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始終是人們追求極致的浪漫
在超過半個世紀之前
當一家汽車生產大廠為了提振銷量
決定投入賽車運動與常勝對手法拉利競爭時
究竟會碰撞出多少火花...
本次來分享模型品牌-MENG-所推出
於1966年法國利曼(Le Mans)24小時耐力賽
粉碎了法拉利六連冠神話
主角卻無緣奪冠的經典名車:
福特 GT40 Mk.II
關於GT40的命名由來
GT為 Grand Tourisme(長程旅遊)的縮寫
象徵了福特投入參與長程耐力賽的野心
40則為車高的40.5英吋
有關於這台名車背後的故事
由黑暗騎士貝爾和麥特戴蒙主演的電影
賽道狂人 (Ford v. Ferrari)
記錄了一段遭遇官僚主義的作弄
仍在賽道上留下短暫卻無可超越的傳奇...
由於預塗裝的悅色版貨量稀少且價格不菲
因此這次選擇了需要自行塗裝上色的純色版
外盒跟一盒PG鋼彈一樣大盒
可參考右下角的筆刀比例尺
價錢也跟PG獨角獸鋼彈差不多
這款由謝爾比和其美國公司團隊所設計
與駕駛者-邁爾斯參與改良測試的GT40
搭載了排氣量7.0L的福特V8引擎
直線時速可高達200英里
當中豐富的機械結構都在模型中悉數還原
下面就從製作過程一一看看各處細節:
首先從駕駛室開始
儀表板和一整排開關
均為鏤空電鍍分件
正因為1/12大比例車模的優勢
才能有這樣的開模呈現
副駕位置則裝配一管滅火器
接著加上軟膠座椅和安全帶就OK了
駕駛室內部一覽
駕駛室前方的置物空間
用綁帶固定了一顆備用輪胎
提供的蝕刻片
能為內構增添更多精密的細節
內部則有兩台風扇結構
這裡補充一個可玩點
方向盤有和樂高超跑系列類似的設計
能夠藉由齒輪與前輪產生轉向聯動
說到前輪
GT40的前後輪都有裝置彈簧懸掛避震
RG40的初鋼看到直呼Amazing~
接著繼續來看看這顆核心的V8引擎
排氣管想嘗試使用黃紅藍透明色
來做出金屬的燒灼感
不過效果感覺不盡人意
(分模線也都沒刮……)
不過裝進車內後
大部分就都被蓋住了
密密麻麻的管線
得從不同角度順序交疊擺放
安裝時即使參照說明書也時常會打結
零部件太多
不是很清楚每個構造的名稱與功能
排氣口這裡原先考慮要噴上煙燻色
但後來考量到整體塗裝偏向剛出廠的風格
就一樣噴成漸變的燒灼色
管口下方為全新的4速變速箱
能在9000轉進行換檔
翻過來到車底
能夠一覽外露的引擎與變速箱細節
為了解決高速行駛
可能產生煞車因瞬間高溫失靈的問題
謝爾比團隊利用了比賽規則的漏洞
直接將整組煞車系統設計成可快速更換式
這處細節模型也有還原
內構大致完成
再來就要裝上車殼啦
車窗黑色邊緣使用內附的遮蓋貼紙進行噴塗
車燈同樣內有乾坤
車體主色
使用了天藍混白色的漆料
紅色區塊則為水貼
非常大一張也相當難貼
反覆使用軟化劑才服貼
但還是有小地方破損得筆塗補救一下
車殼噴塗多層亮光漆
並按粗中細目進行研磨拋光
若是能再更仔細打磨與上蠟
表面應該會更加光滑反光
另外車門邊有彈簧卡楯
關上車門時
會有真實的卡扣感
後照鏡不同於電影是安裝在車門內
實際真車也是如此
車窗這裡還開了一道免開車門的小窗
是說駕駛車門也關不緊
這裡就真的神還原了電影劇情
輪胎的打氣孔
使用了銷釘呈現
後引擎蓋部份
透明的車窗能觀看內部
這裡的鉚釘也是使用了鏤空分件來呈現
車尾安裝了網柵蝕刻片
車燈底下的電鍍件反光也相當透亮
以上重點細節回顧完畢
GT40 Mk.II也終於完工~
曲線流暢的車身
搭配上優雅的淺藍與顯眼的紅
呈現出了鮮明對比
話說GT40還有一個終極玩法...
那就是獨角獸鋼彈的爆甲模式!
後引擎蓋開啟時
實車兩邊實際是有限位鏈條
這裡我使用了鐵絲來作替代
最後有請模特兒
40號的RG初鋼2.0
為您展現GT40的精彩寫真~
嗯氣質不錯
可以再放開一點
這樣又放太開了XD
雖說車內有駕駛空間
但是要坐進去還是有點勉強
到此經典名車回顧完畢
超過30公分的尺寸
也是第一次製作如此大比例的車模
一輛乘載了那個年代的苦澀與輝煌
在漫長歲月的流逝後
仍能在淺藍色的軀殼裡
感受著引擎低沉的轟鳴
找到那曾為追求速度而悸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