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日文文法學習心得

陳兩光@漫畫翻譯 | 2025-05-12 05:29:39 | 巴幣 3602 | 人氣 943

我自從考到N1之後一直有個疑惑。那就是我認識的其他考過N1的人好像幾乎都是憑感覺就可以正確運用文法。我反而是沒有文法就不會日文了,可說是完全相反的異類。
除了很久以前稍微摸過一本文法書(用日文寫的)之外,大多的文法知識是上網找日文寫的解說學來的。說實在沒有什麼章法,就是當下需要些什麼就去把相關的解說文找出來讀。
我想把這樣的經歷做個記錄。而且如果能讓其他學習日文的人當做參考(不論是正面也好反面也好)的話就再好不過了。因為實際動筆時發覺內容有點雜亂,所以我想還是聚焦在基本的觀念就好。

何謂活用

所謂「活用」就是單字的變化形。例如英文的動詞也都會有變化形,最常見的變化方式是第三人稱單數要加 s 或 es,過去式要加 ed,過去分詞加 ed 或 en。而日文的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助動詞都有變化形,叫做「活用」。題外話,中文是沒有變化形的,所以幸好我的母語就是中文,否則大概一輩子都學不起來。

動詞活用

學習活用時應當從動詞的活用開始,主要是因為動詞通常是句子的核心。光是有動詞就可以搭配不需要變化的名詞、助詞等等造出很多句子。
然而在教科書上解釋動詞活用的方式分為兩派。一個主要是寫給日本人的,而另一個主要是寫給外國人的。

日本人用的教科書

  • 一個動詞的變化形有:未然形、連用形、終止形、連体形、仮定形、命令形 等。音便形是連用形的延伸,而意志形是未然形的延伸。
  • 依照同一個動詞的不同變化形之間的規律,可以把所有動詞分成:五段活用、上一段活用、下一段活用、カ行変格活用、サ行変格活用。
例如:
  • 「言います」是「言い」(「言う」的連用形) + ます
  • 「言い方」是「言い」(「言う」的連用形) + かた
  • 「言ってください」是「言っ」(「言う」的音便形) + て+ください
  • 「言ったこと」是「言っ」(「言う」的音便形) + た+こと
如同前面所說,我自己都是看這種的。

外國人用的教科書

  • 一個動詞的變化形,依照使用情境,有:ます形、て形、た形、ない形、辞書形 等等。
  • 依照同一個動詞的不同變化形之間的規律,可以把所有動詞分成:group 1、group 2、group 3。
對應的方式是 group 1 = 五段活用、group 2 = 上一段活用 + 下一段活用、group 3 = カ行変格活用 + サ行変格活用。
例如:
  • 「言います」是「言い」(「言う」的ます形) + ます
  • 「言い方」是「言い」(「言う」的ます形) + かた
  • 「言ってください」是「言って」(「言う」的て形) + ください
  • 「言ったこと」是「言った」(「言う」的た形) + こと

比較

聽說後者會從 group 2 開始教,因為變化形很多重複。但是我覺得就是要從五段活用(group 1)開始,先把所有變化形都學一邊。因為變化形都長得不同,才能針對各個變化形的意義加深印象。尤其是五段活用很適合用來搭配變化形的順序背誦。
無論是哪一種,在初次學習時千萬不要兩種資料同時看。且不論優劣,如同上面的「言う」的例子所示,兩種教科書的解析方法完全不同(畢竟之後的呈現方式也有差別),只是結論相同而已。同時要接受兩種不同的教法的話只會徒增困擾。

自學方法

自學也免不了需要反覆練習,但是沒進度可循,所以最好是有長期接觸文本的習慣。例如我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拿巴哈的日翻中漫畫以及原文對照著看,然後才漸漸可以直接讀原文。順便宣傳一下,我最近也加入了漫畫譯者的行列。歡迎各位巴友來坐坐。
話又說回來,語言的學習如果只靠死背的話不夠長久,但是全部照理論去推演的話又會因為需要思考時間而無法有效應用。我在練習時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去意識到自己「看/聽到了什麼單字」以及「是否能更快地聯想到需要的資訊」。我推薦的方式是在讀文本時每讀到一個動詞就練習一次動詞變化。首先可以練習變化成原形 (終止形 或 辞書形),代表開始理解句子的意思了。然後可以練習把隨便一個五段動詞變成和文本中同樣的形,代表理解了自己要如何使用變化形。需要對答案的時候就去翻字典。

