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 Dream! It’s MyGO!!!!! / AveMujica合評:
回歸初心到本末倒置
封面:本作第一常識人VS引發一切事件的謎語人(https://x.com/azakura_s17/status/1905546914772250707/photo/1)
比如劇本到了第三、第四稿,我可能會提出「還是改成這個方向吧」。即使需要推翻之前的內容,他們也願意為了更有趣的故事重新建構劇情。
—柿本廣大於《AStars Vol.06》的訪談
擁抱夢想與友情力爭上游,素為偶像與輕音樂團題材謳歌。然而歷經滄海桑田的觀眾一如《假面騎士Geats》的未來人,厭倦悖離現實的烏托邦轉而尋求現實骨感的共鳴,甚至滿足心理刺激。另一方面,如何讓作品在開播後的三個月間、駐足鄉里茶餘飯後的話題也成了製作組的當務之急—當網路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促使觀眾的娛樂選項多元化,坐擁優秀的人設與世界觀,已經不能在這年頭轉換成報表上的營業額。
儘管多數觀眾奉《It’s MyGO!!!!!》(下稱MyGO)以及同期的《孤獨搖滾!》為樂團/偶像題材轉變路線的拓荒者,作為少女樂團IP大宗的《BanG Dream!》早於發跡之際已有一反主流的打算:2015年發行的初設小說《星之鼓動》當中,作為主角的五名樂團團員就有兩位喪親,而備受霸凌所擾的主唱只有拿起吉他才會振作;或許是太過陰暗,做為主力的動畫與節奏遊戲對角色潤飾到難以看出原案的地步:被寫活母親的鼓手山吹沙綾能正常上學甚至打工,主唱戶山香澄也成了今日眾人認識的活潑主唱以及DD。
歷經吃餅喝茶的三季動畫,或許觀眾心態的轉變已被營運察覺,那些束之高閣的初期設定就此透過掛名第四季動畫、實則與前作基本毫無交集的《MyGO》借屍還魂。事實證明實驗非比尋常:這部異色之作憑藉細膩的人物描寫,在2023年一舉席捲華語圈,其他地區也譽之佳作甚至傑作;營運也乘勝追擊,在一年後推出續作《Ave Mujica》。
開播之際,《Ave Mujica》確實不負眾望,展現角逐「當季強權」的決心;然而不過七話某些鄉民已經拿出賽馬娘S3、星團二期等業界圭臬與之比肩,後期的趕火車更是瞠目結舌。(請不要拿動朋惡當案例,母雞卡可沒有惡搞MyGO、嘲諷前作精神。)
《MyGO》如何在異世界氾濫的年頭異軍突起,《Ave Mujica》又為何沒有順利攻頂名為傑作的高峰?今日且由《BanG Dream!》企劃還在キラキラドキドキ的年頭就作為沙綾推的筆者,給各位看官分明。
勇於抱擁黑暗
毋須多言,人設是偶像與樂團作品不可或缺的門面—然而《MyGO》所以能擄獲人心,絕非全憑五位樂團成員的外在美與配音,而是採取近乎《孤獨搖滾!》的策略另闢蹊徑,銘印高鑑別度的性格描寫於觀眾心懷之上。
《MyGO》首先在主唱位安排了陰角—姑且不提同期作品《孤獨搖滾!》的「小孤獨」後藤一里,企劃自身已有內向的倉田真白 (某種意義上還是本作的始作俑者),引起注目還得在提升鑑別度多下工夫—同類動畫罕見、又有寫實色彩的亞斯伯格特質,自然成了劇組超脫棋譜的走位。
不得不說,《MyGO》劇組對高松燈的精雕細琢,能自獨樹一格的成品體會。比對班‧艾弗列克主演、同為亞斯伯格的《會計師》主角Christian Wolff,不難窺見劇組就考察付出的心力:
其一,異於常人的行為或思考模式:高松燈會把自己悶在枕頭練唱,曾在手遊劇情安慰在外人前習慣矯飾的長崎爽世「那也是真實的她」,而非指責她為人矯飾;Wolff則有唸出《Solomon Grundy》童謠讓心神安定的習慣。
其二,二人收藏品多樣,如數家珍之際也擅於收納:高松燈可以細數水族館繃帶的款式,整齊歸類紙星星、貼紙與筆記本;對數字有直覺的Wolff在作為流動居所的拖車,有條不紊地收納各類槍械與名畫等。
