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心得】超越存在/超越存在

出門多帶幾把刀 | 2025-03-22 21:05:27 | 巴幣 1004 | 人氣 105

※內文充斥對劇情的說明,極度建議先閱讀完該篇章再繼續觀看

哇哇哇沒想到居然有人從通販管道買了《墮天作戰》周邊,雖然不知道是誰但總之非常感謝您的購買,誠摯地希望您滿意收到的產品。

※頁碼以Kindle電子書顯示之數字為準
下文我將為每集連載進行劇情解析與現實考究:



本篇章標題名為〈超越存在〉,直觀來看可以理解為「超越者超人機械」。

本篇章的視角再次回到剛脫離樹海不久的Under(アンダー)身上,在薩德里(サーデリー)這個小鎮同時推動兩條劇情主線:對世界觀的剖析與各陣營的動向。

接續〈星彩燦然〉,由揭露星星奧秘的阿瑪奇(アマチ)來和Under探討不死者的死因與存在意義。一方面阿瑪奇不久前才向席巴(シバ)與讀者說明重要情報,因此從他口中說出的言論會相當具有說服力;另一方面阿瑪奇所對應的「星星奧秘」也與本篇章有關:

第三冊第189頁,〈星彩燦然 Part 2 前篇〉,阿瑪奇曾說過:「次元の壁すら跨ぐという超絶の知性が、たかだか上空3万6千キロに自身に関わる重要機構を置くはずもない(機能強大到連次元壁都能跨越的超絕知性體,怎麼可能會將本體放在僅36000公里的空中)」。這段話背後的意義就是星星並不處在一個安全的位置,但我們很清楚星星是維持魔力種生命的重要設施,並且人類已經無法在沒有魔人幫助的情況下生存(第9頁,〈星彩燦然 Part 2 後篇〉)。也就是說,超人機械根本就不在乎造物們的死活

從這個論點出發進行後續討論,就會導出「超人機械對待不死者們的態度多半也不會很友善」的推測,進而開始思考:在超人機械的設定中,不死者死亡的理由或許不是像蘇菲雅(ゾフィア)所想的「因為任務達成而功成身退」,而是一種殘酷、毫不留情的懲罰

如果超人機械禁止不死者們成為人類,那麼祂究竟希望不死者們去做些什麼?這個問題讓Under百思不得其解。正如阿瑪奇所說,既然將其設計成不老不死,那想必是期望他們用這「奇蹟」做出一些只有不老不死才能達成的事情 (像是掃除割據的軍閥,統一地球之後朝宇宙擴張,搞出什麼大遠征嗎)

這麼說來......第一冊第52頁〈虛空處刑 Part 2〉,當Under說要打贏這場戰爭就像是要把天地倒轉過來一樣困難時,蕾可貝爾(レコベル)回應:「ひっくり返せ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よ。生きていれば何だって(說不定真的能將它倒轉過來哦,只要活著就有可能)」只要活著......就像是遊戲中擁有無限次在相同條件下試錯的機會那樣?所以不死者才會不老不死嗎?蕾可貝爾到底在無意間透露了多少內容呢?

現階段我所想到的「得要不老不死才方便做到的事情」有兩項:其中一項就是像蕾可貝爾那樣研究出改良人類、魔人的方法,甚至清潔遭受汙染的環境。確實不老不死可以不斷累積知識,也不用擔心發生意外。但超人機械自己做不到嗎?為何要委託給不死者做?甚至也不將不死者們設計得更加聰明一點......這麼多年了,不死者甚至忘了最初的目的,反而是由壽命最短暫的魔人做出了相應的成果......這樣諷刺的發展似乎也不錯。

大自然的演化過程並非「預先將生物設計成具備這些功能」,而是「能做到這些事情,因此才在競爭中活了下來」。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有時刻意營造出能夠達成某件事情的條件或是環境反而會得不到成果,或許就是因為這樣,關於不死者的奧秘才會由短命的蕾可貝爾研究出來吧。

但我懷疑300多年來,各國的學者都沒有發現樹海的用途嗎?姑且不提魔人那種實用主義優先的想法,人類難道就沒有探究魔力的運作機制與不死者的來歷嗎?還是說這是什麼高層壟斷的獨家機密?只能說現階段的線索還不足夠。

我所想到另一項「得要不老不死」才方便做到的事情就是長期的勞務工作了。就像《瓦力(WALL-E)》那樣,作為清掃機器人留在地球不斷地進行整理、回收垃圾的業務。但為何是有機體的形式?製造出大量機器人不是更加容易嗎?還是說不死者除了像樹海那樣不需要管理、能夠自我修復之外,相較無機物生命體還有別的優點?

