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隨筆】塑膠件估價

愛天使亞夜 | 2025-04-16 21:06:30 | 巴幣 114 | 人氣 66

這裡亞夜。
亞夜在射出成形工廠服務十多年了,最近在學習估價這件事。今天這個隨筆比較像是自己的筆記,當然如果你有想要買膠或做膠,也可以先有個參考依據。


【費用組成】
一個塑膠件的費用大致含有以下成分:
-原料費用
-人工費用
-品管費用
-設備攤提
-放損及邊際費用

將這些費用合計起來,就可以估算「單價」。最後就是合理利潤率的問題,利潤率可以跟客戶協商,不過普遍來說,5% 叫做很多。唉,錢是真的難賺。



【原料費用】
原料費用很好估計。你成品的重量×原料單價就是原料費用。舉例來說,成品是 50 公克,材料是 ABS,材料單價每公斤 70 元,那麼材料費就是 0.05×70=3.5 元。

那如何知道成品重量?這要從客戶給予的圖面來估算。假設客戶給予的是 3D 圖,且 1:1 繪製,那麼直接在軟體中打開查看體積資訊,軟體可以精確到「立方毫米」這個尺度。當然單位很重要,大多數的圖面以及軟體上預設使用「立方毫米」,要改成我們習慣使用的「立方公分」就差 1000 倍。
接著,我們根據使用的材料密度來乘上產品體積就能得到重量。以 ABS 來說,大約在 1000~1200 公斤每立方公尺。這邊要做個單位換算,1000 公斤每立方公尺相當於 1 公克每立方公分,所以 ABS 的密度大概是 1.0~1.2 公克每立方公分。
假設用 1.2 來估,體積是 40 立方公分,那麼重量就是 1.2×40=48 公克。

如果客戶給予的圖面是 2D 圖,因為沒有模型,因此即使在軟體中也無法自動計算體積。當然可以自己畫圖估算,但因為這需要時間建模,而且會有建模爭議問題,因此要嘛退給客戶,要嘛就用「立方體估法」以避免爭議。
立方體估法是,不管你產品長怎樣,直接計算全長×全寬×全高來計算體積,所以會完全高估。也因此,必須給客戶知道這種估價原則。若客戶無法接受,就請客戶畫 3D 過來。如果客戶委託我們畫 3D,則另收製圖費。

最後,成品重量必須含澆道重量。有些小零件可能本體只有 1 公克但澆道卻重達 3 公克,這種也必須讓客戶知道。



【人工費用】
人工費用為為了生產這個零件而必須支付給作業員的「薪水」的費用。當然這要由客戶買單。
人工費用的算法為,作業員的薪水×工時。然而根據產品不同,不一定由「一位」作業員去處理。有可能是全自動,也有可能需要多位作業員進行。此外,除了基礎生產本身以外,後續製程所衍生的人工費用也要考慮進去,否則就會低估而虧錢。

舉例來說,如果這是個小東西,一模生產時間為 30 秒,後續加工(剪除澆道等)也需要 30 秒,一個人就能處理,那麼人工費用就是月薪 33000(元/月-人) ÷ 月工作日 22(日/月) ÷ 日工時 8(時/日) ÷ 每小時 60(分/時) ÷ 每分 60(秒/分) × 需時 60 秒(秒) × 1 人(人)= 3.125 元。

也可以用另一個算法:時薪 240(元/時-人)÷ 每小時 60(分/時) ÷ 每分 60(秒/分) × 需時 60 秒(秒) × 1 人(人)= 4 元。

不論是月薪還是時薪,參考基準都是勞基法的「最低薪資」。因為客戶通常只願意負擔最低薪資標準。但不能以最低薪資估價的理由,除了「實際上就不是給最低薪資」以外,還要加上調度風險。調度風險包括作業本身可能是由主管支援(主管的薪資一定大於作業員)的情況,又或者加班的情況,因此計價基礎需要加成。



