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劇透有
……獻給孩子、還沒忘掉的人和正在養育孩子的人的一部電影。說來這部因為怪獸的存在、有過在沙漠橫穿走過的畫面、有由樹枝構成的背景,我看的時候一直聯想到Of Monsters and Men的MV。本來都沒打算說出來,但裡面還很剛好地有一句台詞是“Maybe I am a bad person”,就很剛好地對上了《Love Love Love》裡面那句“Yeah, maybe I'm a bad, bad, bad, bad person"了……!
導演特別愛拍一些簡潔、high-key的那種生活上的小場面,先把鏡頭轉到場景上再看人物行為,人物甚少直看鏡頭,close-up時也是微微看望別處的。而且它的轉折很多時候是邏輯連貫但場景不連貫的。它連轉頭都要給一個鏡頭,看完又拍他轉頭看別的東西,來回幾次,東西拍得很日常很平,情緒很少被帶動,故此一旦要唐突情緒高漲起來時,整個感覺會很怪。好像這個鏡頭本身它不那麼認為的感覺,少了一種窺感。劇中母子的幾段描述都特別細膩,我個人特別喜歡的場景有二:一是兒子躺在工作的媽媽腳底邊,往上看,這邊的鏡頭邊是兒子眼中媽媽從桌子的遮擋下露出面部的一部分的視角,媽媽疲累歸疲累,看著他又是一種溫柔的目光,把兒子故事裡的字一直一直敲下來;二是兒子想要引起母親注意,把書本疊起來,站在上面收靠著別處,喊著媽媽說岩漿要來了。
兒童繪本改編,故事講述主人翁小男孩跟姐姐關係不好,年長的姐姐更愛和自己那些朋友玩。媽媽溫柔又有耐性,但當單親母親把注意力轉移到新對象時,孩子鬧騰了,理解而出,乘上通往島嶼的船。接下來的東西實為妄想,電影裡面其實是看不太出這些不過是妄想這一點的,就是透過男主開篇跟媽媽講的那個故事的吻合來驗證沒什麼明示。有一種……一個愛妄想的孩子真遇上這些事情……那就只能是妄想了,的想當然。
在島嶼,遇上了各種有著大人聲線、有著動物野性、有著男歡女愛還帶點黏糊和分不清、同事又有孩童般的殘忍和蠻不講理的一群生物。他們推舉主人翁為國王,要求他作為國王,必須讓所有人開心。一大群玩得開心歸開心,但到了後來那種骨子的任性出來了最直觀的邊是其中一隻生物Judith說的那句,“You know what? You can't do that back to me. If we're upset, your job is not to get upset back at us. Our job is to be upset. If I get mad and wanna eat you, then you have to say: "Oh, okay. You can eat me. I love you. Whatever makes you happy, Judith." That's what you're supposed to do!”映射的便是任性的孩子,不許他人有自己的選擇、不管他人的利益、逼迫照顧著左右為難——讓母親為難的主人翁。
但我覺得,反過來是被家長說這些話,又忘了小時候折騰或不折騰的人來說,對這部電影觀感還是很不同的……反過來說如果有家長拿這部來教育孩子,我也覺得不太合理, 似乎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指責底層邏輯還是很純粹的階段,畢竟他的行為不意味著任性,而是討好父母,獲取關心,這其實是孩子的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