不定的動詞變化

有些動詞的活用並沒有完全固定,而是介於複數種活用之間,依照每個人的習慣去選擇要用哪一種。雖然不至於影響閱讀理解,但作為冷知識可以了解一下。
其一是「射る」。作為一個上一段動詞,已經無法明確分辨是「ア行上一段」或「ヤ行上一段」,但是同時還有少數人會當成「ラ行五段」,甚至也可能有極少數人是會混著用的。
參考資料:舩本礼子(橋本礼子)《「射る」の活用を考える
其二是以一個漢字為語幹加上サ行(或ザ行)語尾形成的動詞。例如「属する」、「重んじる」、「魅せる」。這些動詞在古文中本來屬於「サ行変格」,但隨著時代變化,在這些動詞當中有不少混入了「サ行五段」、「サ行上一段」、「サ行下一段」其中之一。或許可以再細分為幾個類別,但基本上是約定成俗,沒有必要背誦。

古文文法

順便來提一下最近在接觸的古文文法。雖然古文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但是仍然有些慣用句是古文,也有些文學作品會穿插古文。如果不想要死背慣用句的話可以改成死背古文文法。以現代文文法為基礎去看的話,古文的不同處有:
  • 現代的五段活用動詞在古文是屬於四段活用(除了極少數是ナ行変格活用、ラ行変格活用)、現代的上一段在古文是上二段(除了極少數是上一段)、現代的下一段在古文是下二段(除了極少數是下一段)。カ行変格活用和サ行変格活用的內容稍微不同。
  • ワア行五段動詞對應古文的ハ行四段,所以古文就沒有混合不同行的動詞了。
  • 古文有ハ行、ヤ行、ワ行的動詞,有必要用舊假名去解讀。
  • 由於終止形和連体形不同的狀況很多,也就有更多省略用詞的空間。
  • 形容詞和助動詞有「輔助活用」,是當後面接續助動詞時使用的。如果不是接續助動詞的話則使用原本就有的「本活用」。
  • 需要使用終止形的場合中,有時候會因為該詞是「ラ変型」而需要改用連体形。
  • 「係り結び」的規則:出現「や」「ぞ」「こそ」等「係助詞」時,會和句子的主要動詞產生連結,使得句子不是以終止形為結尾(除了「は」、「も」兩種係助詞仍然是終止形以外)。
有關古文我最常參考的網站:https://www.try-it.jp/k/japanese_classics/

3則留言

2025-05-18 08:08:53
關於古文與現代文的動詞對照,我有一點疏忽了。上述的規則只適用於單純的動詞的情況。

「動詞未然形+す」的形式的サ行五段動詞,例如「言わす」「漂わす」「泣かす」「動かす」「飛ばす」「鳴らす」「減らす」和一般的狀況不同。其實他們在古文裡同樣是「動詞未然形+す」,但「す」本身是視為一個助動詞,表示使役。但因為「す」不是四段活用而是下二段,絕大多數在進入現代文時下一段化變成了「せる」而非五段化成「す」。而其中「動かす」「飛ばす」「鳴らす」「減らす」通常會被視為一般的他動詞而非使役動詞。
2025-05-13 14:21:30
推用心,希望能幫助到跟你一樣的人

我自己個人則是覺得動詞變化說穿了就是一類動詞的那幾個變化,還有二類有一些些例外要記而已。
種類也許對於初學者很多,但也就這樣,如果你長時間有在使用日文(覺得看有語音字幕的劇情遊戲效果最好)自然就會形成肌肉記憶。

我自己則是屬於要理解背後使用該語言在想什麼的語言邏輯才能記住的那類,畢竟使用母語時也是這個思考模式,我反而沒辦法以文法公式的方式去使用語言(記不起來又用不順或者語意用錯)

自己最常做的反而是搜尋一個沒看過講法的「語源」因為很多詞跟用法是有引申或者歷史變革的,有些乍看不知道為何如此只能硬記的詞彙或者用法,常常溯源其本之後會變成你早就學過的某樣東西的變形罷了,再加上如果溯源後跟漢字有關,對於漢字是母語的我們常常會變成”原來如此”這樣一瞬間就能搞懂為何是這樣用,而不是死背用得怪怪的又記不太起來。

當時在語言學校學到後面N1很多文法用法,拆開來後根本都是你原本就會的根本不是什麼新玩意兒,我帶著這樣的疑問隨口問了一句我們的日本人老師,他也覺得是如此罷了。
2025-05-15 03:36:15
感謝您用心的分享!明明像您這樣的學習經驗才是多數的樣子…我真的是獻醜了…
2025-05-13 08:55:39
剛好看到這篇文,對我來說很受用,非常謝謝您
我覺得除了學文法和單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複數的"環境去維持,要不然久而不用是很容易退化的,我之前是藉由去日本玩OLG遊戲來維持我的日文語感,但近幾年都沒再玩了,所以日文也退步了。。。好像不能夠只單靠一個習慣來自學.....
2025-05-13 12:30:52
能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再好不過了!關於複數的環境這點我也很是贊同。我自己是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覺得需要新的刺激。例如不同主題的文本、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自我要求等。當然漫畫翻譯也是其中的一環。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