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vs做人不能沒有是非

οπτασία | 2025-03-28 19:05:51 | 巴幣 1592 | 人氣 659



這也是在現實場景很容易出現的兩個概念,一邊認為世界是灰的,沒有真相或是標準答案的,所以「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另一邊則認為這世界很明確有答案,邊界,限制和底線,所以「做人不能沒有是非」。

例子
以最近的「網紅被淨身出戶,輿論一面倒支持受害者」的事件為例,站在反方立場的人大可以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我們都沒看到完整資訊,群眾不能未審先判理盲濫情」,這種講法雖然很逆風,但站在法律角度並非沒有道理(網暴私刑不可取)。

但是如果在法院一審二審三審定讞後,還是要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我們都沒看到完整資訊,司法已經被oo掌握,法官一定收了錢」,那到這一步就變得愈來愈難討論了,亦或者說他本來就沒有多在乎這件事本身的評價,他只是口high把「不一定」當作口頭禪的樂子人。

濫用的狀況
人對事物的判斷常常處於一種量子疊加態的狀態,對不確定的事就會用「不是非黑即白」做結尾。如果是「我真的有一頭牛」(與自己利益密切相關),或是某一方立場是壓倒性穩贏的話,就會去PUA別人「做人不能沒有是非」(這句話本身就隱含著我對你錯,「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你沉默不選邊你壞壞這樣的態度)。

窮則擱置爭議,達則自古以來
在看一些鬼滅之刃的討論常看到「反派也有反派的不得已->沒有人出生就是這麼壞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這樣的邏輯鏈條,讓我想到了每次柯南破案時,兇手都會討拍講一長串「都是他這樣所以我才…」「我也不想殺他!」「但我已經沒有選擇了!」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確實人性有著不同的多樣性,在跟自己利益衝突時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但遇到對自己有利就說「做人不能沒有是非」,這種「窮則擱置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的現象,我想也是世間許多雙標的根源吧。

為「真相」留餘地,不等於沒有是非
最近想到維根斯坦說的「語言的邊界就是認知的邊界」(or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我認為要講「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是因為要為還未釐清的狀況留餘地,直到「說服自己的那一刻」才轉換成「做人不能沒有是非」,而不是永遠停留在「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然後抱持陰謀論或相對主義永遠不確定下去。

所以面對一些沒有把握的事時,盡可能多留點餘地想看看不同可能。一旦有把握時,就大膽下定決心吧。

相關文章
如何看待「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人心都是肉做的」兩個相反命題

2則留言

2025-04-02 16:47:34
骯,斑馬其實是黑馬呢https://im.bahamut.com.tw/sticker/724/01.png
2025-04-05 22:24:53
這我還真不知道呢
2025-03-28 19:08:06
熊貓算非黑即白嗎
2025-03-28 19:51:29
熊貓有黑有白,可愛[e41]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