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實這應該屬於多范疇的劇情觀點雜談而不僅限於遊戲範疇的……不過我也不是很想再另闢新類別,我這發文分類算多了,無謂讓新閱讀者看花眼吧。
標題上標註了(一),主要是以防日後又有了足夠寫一期的份量。如果對相關話題有好奇心或想發表感想的意欲的話,可以考慮使用棉花糖投稿。如果不是過問個人資料、人生攻擊或比較具風險性話題我都盡力試試看回答,也有可能會遇上我不知道怎麼回覆只好放棄的),過份專業的事情我也答不上來,我只是一個一般通過玩家。長文回答會放在噗浪,歡迎投稿。
從乙女坑到原耽坑以來的一些相關雜談。
市場向女性受眾販賣戀愛,然而觀眾仍然以此為恥,在東亞禁止早戀侮辱、污名化戀愛的現象來說就更是如此了:我看過強調不要戀愛、不愛看戀愛情結的少女漫讀者,哪怕它的主線到現在都看不到個頭,基本上就是作者給你指哪就去哪;看過訴求難以接受為愛情而活的乙女女主,哪怕每一個乙女遊戲大綱都關乎戀愛不戀愛還開除乙女席,乙女女主根本沒從消費群體那獲得超脫戀愛而活的權利。
寫這一篇不為什麼,更不是指責,我自身從從前到現在也仍然是這種心態的受害者。就只是希望看到的人會多少意識到這背後的歧視鏈。雖然我也相信這世上有比我更可靠的研究,但這邊也從一個坑內人,從一些坑內的現象來寫一寫感悟吧。
我也在此告訴看到這篇的讀者,本人年少輕狂時曾誇下海口說“我生來就是為了去愛與被愛的”,我事到如今仍然如此想的,愛從來都不羞恥。我要的英雄不在商業片裡,在關於愛的故事裡。
下文目錄如下,推薦使用Crtl+F搜索感興趣的話題:
➤裝的?
➤代入、不代入
➤拒絕異性戀的原因
➤從0/1開始
而下面這些是我希望能為愛justify的說詞:
➤一則回應
➤愛的魅力
正文
➤裝的?
發現自己潛意識會產生一種很奇妙的想法,會覺得有時候別人說喜歡某樣事物的時候其實是裝的,只是可能他們也沒有察覺到這件事而已(為了不讓人對號入座我就不把我產生這個想法情景說出來了)。接下來這些是一篇感想總結的大長文,是我狹隘地只能透過自己的體驗去設想事情的一篇文,沒有得罪任何人的意思,我認為這種想法有它誕生的原因,並且設想其中一個可能性會不會是這樣而已:
會這麼想是因為我最初最初打的第一部乙女是《掌心》,那時候我是會說服自己我喜歡對方,認為既然大家都喜歡他,那我也應該要喜歡他的。這很奇怪,因為我本來就不是那種想要團體歸屬感的人,我成長環境基本上是逼著我在社交層面上獨立的,我甚至一度覺得接受不來孤獨的人是弱者。所以我其實應該在這個層面上不那麼在意他人的看法的,可以排除“為了尋求和他人的連結”這一個原因。我想會讓我那樣做其實多少有點跟我的戀愛觀有關(相關的描述在真實潔癖談(一)裡的➤GS的黃金時段、藥王谷女修練手札的心得裡都有提及,下文在最後碎碎念會再附上一則➤枢姬和林檎)。
我覺得是我沒有進入到“我有資格挑選對象”的意識,基本上我不太察覺到他人的喜歡,甚至可能不允許自己喜歡別人。我認為這是東亞戀愛羞恥給我帶來的影響,我就算打乙女我也是被動地進入被挑選的角色。比起不能合法安心地喜歡誰,我覺得能夠喜歡上眼前良好的選項是更妥當的做法
讓我察覺到這點的是GS4,在掌心之後我因為戀愛不適而強調“我不要代入了”才能接受乙女遊戲,但接觸GS4再次讓我代入了。我GS4的第一周目是最純粹的,在那以後我再也沒能有那種遊戲體驗,最初我就是因為覺得風真是唯一一個喜歡我的角色,下意識覺得我只能跑這一位的結局(那時候估計還有一層原因就是被這個系列需要看攻略唬住了……想不看攻略玩但又覺得我第一周目根本跑不出什麼結局,所以我想要選擇更簡單的線。但意外地這層動機與我對“被選擇”的意識契合,算是推波助瀾了)。在對風真產生了“他大概不喜歡自己”的不自信感以後我是選擇了一個他對女主一見鐘情的角色,並在後來為到風真還真喜歡主人公而感到訝異。(關於我的遊戲體驗詳細可以看看這一篇)
