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徘徊者(GM Prowler)
機體編號:RGM-79S[G]由「吉姆精兵型/斯巴達」為主體 + 「陸戰型鋼彈(城鎮戰規格)」四肢、專用盾 +「量子型00指揮官鋼彈沙漠型」大型感測器單元(背包右)所組成。本體為「吉姆精兵型/斯巴達」;四肢設定上來自「陸戰型吉姆」;握持長槍的作戰風格來自「吉姆打擊型」;配色參考自「陸戰型吉姆隱匿型」。作為適應局地戰改修型機體而言,是名副其實的吉姆大雜燴風格。名叫「徘徊者」,正如字面意思擅長「遊擊戰」。會想要取這樣的名字,最主要還是服務於我為機體設下的背景故事。簡單概括:本機是作為一年戰爭結束後留滯在地球清理吉翁殘黨的其中一機,活動範圍在某處已遭廢棄的聯邦基地周圍的高地至山地,因為在這範圍徘徊著所以冠以「徘徊者」之名。
「RGM-79S」為吉姆精兵型/斯巴達的原編號。類型:改修型陸戰用高地規格MS在經過地面適應性等改造後,在編號最尾加上「[G]」即「地面(Ground)」。
特殊裝置:一年戰爭結束後,地球聯邦在無視吉翁軍殘餘勢力的情況下與吉翁共和國締結停戰協議,導致日後的戰爭隱患沒能被清除。吉翁殘黨很多都潛伏在月球、宇宙及地球上。U.C.0080年2月底,有目擊報告指出在北美某處高地的樹海中發現一隊「吉姆精兵型/斯巴達」正與吉翁殘黨交火。約一日後,當空拍機再度經過此處上空時,卻只剩下戰鬥造成的環境破壞,甚至雙方的MS殘骸都沒有發現......U.C.0080年3月,位於北美某處高地的一座在一年戰爭時期遭到攻擊因而廢棄的地球聯邦基地格納庫中,一架「吉姆精兵型/斯巴達」完成了維修與局地化改造。該機駕駛員口述了當時與吉翁殘黨交火的經過:原先任務是從山腳下一路往上地毯式搜索吉翁殘黨,於是在高地處遭遇對方伏擊,上山的三架「吉姆精兵型/斯巴達」最終只剩自己一機,好不容易將對方肅清,可自己的機體也嚴重損壞無法通信,如果再這麼下去自己要嘛死在機體裡、要嘛在樹海迷路死在樹海中吧。就在當晚,被廢棄基地駐紮的MS小隊巡邏時發現了,連帶受損的三架「吉姆精兵型/斯巴達」與吉翁方MS一起回到廢棄基地,詢問後得知該小隊是從山的另一側過來的,同樣是為了搜索吉翁殘黨。長途跋涉到此處發現了一座廢棄基地,雖然基地外觀遭受過破壞,但基地內部水電仍可正常運作,維修設備也沒有損壞,觀察基地外圍成堆的MS遺骸推測是遭遇MS戰鬥,而基地內部人員逃到了別處。該機駕駛員為了感恩,加入了MS小隊的行列,並將廢棄基地作為臨時據點,每日每夜針對半山腰以上的區域進行探索。MS小隊中的技師口述了「吉姆精兵型/斯巴達」究竟做了什麼樣的改造:首先為了適應任何地形,拆除了損壞嚴重的四肢改裝上「陸戰型吉姆」的四肢增強全地形的泛用性,接著考慮到高度越高會降溫的緣故,原先屬於亞熱帶專用的局地化MS的「吉姆精兵型/斯巴達」的散熱系統以及禦寒策略皆進行了翻修。考慮到該機駕駛員比起槍戰更適合格鬥近戰的天賦以及「吉姆精兵型/斯巴達」的特殊裝置「簡易米諾夫斯基粒子散布裝置」,技師決定將該機打造成一架無聲暗殺的刺客。保留「吉姆精兵型/斯巴達」原先有的「簡易米諾夫斯基粒子散布裝置」、「二聯裝煙霧發射器」、「伸縮柄手榴彈」與「電熱小刀」,在背包右側追加新的「大型感測器單元」來做為早期預警機功能,並為其打造一套近戰格鬥的裝備,左手裝備陸戰系列機體通用的帶刺錐的專用盾,右手握持一柄將兩把光束劍固定在上的長槍(不過也因此雙腿的收納空間內沒有放置額外的光束劍)。
