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運氣可遇不可求。一般情況下,努力與回報是線性關係的,除非遇到契機,讓原本的努力成果得到質變。運氣不可掌握,但平常的努力不可少,平常的努力是一種準備,當運氣來臨時就能確實接住,讓努力開花結果。
最近看到一支影片,有人說:「人生是對數律的」,
甚至連本福特定律都用上了。
底下很多人留言共鳴,說人生確實越老越快,
現在接觸到的什麼都不再像以前那樣記住。
但我卻覺得——他們慢下來了。
他們對成長認輸了。
因為我知道:
這世界從來不是對數的,
它是冪次律,是殘酷到骨子的 Zipf 曲線。
⸻
有人說,人生是線性的,
日子一天一天過,錢一塊一塊存,
感情也一個一個慢慢聊。
但我從沒信過這套劇本。
因為我知道:
人生不是平均分配的遊戲,而是一場冪次律的選擇權賽局。
你以為它是總有一天的均值回歸,
但實際上它長得像 Zipf 曲線——
一開始就決定誰是主角,剩下的只是尾巴。
⸻
你可能在第 256 天無聊滑手機時,
刷到一個改變命運的股票代碼;
也可能在第 1,789 次晚班途中,
遇見一個永遠不會再忘記的名字。
這些瞬間,不會提前通知你它的重要性,
甚至看起來就跟昨天一樣爛。
但當你回頭看,你會發現——
99% 的日子像背景音,
只有那 1% 的時間像主旋律,決定你是哪一種人。
⸻
我普通重機剛學第一天就撞上監理站樓梯,
花三年時間騎 SMAX,
看著那些違停擋道、上交流道被開單;
三年後卻用八個月硬吞 MT-07 的扭力,
像是牽了一頭怪獸回家。
而這幾個月,當我規劃
準備用重機跑完至少五年 Uber Eats 時
我知道這不是升級,
這是打開選擇權槓桿的分水嶺。
⸻
這就是冪次律:
大多數的汗水,
是為了提高自己能抓住那個非對稱報酬時刻的命中率。
不是每天都投資,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 All-in。
⸻
如果你問我:
你不是也很廢嗎?你不是也一樣
吃便當、打工、被拒絕?
我會笑。因為廢不是問題,
搞不清楚什麼才有長尾報酬才是問題。
所以我紀錄我做過的每一個選擇——
哪怕那只是深夜留下的一句話、
為經濟困難的朋友送出一台高階 MacBook Pro,
或是在夢裡,看見心儀女孩消失時的空氣斷層。
我相信這些微小的選擇,
就像主動投資者一樣:
不是每次揮桿都能一桿進洞,
但只要慢慢累積「正確」,
就會打中命運的 Zipf 頂端。
⸻
你以為我是在存錢、研究投資、跑外送?
錯了。
我是在佈局那條 Zipf 曲線前端的關鍵節點。
因此我相信人生是冪次律的。
段永平說過一句話,我永遠記得:
「分散投資是理財,不是投資。」
他也說過——
「第一名是第二名的三倍,第二名是第三名的三倍,第三名是第四名的三倍。那麼你想想看,到了第四名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到了第三名的就已經是活得非常難受了,那麼第二名呢是可以勉強盈利的。」
這世界不是讓你慢慢往上爬的,
它是讓你找對方向,
一口氣拉到最前面,然後鎖死的。
這話也剛好呼應我老爸那種
十幾年滿倉卜蜂爆賺的生活劇本。
真正的投資,是你願不願意看懂不對稱、
集中火力,讓命運留下你的名字。
如果你還沒這麼做,
那可能只是因為——
你還沒遇見屬於你懂的「真愛」。
⸻
我不怕平庸,但我拒絕平均。
我只問自己一句話:
「這個選擇,有沒有機會成為我命運分佈裡的第一位數?」
如果不能,我轉身就走;
如果可以,我連命都敢梭哈。
⸻
因為我不想被平均值留下。
閉上嘴巴,跑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