其三,難以與人交流、平日沉默寡言而少與外人往來,但有感知他人心理的能力:燈自認不能成為人類,還是能了解母親為何要求自己停止收留鼠婦,一方面認知千早愛音的逃避心態並勉勵她振作;Wolff在劇中與同樣對數字有敏銳直覺的護衛對象Dana建立友誼,並察覺對方喜歡自己收藏的《Free Form》油畫,而在離別後相贈。
人格特質以外,直至《Ave Mujica》前期都有成功鋪陳她與同樣吶喊要成為人類的豐川祥子,在敞開內心與否分歧的人生走向。歷經遭到無故怪罪、背叛的燈學會訴諸自己的痛苦與心聲,在說著自己是迷子之際走出創傷、重建羈絆更深厚的樂團。
反觀始終當謎語人的祥子低頭蠻幹,給Ave Mujica營造了不輸前期Roselia的低氣壓,還無意傷害關心自己的若葉睦與三角初華。她扮黑臉希望其他人忘卻自己活下去,卻沒有意識自己在其他人心中的份量,從而讓一切每況愈下。
在人設收穫口碑甚著的還有在飛鳥山公園受祥子扮黑臉所害的長崎爽世。初登場的柔和語調和笑顏投影母性擔當的蜃樓之際,主導分鏡的柿本廣大巧妙穿插搓揉指尖的畫面,給觀眾暗示外貌超齡端莊的貝斯手城府何其之深;饒是如此,揭露真面目的《MyGO》七至十話從川劇變臉、情緒勒索好友、向前團長下跪求情、對利用團員全無悔意,反差之大無不震懾四座:樂團動畫橫空出世一個機關算盡的王熙鳳,當真是史無前例。
耐人尋味的地方在於洗去矯飾妝容、落寞而厭世的「不爽世」頂著撲克臉上台一鞠躬,觀眾反為她顯露本我喝采—受到現實捆鎖的爽世終日強顏歡笑,又為一己之私機關算盡,唯獨尋找流露自我、釋放重壓的歸宿並非虛偽。
於是在復團的第十話,撕破偽裝的她對前來招安的愛音不理不睬,卻任她尾隨回家還煮了茶;演唱會前板著臉要終結樂團,到了會場還是接過貝斯加入含淚演奏《詩超絆》的行列;復團後口口聲聲不理團隊事務,到頭來還是配合社群經營到服裝製作的一切,甚至為著口中並非必需的舞台服慘遭剪切發愁。在最終話接受燈直擊心坎的歌詞並承認軟弱反映的成長,更給本已立體圓滿的刻畫錦上添花。
《MyGO》刻劃角色好比金繼工法保留的裂痕,令陶器別具韻味之際更讓觀者自然而然接受表面的損傷—十名樂團少女間唯一的氣氛調解者千早愛音亦如是。她絕非技術一流的吉他手,卻作為唯一能正常溝通的團員從而不可或缺—在人人講話不出兩三句就跑開的次元,昔日同類作品司空見慣的陽角反而奇貨可居,以至燈、爽世以及作為萬惡之源的豐川祥子得以克服心病,總少不了她穿針引線。
不過,愛音與前輩還是有距離的。她愛出鋒頭而自戀、奇行頻出,招致爽世與立希動輒白眼相向;走出留學失利的創傷前,懼於自己被抓包做為南郭處士的真相,持續耍小聰明妨礙練團,直到佈置另一盤棋局的爽世暗示立希戳破謊言 (但燈的開導令她戰勝創傷,得到精神層面的成長)。時而惹人生厭的陰影與愛音光亮的面相毫不相衝,反而讓角色栩栩如生、從而給包含筆者在內的觀眾更多理由去喜愛。
正因如此,觀眾不會只見到椎名立希與要樂奈口出暴言、我行我素,也會著眼她們光明的面向。立希本性直進,才會為團員挺身而出、犧牲睡眠作曲與安排練團事宜;樂奈的我行我素使得樂團意外解散,卻也給予團員真正克服心魔的契機。
加諸任何一禎都有解讀空間的鏡頭語言與及峰迴路轉的劇本,一個難以預測、魅力無窮的命運舞台渾然成形;留住觀眾的吊胃口操作,則靠著幾近無所不在的謎語人達成:正因(前期的)燈、祥子以及若葉睦無法正常溝通,牽扯兩團恩怨的CRYCHIC解散之謎留到季末,除了祥子家道中落沒給觀眾理清頭緒的餘地。
見到眾人狂飲「假藥 (推測後續劇情的藍色窗簾文)」空等一年後的《Ave Mujica》解謎,食髓知味的劇組選擇在續作更多追求流量、引入驚悚片以及其他前所未見的新人設;然而無論改道工程的責任落在何人,許多令前作成功的因子,正是在劇組放棄慢工細活的刻畫策略之際一併斷捨離。
「強權」是怎麼鍊成的