簡易米諾夫斯基粒子散布裝置
設置在背包中央的粒子儲存罐,當中央的圓柱型裝置口升起後便可向周遭散布米諾夫斯基粒子。當米諾夫斯基粒子被大量散布在空氣時,粒子能夠使低頻電磁波都被隔絕,嚴重妨礙電磁波通訊方式。而因為米諾夫斯基粒子的電荷很高,在散布後碰觸到金屬物件時就好像是連續性的電磁脈衝一樣,所以會干擾甚至破壞沒施加保護裝置的電子零件。
大型感測器單元
設置在背包右側,塞入了多種探測器與接收器,功能類似早期預警型裝備。當大型感測器單元捕捉到範圍內出現的目標後,本機便可開始一邊移動一邊散布粒子,等距離夠近可以選擇投射煙霧彈或手榴彈。
武裝:
二聯裝煙霧發射器×3
設置在頭部左側,每一個煙霧筒內各裝填兩枚煙霧彈,共計六枚。
伸縮柄手榴彈×3
設置在右裙甲的掛架中,可透過電腦操縱使手榴彈握柄彈出,隨後抽出並投擲。
電熱小刀
設置在背包左側刀鞘中,平時由刀鞘提供電源為其充電。需要使用時拔出後刀刃便會自動加熱,可手動關閉加熱系統,待刀刃冷卻後插回刀鞘。
專用盾
裝備在左臂,小型化的盾牌也減少了重量,並將頂端做成爪狀,擁有近戰格鬥能力。
雙刃光束長槍
由於作戰風格偏向隱密行動,不能大方的使用會發出巨大聲響的機槍等兵器,改造思路轉向以近戰暗殺。考慮到光束劍的攻擊模式無法完全達到高近戰能力的目的,於是參考「吉姆打擊型」將兩柄光束劍固定於長柄桿上,形成類似長槍形的格鬥武器。
這邊要趕緊聲明:背景設定雖然是投入北美戰場,但是身上卻是07小隊標誌,明顯違反了正史設定!沒...沒錯!這兩件事之間是毫無關聯的!只不過是參考了MG陸戰型吉姆的標誌怎麼貼而已,畢竟07小隊那夥人團滅了,怎麼可能有人開著吉姆斯巴達還去了北美呢(話題繞回來,雙刃長槍的素材是殺肉「神盾騎士鋼彈」的。長槍柄前頭黏上的是合體成「再起鋼彈」時「核心鋼彈」屁股要組翅膀的那個連接件,因為有兩個洞大小剛好能放進兩柄光束劍,就簡單粗暴的改造出來了。姿勢參考了「吉姆打擊型」和「吉姆半打擊型」,但是,斯巴達的裙甲設計糟糕腿部沒有可動空間有夠難凹姿勢的......
即使主武器丟失或損壞,本機依舊有其他的格鬥手段。盾尖能輕易捶爛大部分較為脆弱部分的裝甲,加熱後的小刀更是切裝甲如裁紙般絲滑,膝蓋處的撞釘可不是好看而已!跳起來飛膝效果也十分卓越!然後再吐槽一次糟糕的可動設計(
聽了嚇一跳吧!(沒想到沒想到,前四個月的機體都是去年做的,甚至後四個月的機體也是去年做的。唯獨這架啊,是前幾天假日趕出來的。啊設計稿也是去年左右想好的吧,需要的零件也早就備妥了,其實只差噴塗。那梅雨季是要到了,之前是等天氣變暖,只有這小小的區間能支持我趕緊來製作,又不想斷了之前就約定好的半年裡不出雙眼機,今年前半年一定要是面罩、獨眼機啊!這是迷上量產機,甚至說是吉姆的多元可能性的挑戰。這就是,我和鋼普拉的,M.A.V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