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蛇蛇 ANACOMDA 巨蟒,所推出的蛇姬霓霓 Nini 限量版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二次元記憶體,同時內建 Intel XMP 3.0 跟 AMD EXPO 雙平台一鍵超頻 Profile,但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印有霓霓 Nini 二次元圖案吧!
ANACOMDA 巨蟒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霓霓二次元記憶體規格:
容量:32GB (2x16GB)
速度:DDR5 6000 MT/s
時序:CL 36-36-36-76
電壓:1.35V
規格:288-Pin DDR5 UDIMM
售後保固:終身保固
尺寸:148.5 mm x 8.2 mm x 39.8 mm (長度 x 厚度 x 高度)
Profile 參數:Intel XMP 3.0 認證 (Extreme Memory Profile)、AMD EXPO 認證 (EXtended Profiles for Overclocking)
ANACOMDA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電競桌上型記憶體開箱
ANACOMDA 巨蟒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蛇姬限定版在他們官方蝦皮上,似乎就只有 DDR5 6000 MT/s 2x16GB 的規格可選。
蛇姬.霓霓目前看來是 ANACOMDA 所做出來的二次元吉祥物,可能是酷酷帥帥的記憶體看多了吧,這種二次元圖案意外有點吸印到我的注意力。

∆ ANACOMDA 巨蟒 DDR5 G5 PYTHON RGB LIMITED EDITION 蛇姬.霓霓限量版。

∆ 目前只出 6000 MT/s 32GB(16GBx2) 規格。

∆ 盒裝內容物一覽。
ANACOMDA 巨蟒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電競桌上型記憶體高度為 3.98 cm,霓霓 Nini - 白色的散熱片上印有蛇姬圖案,並搭配一些藍色櫻花圖案。

∆ 圖案特寫。

∆ 記憶體背面是相同圖案配置外加 SN 貼紙。
記憶體的頂部設有 RGB 燈條印有 ANACOMDA 文字,記憶體本身支援 GIGABYTE、ASRock、ASUS、MSI 四家主機板廠燈控軟體可以設定燈效。

∆ 記憶體頂部印有品牌文字。

∆ 頂部燈條燈效。

∆ 通常視角展示。
這次開箱的 G5 DDR5 RGB 規格為 DDR5-6000 CL 36-36-36-76 1.35V 32GB (16GBX2),記憶體組態為 SS (Single Sided) 單面顆粒與 1R(1 Rank) 布局,單支記憶體 DRAM IC Count 規格由八個 2 GB(2048 MB) DRAM 顆粒組成。

∆ SS (Single Sided) 單面顆粒、1R(1 Rank)、八個 2 GB(2048 MB) 顆粒。

∆ 比較可惜 PMIC 區塊沒有配導熱墊。

∆ 實際安裝未通電展示。
AMD Ryzen 9 7900 與 GIGABYTE B650I AORUS ULTRA 平台記憶體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
散熱器:AMD Wraith Prism
主機板:GIGABYTE B650I AORUS ULTRA (BIOS 版本:F34b)
記憶體:ANACOMDA 巨蟒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3H2
系統碟:Kingston A2000 NVMe PCIe SSD 500GB
遊戲碟:Intel 670P 2TB M.2 2280 PCIe SSD (Solidigm)
電源供應器:FSP Hydro PTM PRO ATX3.0 (PCIe5.0) 1200W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在主機板的 BIOS 中,可以看見這組記憶體內建兩個 Profile 設定檔,分別是 Profile 1 的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以及 Profile 2 的 DDR5-5600 CL36-36-36-68 可以備用,但我覺得 6000 這個頻率現在的 DDR5 主機板基本上都沒有問題。
同時設有 Intel XMP 和 AMD EXPO Profile 參數設定檔可以使用,由 SPD 資訊可以看到 DRAM IC 使用三星顆粒。

∆ 內建四個 Profile 設定檔可以用,PMIC 使用 Richtek,使用三星顆粒。
由 CPU-Z 來檢視 AMD Ryzen 9 7900 與 GIGABYTE B650I AORUS ULTRA 測試平台,SPD 頁面可以看到 ANACOMDA 巨蟒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記憶體使用三星 Samsung 記憶體顆粒,支援 Intel XMP 3.0 (Extreme Memory Profile)、AMD EXPO (EXtended Profiles for Overclocking) 一鍵超頻 Profile。

∆ AMD 平台 CPU-Z。
使用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 ANACOMDA G5 DDR5 RGB 記憶體的讀寫性能,在 JEDEC 頻率 4800 MT/s 測試讀寫性能為 59144 MB/s 跟 63942 MB/s,延遲則是 94.8 ns。
開啟 EXPO Profile 1 的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 後,讀寫性能為 78294 MB/s 跟 78410 MB/s,延遲是 71.7 ns。

∆ 預設 JEDEC 頻率: DDR5-4800 CL40-40-40-77 1.1V_AMD 平台測試成績。

∆ EXPO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AMD 平台測試成績。
OCCT MEMORY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基準性能測試,該項目會針對記憶體進行測試得出三項成績,每個分別代表著記憶體的讀取性能、記憶體的寫入性能、記憶體同時運行讀寫測試的性能。
而 LATENCY / BANDWIDTH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則是代表著記憶體的延遲和頻寬。