桓溫那句名言「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基本闡述了流量這名迷人危險的風塵女,如何令無數胸懷大志的創作者拜倒石榴裙下。當無線台在輻輳資訊流量的無線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前失足,SNS上的討論熱度順勢取代收視率、躍居作品能否博得市場青眼的重要指標;沒有多少時間(以及人力)慢工細活考察、打磨劇本下,取悅速食文化的受眾總是實際一點。
筆者身邊就有令人肝心的故事:去年某位寫樂團題材作品的朋友寫起《蔚藍檔案》的十八禁怪文書,問及轉換跑道的緣由不過回了句:「這樣的文受眾才會多」。不少創作者都想說好故事,卻礙於現實在岔路口替流量(以及金流)站檯。於是這些年間,流量導向的作品好似鑄模的鋼普拉,以相近的公式接連推上流水線:無論成因敗因,這些開季被吹捧得恨天高、收尾不盡人意的作品基本如出一轍。
這等「強權」的祖師當推《Lycoris Recoil》。幕後訪談透露劇組最初想營造近乎《神槍少女》的沉重世界觀、致敬影視作品並專心描繪槍戰…然而為了降低觀看門檻,他們選擇二創繪師與粉絲熱中的「貼貼」做為端上檯面的主菜。開局致敬《捍衛任務》的C.A.R.場面固然獲得好評,敢問各位見過多少作品的討論與二次創作,關乎劇中出現的兵裝與戰術?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Ave Mujica》扣除最終話的演唱會,經營主業的比重。以《BanG Dream!》為例,第三季全部13話僅有8~11話沒有完整(含TV size)的Live或MV畫面,到了《Ave Mujica》前十話就剩下首話、第七話與第十話合計五首樂曲—第一話的《KiLLKiSS》根據訪談,還是考量時長整合演唱會場面的。
但「強權」有膽不務正業,正因他們能讓觀眾自著眼本業分神。好似某些網路紅人經營餐飲業,哪怕菜色差強人意,開幕幾日憑著炒作話題帶來的人潮就能大發橫財—反面而論,縱使做得出懷石料理,不能打平收支也是罔然。
柿本在《Megami》的訪談言及《Ave Mujica》完成前四話的劇本後,為了順應睦多出雙重人格的設定被迫大改—就是前季結尾樂團成員的化名涵義,也捨作了煙幕彈。睦在第三話如同《魔法少女小圓》的巴麻美、遭到魔提斯奪舍並導致樂團解散的詭譎展開,一時讓無數觀眾臆測有別於主人格愛現的她,是否演技強大到隱瞞自己的才能?揭盅的真相沒有諸多「假藥」描得風起雲湧,天外飛來一筆的設定確實幫助作品完成佔據論壇版面的階段性任務。
然而,掌握流量密碼,不與寫出傑作全然畫上等號—特別那些「爆點」通常不在華廈起初的藍圖之上、而是鬆動建築的違章加蓋。
見鳥不見林的劇本構作
「先戰而後求勝」是《孫子兵法》對敗者用兵的評價。當主線為了路人皆知的伏筆封印、又沒有按部就班的餘裕,讓故事達到燃點唯有指望後設與全無鋪陳、甚至違反常理的心境轉變。
赤坂明血淋淋的教訓擺在眼前:追求流量的劇本往往相伴難以駕馭的故事走向。為了震驚觀眾激起流量,編劇絞盡腦汁從設定的畫布尋覓留白處,卻忽視加筆的畫風違合—且戰且走,後續著眼繼續營造、補充爆點劇情,卻不考量世界觀與其他人物相應的變動,結局往往是把主線的上品食材冰到過期才想起來該拿去燉、成品自然難以下咽。
流量好似喬治瑪莉信用卡,借錢颯爽,償還卡債傾家蕩產;為了討論熱度追加多少設定,就要和主線借多少篇幅圓回來。正因如此,那些當初被奉為傑作的「強權」,進到收尾階段很難不出差錯。
譬如《水星魔女》的勞達平白怪罪起了米奧琳涅,在主線已無餘裕下與素來敬愛的古爾手足相殘,還牽連本來要帶貨的戰騎鋼彈;《勇氣爆發》作為敵方幹部的蘇泊比亞轉投主角方後,劇組又把一話耗在賣角的烤肉大會與內鬥,最終三個敵方幹部連同尾王威爾姆維塔,除了給布雷邦最終型態試刀的伊拉外毫無戰力。至於《Ave Mujica》第三話就追加睦的雙重人格一事給流量預支,自然也難逃前輩們的宿命。
不用等到公認急轉直下的第九回,早在第七話結尾已有海鈴突然把團長口中沆瀣一氣的樂團當作歸宿、欠缺動機下提案重建的警訊;稍後她更全無鋪陳,一句台詞退了所有兼差。