【品管費用】
製造不是永遠順利,而會有良率問題。因為有良率問題,因此需要品管。依照產品檢驗難度不同,品管費用的範圍非常大。
如果產品本身量大管飽,檢驗也只需要簡單抽驗,即使驗一次要半小時,但如果半小時的工給一批一萬片去攤提,那麼檢驗工時實質上只有每片 0.2 秒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產品本身需要精密量測,產量也低,同樣驗一批貨半小時,但批量只有 300 片,平均每片的檢驗工時攤提就是 6 秒,檢驗費用就會高達 0.2 元(單純以人工薪資費用計算)。
但因為品管的檢驗可能會涉及高階測量儀器如 XRF 光譜質譜儀、數位光學投影機、應力分析儀……等等,則需考慮設備使用費。



【設備攤提】
不論是製造還是檢驗,都會使用到設備,因此需要收取設備使用費。設備使用費又分為設備本身購置成本以及設備維持費兩部分。

一般來說,合理的費用攤提是 8 年。也就是說,一台 200 萬的設備,會在使用 8 年,或者說 100 個月後殘值歸零。因此這 8 年間,要攤提給每一個工作。
如果生產一模需要 60 秒,那攤提方式就是設備總價 3300000(元) ÷ 100 (月) ÷ 月工作日 22(日/月)÷ 日工時 8(時/日) ÷ 每小時 60(分/時) ÷ 每分 60(秒/分) × 需時 60 秒(秒) = 3.125 元。
設備不能只看射出機。如果需要用到機器人、輸送帶、沖壓機等其他設備,都要個別考慮。

另外維持費的部分,例如設備每年需要歲修、每五年需要大修、然後還有固定耗材等等,將這些費用都轉換成「秒」為單位,再乘以占用秒數,即可估出維持費。另外,電費、水費當然也是維持費的一環,這些也要計算進去。



【放損及邊際費用】
製造不可能 100% 良品。
客戶要求 100% 良品(儘管普遍被認為是不合理的)指的是交貨給客戶的產品要全是良品,至於場內要生產多少不良品,只要不要出貨給客戶就無所謂。
然而現實就是,生產就是會產生不良品,就算攔下了這些不良品,不良品也一樣需要製造成本。由於生產途中必然產生一定比率的不良品,因此這些都是製造成本,必須估算在內。

除了特定的成熟製程,良率可達到 99.9% 以上;或者特定的先進製程,良率很可能只有 70% 以下。否則絕大多數的情況,合理良率為 95%,即所謂「常態分佈二標準差」的範圍。
95% 良率代表 5% 不良,因此需要補 5% 的量給客戶,也因此,成本實際上需要額外再加算 5%,這稱為放損。

至於邊際費用,因為為了生產就需要上下模具,上下模具的過程中完全無法生產,技術上屬於閒置時間,但這是為了生產而不得不付出的時間,因此需要由客戶買單。原則上一次上下模具就會占用約 2 小時,因此這個費用要由「訂單頻率」來做計算。原則上,一筆訂單會上下模具一次,因此合理費用為每個月收取一次。那麼就看每個月需要多少數量去做攤提了。
例如,如果一個月的訂單有 6000 片,那麼兩小時就是 7200 秒,因此每片需要加上 1.2 秒的額外工時作為邊際費用。



【利潤率】
上述的所有費用合計,就是我們製作所需要的成本。但是我們不可能以成本價相送,這樣公司會完全沒有營利空間。
利潤率很好算,算出成本價後再加上一個趴數即可。
代工業的合理利潤率是 3~10%。在這個範圍內可以跟客戶稍微做議價,但低於 3% 的場合除非有特別的理由否則不該接單。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2025-04-16 23:27:33
話說貴公司主要代工些甚麼呢?跟模型還是日常用品相關呢?
2025-04-17 06:41:02
我們是B2B公司,所以看客戶要做什麼來決定。但散客就比較難接一點。
2025-04-17 06:41:40
要說的話就都是工業品,什麼汽車零件腳踏車零件還是織布機零件等等
2025-04-16 21:18:55
我是服務業的,要是看到利潤只有10%以內真的會難過,代工真的是苦~
2025-04-16 21:27:56
台積電也是代工業,但利潤率50%,嗚嗚,為什麼我們公司不是台積電TAT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