質理性。
- 已知現象背後的成因為何。
- 政治學家將透過"政策分析"提出藥方(對現行制度的改革措施)。
- 這也是公共行政學的旨趣,通常所有提出理論的學者,都會拿出具體的管理方法。例如新自由主義+新右派是意識形態,理論是NPM,方法論就是ReGo(企業型政府、契約委外、去任務化)。
- 張楚名言:公共行政學不是只出一張爛嘴,讓別人覺得你的理論很抽象。我們公共行政學是很務實的學科,都會針對問題提出解答。
複習:
國際政治學之父/現代政治學之父.亞里斯多德在2300年前就曾說過:政治學乃"首要科學"(Master Science)、一切學問之長。(選擇題的考題)
亞里斯多德生卒年:
(愛在西元前w)
亞里斯多德的介紹:
- 柏拉圖的學生。(P.S:柏拉圖痛恨民主,因為民主害死了他老師XDDDD)
- 亞歷山大帝的老師。
- 對政治學的成就:將政治學自形上學與倫理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當然還不到美國哥大1880年成立政治學系那麼誇張)
- 經驗研究、比較政治(Comparative Politics)、比較政府研究的開創者。
- 代表著作:《The Politics(政治學)》
- 約兩千三百年~兩千四百年前,亞里斯多德發派學生到全希臘158個城邦,搜集政治制度的資料。
學生收集完量化資料後,亞里斯多德用"兩個標準",進行"分類"(Classify):歸類出"六種"政府型態。
P.S: Monarchy跟Oligarchy還有Anarchy(無政府)跟hierarchy(科層)都是同個詞尾,指的是權力。
Govern更接近"正在執行治理(Governance)","Archy"會特別指對該統治"制度"的描述。(英文魅力時刻=_=)
分類標準一:統治者的人數。(Who Governs?)
- 一個人的統治。(獨裁, One)(Monarchy,君主政體。)
- 少數人的統治。(寡頭, Few)
- 多數人的統治。(Many)
分類標準二:政權的本質。
- 正當的型態(form):以全體國民的利益為依歸。(善治)
- 腐敗(corrupt)的型態:以統治者的一己之利為依歸,將一個國家當成自己的家族事業來經營。(以一人之心,奪萬人之心。)
六種政府型態:
君主制:
- 聖君(哲君):"哲君"是柏拉圖在"理想國"提出的,選擇題會考,要記。
- 昏君(腐敗):暴君政治。(P.S:從君主政體而言,中外歷史上,暴君往往多過聖君、明君,想不昏庸很難。)
寡頭制(菁英制):
- 貴族政治:為了公眾的福祉,作集體的思考與討論(如委員會、合議制),避免不但獨裁又做出錯誤決策。
- 寡頭政治(Oligarchy):由少數人壟斷所有的政治權力。
多數統治:
- 憲政民主/公民政治:亞里斯多德心目中最好的政體,由多數人一起治理國家。
- Democracy(暴民政治):多數暴力,以個人的效用最大化作為決策的依歸。彼此互相掠奪權力,使國家進入混亂、不穩定,甚至是政權崩潰的地步。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
- 任何事物的脈絡,皆與政治相關。
- 政治(統治層所作的決策)影響一切人事物。
Lasswell(拉斯威爾,美,耶魯大學,權力途徑):
- 二十世紀初,盡顯鋒芒。
- 何為政治?就是誰得到了什麼、在何時得到、如何得到。(也就是Power, 權力。)
- 權力的運作、資源(社會價值/經費/統籌款)的分配過程。
- (Politics is 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
- 書名: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1936)
- Who gets what? 資源是有限的。(擁有不同私利的行動者,必須去爭奪、向權力菁英關說、對系統施壓。)
- 政治就是不同需求的衝突。(對價值的爭奪)
- 如何分配預算=分蛋糕,本身就是政治運作的過程。
- 國家機關有其自主性,從預算的分配就能看出:例如三、四十年前的authority,將整個國家預算的一半,都放在國防,因為權威當局的目標是反攻中國。因此公共福利、環境保護?國家機關不在乎。
- 國家的戰略目標,會帶動整個國家的"社會價值"。
- 例如:中國因為被美國貿易戰很多年+現在又被關稅制裁,因此百姓過得很苦。但是中國並不會將預算放在公共福利,或者是中低收入戶的補助上,而是將經費發展在一帶一路、把錢拿去非洲基建、發射嫦娥六號到月球去,人民並不會認為政府拋棄了自己,反而會覺得"厲害了!我的國"。
- 在所有的社會學科中,政治學之所以不同於人類學、經濟學等學科之處,在於政治學必然探討"權力"因素。
經濟學:
- 最強調"自由市場"。(知識存在於市場中,市場能透過分工,自動完成最佳的合理配置,達到帕雷托最適。)
- 國跟國之間最好的經濟政策是"自由貿易"。(而非關稅壁壘)(然而國際貿易並非天生就是自由的。必須透過主權國家之間的協商,來達成目標。)
- 古典經濟學:政治不要干涉市場,政治需與經濟二分。(然而經濟與政治卻有其關聯性,剪不斷,理還亂,linger)(<-國考單字:縈繞,記得要背)
- 政、經無二分的可能。
- 政治學者:誰來決定"自由市場"?自由市場不會憑空出現。不論是自由市場,還是國際貿易,都必須要自身這個主權國家的統治者,或是雙邊國家的統治者合意,才能得到上述成果。經濟學家們最想要的"自由",必須透過"政治"來替他們作決定。
- EX:FTA,自由貿易協定。(P.S:坦白說台灣的成果還不錯XDDD 政府有在做事,感人欸!)
司法:
- 並非天生獨立。
- 必須透過政治的憲政制度安排,使行政、立法權不干涉司法權的運作,進而方能使其獨立。
- 大法官判例無法完全脫離政治潮流,反而有可能跟隨政治潮流。(當然,教你法緒、憲法、行政法的老師,不一定會同意這一點。)
- 以美國為例:美國民權運動,至60年代,如火如荼。九名大法官,審慎評估社會潮流後,才作成人權相關法案。(70年代還有墮胎案,即73年的"羅訴韋德案"。P.S:目前美國的墮胎權依然是各州自治。)
災後重建:亦與"政治"相關。(參見:公共行政學-韌性治理)
目前台灣的預算占比最大是社會福利(有往北歐第三條路走的傾向,這點劉沛跟王業立貌似都得出比較雷同的結論,難道因為他們都是台大的?XD)
其次是環保預算。
因為這是很專業的技術,在台灣只有兩間公司,直接壟斷賽道,所以很貴。
但是法律規定,不能在還沒有代履行之前要錢,而是必須在代履行(強制執行法,間接強制)結束之後,才能去找相對人要錢,造成土地汙染的公司負責人早就跑路+脫產了。考三等的,要背一下案號跟法條的條號,記得兩說並呈。
台大開放式課程.政治學(王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