不單高利貸,流量還會促成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當刻劃主線與角色成長的篇幅所剩無幾,劇組為了維持討論度,哪怕無中生有也只能持續預支主線、甚至不惜破壞世界觀、讓角色淪為提線人偶粗暴亂舞—《水星的魔女》口口聲聲為丈夫復仇而建造宇宙要塞、最終話卻改口早已放棄執念的普洛斯佩拉正是一例。
回到正文,海鈴在前作營造得穩重、縝密,戴著謎樣身世面紗的傭兵形象,不出幾話被充滿惡趣味的購物癖以及複讀「信賴問題」摔得蕩然無存;天外飛來一筆的設定美其名反差萌,全無鋪陳下不過是戕害角色形象的惡趣味,愛音遭到已讀的情況惡化亦如是(還不算上被看不順眼的立希無辜踹了一腳)。
細筆角色的時間都預支了,貫徹全劇的大事件與黑幕雷聲大雨點小只是早晚。打從《MyGO》與《Ave Mujica》第一話播出,官方公開引用猶大賣主典故的主題曲與及丟出提示的雜誌訪談,觀眾無不企盼劇組撕開豐川財團以及三角初華陰謀謎底的那刻;然而,這些主線劇情沒有應具的劇情比重。CRYCHIC正式謝幕後,剩下的篇幅給才放下執念又執著復團的祥子與睦,外加補全魔提斯影響的若麥線分食(還沒有成功撕去若麥勢利眼的標籤),餘下的不過區區三話。
連同一話解決的復團以及海鈴選擇Ave Mujica的動機,這些本應著眼、演出得宜還能錦上添花的環節,反而因著倉促收工連累觀感。到頭來,豐川家的恐怖只流於當主無力的威嚇,藍色窗簾文描寫得何其陰險的初華不過是頭倚賴祥子的黃金獵犬,背景故事還礙於時長只得用獨白與簡報帶過—嚴重違反敘事基本法則「Show, don't tell」的演出美其名致敬《海貓鳴泣時》,實為編劇自知篇幅不足,非要流水帳灌輸前面可以逐步交待的設定。
先前的魔提斯支線也沒有完全收束:不提編劇後續訪談打迷糊仗,第二人格交出主導權後是否真正融合也沒有標準答案。反正這年頭很多謎團是搞個設定集或訪談就能給觀眾交差的(負面案例如《水星的魔女》的帕梅特),就算甚麼都沒有解釋,還有熱心觀眾幫忙圓場子、丟出各種理論替劇組開脫。
架空世界有需要留白、補完反而畫蛇添足的設定,但這不代表編劇可以請來觀眾眼中的哈姆雷特當演員。時至今日,仍有一些人為主流出道的Ave Mujica沒有經紀人打理、若麥揭面不違反契約、初華拒接經紀公司來電、豐川家沒有人遵從當主命令等違反常識的演出開脫;不對牽涉重大事件的設定給出解釋,何嘗不是劇本走向失控的遮羞布?那些「強權」為何距離登上傑作總有一步之遙,各位看官至此或許有些頭緒了。
市場的選擇
一如前文,《MyGO》二部曲動畫與BanG Dream!主宇宙的交集基本為零。降低觀看門檻引新人入門的手法與《水星魔女》增加機戰外比重的用意如出一轍,嚴重的斷片感反而讓不少玩家不會直接回流主IP (順帶一提,Ave Mujica加入主宇宙並不在最初的設想之中)。試問多少《MyGO》的關聯創作,見得著作為前輩的Morfonica以及山吹沙綾? 遑論網路上梗圖頻傳,也不代表這些人真正看過作品—就二作是否真正推廣IP,筆者還是抱持保留態度。
以目前的市場生態而觀,數年內又有「強權」同類持續橫空出世都在預期。筆者不求改變市場,只求讀者警覺旁人鼓吹的作品有無流量導向的隱患;作品走向不盡人意時,才不至於盲從推倒高牆的群眾,搞得滿身瘡痍又敗壞興致。正因如此,筆者不大看好《GQuuuuuuX》以及效仿本作走抑鬱路線的偶像動畫新作《喘不過Live!》(暫譯):二作目前的行銷手段,都滲出步上假面舞團老路的警訊。
反面而論,今後凡有不為流量折腰、肯付心力考察與細筆角色心境的創作者,何不盡一份心力去關注與支持?費工考察與堆砌情感、詳加刻劃世界觀不是交出良作的唯一答卷;但凡製作組肯在這些面向多下工夫,觀眾終究會為那份氣勢如虹的愛折服—正因如此,某些作品縱使有缺陷、有槽點,仍在歷史成功留下一席之地。
曾幾何時,好好講完一個故事變得難如登天?
感謝各位的耐心閱讀,也願各位攻略春活的提督武運昌隆、早日與基洛夫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