或許就像「自然界厭惡真空」這個說法一樣,超人機械眼中的地球不該有無機物生命體存在,因此才會設計出腐鐵菌,避免人類再度發展工業、汙染環境。又或者,腐鐵菌是超人機械意料之外的因素?為了擺脫腐鐵菌的影響,才採用有機物為基底打造「不死者」作為勞動力?這些猜想都需要更多後續劇情作為證據才能驗證。

本篇章的另一條主線:世界局勢進展的部分,作者安排薩提(サティ)等人前來勘查地形,為後續奪取、佔領樹海的行動做準備。這樣描寫角色們在計畫執行前做的規劃與安排,會讓讀者意識到時間正在流逝、推進,也能使讀者感受到角色們對這個行動的重視程度。

當然在戰鬥過程中才因為各個突發狀況開始回想作戰前是如何布置戰術的,然後突然來一句「果然都在預料之中」也是一種作法,但這樣的缺點就是讀者無法一同參與準備階段,體驗那種「評估各項行動風險、思考可能發生之情境」的緊張氛圍。

整體來說,第一次匆匆瀏覽時,可能會對本篇章沒什麼感觸。既沒有震撼的打鬥場面,也沒有動人的情感波動,也不是說明確地接露了什麼重要伏筆。但反覆觀看或是深入解讀,就會發現這看似日常的篇章,對於世界觀的資訊量、重要性不亞於〈星彩燦然〉。

Under在本篇章執著於不死者被創造出來的理由,我認為其中一個驅使Under的因素是:這是難得的不死者同伴耗盡一生得出的答案、留下的遺產。就算真的得承認蘇菲雅的結論是錯的,好歹也要用另一個理由來取代,而不是直接將其否定,讓蘇菲雅的人生似乎變得一場空,什麼都沒有剩下。

我認為Under將「被創造出的理由」與「存在意義」給混淆了,兩者是不同的事情。存在意義並非在降生於世的最初便已確定,而更像是到了人生某個階段後對於自己的總結,或是說自身摸索到、體悟到的心之所嚮。

就我看來,在不帶有目的性的情況下誕生反而是件幸福的事。這代表生來不被外界設限,有無限的發展性、可能性。反倒是那些與生俱來就有什麼天命、義務、責任、使命......之類的「命中注定之人」,一出生就要背負沉重的期待,為他人而活。或許的確會有些人樂在其中、甘之如飴,但終究是被套上了限制自由的枷鎖。

同時「有目的性地被創造」也會導致個體沒有主體性,甚至可能被創造者視為工具那樣,不能有任何的自我意識。撇開沒有意識的工具不提,家畜,也就是人類刻意培養出的動物品種,就存在很明確的目的性,只要能確保最後的出肉量,其餘一切似乎在人類眼中都不那麼重要。甚至再將範圍擴大到人類本身:《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這部作品就在探討基因培養出的妹妹是否就有義務、必須提供自己的身體組織給姊姊治療?

最後,正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些成語所表達的意思,如果個體已經無法執行最初被創造的目的,也無法展現自己另外的價值,高機率就會被創造者無情地拋棄。所以我認為沒有「被創造出的理由」反而更好。

至於「存在意義」,我認為要花費大量時間摸索才能確定。再次強調,「存在意義」是一種用於表達自己熱愛某種事物的說法,而非必須遵守的戒律。

本篇章標題名為〈超越存在〉,或許也能解讀成「超脫出『存在意義』本身」。



若內文有誤,或是有任何好奇、想討論的內容,歡迎各位不吝指教。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