∆ EXPO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AMD 平台測試成績。

∆ EXPO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AMD 平台測試成績。
OCCT MEMORY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基準性能測試的 Custom 模式,會以圖表方式呈現出記憶體在不同檔案大小 (8 KiB 到 4 GiB) 進行測試時的延遲、讀取、寫入。

∆ EXPO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AMD 平台測試成績。
記憶體散熱性能測試
要提醒大家的是測試平台是擺在 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裸測平台上進行測試,而且記憶體沒有額外的風扇輔助散熱,但大多數的使用者會在機殼上方安裝排風風扇協助進行散熱,筆者的測試環境以及測試軟體都比日常使用更加嚴苛,因此這邊的溫度測試僅供參考。

∆ 無風扇進行 OCCT MEMORY CONFIGURATION 溫度壓力測試,SPD Hub 最高為 53.5 °C。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與 ASRock Z890 Taichi OCF 平台記憶體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
散熱器:Valkyrie E360(全速)
水冷扇:LIAN LI UNI FAN P28(全速)
主機板:ASRock Z890 Taichi OCF ( BIOS 版本:2.26 AT08)
記憶體:ANACOMDA 巨蟒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4H2
系統碟:Plextor PCIe Gen3 x4 M.2 2280 SSD 512GB
遊戲碟:XPG GAMMIX S70 PRO PCIe Gen4 x4 M.2 SSD 4TB
電源供應器:FSP Hydro PTM PRO ATX3.0 (PCIe5.0) 1200W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同樣由 CPU-Z 來檢視測試平台規格已經相關資訊。

∆ Intel 平台 CPU-Z。
使用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 ANACOMDA G5 DDR5 RGB 記憶體的讀寫性能,在 JEDEC 頻率 4800 MT/s 測試讀寫性能為 74767 MB/s 跟 68900 MB/s,延遲則是 110.5 ns。

∆ 預設 JEDEC 頻率: DDR5-4800 CL40-40-40-77 1.1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 XMP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OCCT MEMORY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基準性能測試,該項目會針對記憶體進行測試得出三項成績,每個分別代表著記憶體的讀取性能、記憶體的寫入性能、記憶體同時運行讀寫測試的性能。
而 LATENCY / BANDWIDTH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則是代表著記憶體的延遲和頻寬。

∆ XMP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 XMP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OCCT MEMORY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基準性能測試的 Custom 模式,會以圖表方式呈現出記憶體在不同檔案大小 (8 KiB 到 4 GiB) 進行測試時的延遲、讀取、寫入。

∆ XMP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Intel MLC GUI V1.2.2.0 為網路上有人自行製作的圖形化 Intel Memory Latency Checker(Intel MLC) 測試軟體,是基於 Intel MLC 所做出來但並非官方版本軟體,Intel MLC 是用來測量記憶體延遲和頻寬,以及隨著系統負載增加而變化的工具軟體。它也提供了多種更精細的調查選項,其中也可以測量特定核心到快取記憶體的頻寬和延遲。
在 Quick 項目中會顯示測試結果分別有頻寬 (MB/s) 以及延遲 (ns) 成績結果,而 Bandwidth 項目會針對記憶體去測試不同的讀寫比例請求,去測得出的頻寬 (MB/s) 性能。

∆ XMP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 XMP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Intel MLC GUI V1.2.2.0 的 Loaded_Latency 原理是模擬 CPU 在同時執行計算任務時,系統的記憶體延遲。測試目的是量化 CPU 負載對記憶體訪問延遲的影響,幫助分析和優化系統在真實應用場景下的性能。

∆ XMP Profile 1: DDR5-6000 CL36-36-36-76 1.35V_Intel 平台測試成績。
總結

這次開箱的 ANACOMDA 巨蟒 G5 DDR5 RGB 6000 32GB (16GBX2) 電競桌上型記憶體蛇姬限定版,我毫不忌諱的說:「我就是對記憶體上印有霓霓 Nini 圖案才有興趣」,稍微看了一下其實就是 DDR5 G5 PYTHON RGB 記憶體再印上蛇姬圖案的限量版,兩款的價格一模一樣,只是我看官網都沒開,可能導致消費者在資訊查詢上會比較困難些。
這款記憶體在銷售頁面上僅標示 XMP 3.0 Profile,但實際檢視記憶體 SPD 檔案時可以看到,記憶體實際上寫有 XMP 和 EXPO Profile,並且還有備用的 DDR5 5600 MT/s Profile,雖然我覺得現在的平台應該都不會再用到這個備用 Profile 就是了。
在 AM5 平台上從 JEDEC 頻率的 4800 MT/s 超頻到 6000 MT/s,在 AIDA64 測試中獲得了 32.3 % 讀取性能、22.6 % 寫入性能、22.1 % 複製性能提升,並進一步降低了 24.4% 的延遲時間。
而 LGA1851 平台上從 JEDEC 頻率的 4800 MT/s 超頻到 6000 MT/s,在 AIDA64 測試中獲得了 25.7 % 讀取性能、21.8 % 寫入性能、25.1 % 複製性能提升,並進一步降低了 12.8% 的延遲時間,但目前 Z890 平台上測得的延遲成績非常高,有人說是平台架構的關係這我就不多補充了。
原本在看記憶體本身沒有在 SPD 還有 PMIC 區塊貼導熱墊,所以很擔心散熱會不會是這組記憶體的弱點,但實際壓力測試最高溫度僅 53.5 °C,看來在 6000 MT/s 1.35V 這個規格下不太需要擔心發熱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