但最近撇除戀愛觀,我認為我是得出更確切的結論了。我想我初次面對掌心時是那樣的:我處於一個想要戀愛但我不敢承認戀愛的時期,我認為戀愛是丟人的,這原因再次歸根到東亞教育下的戀愛羞恥。但反倒是二次元的戀愛,它有別於我同年人跟同年人談戀愛的含義,會因為“特別”、在他人眼中看似“荒謬”,而在我這邊變得“妥當”。這麼說可能抽象所以我再舉一個例子:我會發現我特別喜歡一些很搞怪的歌,並且會想著我必須學下來,以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得哼出來讓身邊人發出有如問號的感想。
比如我就挺喜歡一首叫《教我如何去小便》,不是說多好聽(是Historia De Un Amor的填詞曲),但我特別愛唱。它的歌詞還挺有玩味的,應了《麥兜菠蘿油王子》裡面那段意味深長的“我爸爸想回去以前不曉得哪兒,我媽媽只是想著以後不曉得哪兒。就只我一個,留在現在”。
我想我會既然我成不了多厲害的人,那我想要在給人不同的答案。而那時候我大概想的,就是與“二次元戀愛”,是一個能與常規戀愛不同,因“特別”而使人“安心”的選項。
➤代入、不代入
在原耽坑中,第一人稱是會被一部分人拉黑的()我覺得這跟乙女圈部分玩家不能接受女主有原型這件事上是各反應了各在各坑的追求的。因為我既不介意“第一人稱原耽”也不在意“乙女女主人公有原型”所以下文純屬我胡編亂謅的猜測:
“介意女主人公有原型”乙女玩家並不希望自己自己代入的角色是“捷足先登”的存在的,對此感到介意的玩家會認為這對他們理解“自己被愛”這件事來說是有阻礙的。而我想原耽坑中,“介意第一人稱”的讀者是明確有想要嗑CP的意思的,他們反而是介意自己喜歡的CP被寄託了一個第三勢力的期許的。在他們看來,這個故事的角色本身是不應該屬於作者的,我想這可能與某些同人女吵架說“哪個太太把我CP當OC寫”的抱怨是有一種質的近似的。
再進一步補充,原耽的狀況中他們可能介意的可能是一個被寄託了女創作者影子的男性角色,這與“兩男的”的作品追求不符。但說實話……我覺得當女性意識到男味時普遍是負面的,原耽它雖然是處處男的作品,可是都沒有“我要整寫實男”的意味的。除非非追求那種負面的男味意義(比如說我覺得男同文學《北京故事》裡面那種卑劣性就會讓人感到寫實男的意味)……不然本來,由女性創作的原耽大抵上就不是男的,只是符號,只是signified是某個戀愛的人罷了。
不過在我看來,其實所有故事都應該承載作者對於愛情或人的期許的,所以作者本身是不能甚至在我看來是不可能隱身的,因為那是血肉所在。偏偏商業角度來說消費者想從故事中去掉人為的存在,他們希望故事是“真實”的,在那個虛構的世界裡面角色真真實實地存在,或者那裡會有自己。
➤拒絕異性戀的原因
說到“乙女圈禁腐上升到全面禁腐原因是不想當同妻”這個現象……我還想起一個反過來的事例,沒有批評之意但就覺得別人禁腐其實可能也有一種很類似的理由,是一種他們個人對於自己認可的浪漫取向。
某次我與一女性朋友因為我寫心得這件事聊了很多,但說到乙女是BG時對方的反應很大,說是“現實中看那麼多異性戀了,來到二次元就不要再看了;來加入百合黨吧,女孩子是香香軟軟的”。這樣的描述會讓我覺得她是不喜歡異性戀的戀愛表現的,而她選擇百合有很明確的念頭在。而當我說我會認為打乙女是和女性作者的神交而非復刻真正的異性戀時,對方會說“反對代入角色、代入女主”(至於代入的話題,還請參照這一篇)。
由此我又聯想起好些日子前收到的那則棉花糖(在此感謝這位的投餵),我會覺得部分原耽或腐心態的出現在於抵抗一種她們想象中……“愚蠢的戀愛”,或者說異性戀吧。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現階段人們對異性戀的理解,仍然是由女性去擔當那個被征服的角色的,又被與“愚蠢、不成熟”掛鉤,少女漫畫、乙女遊戲,又或是任何由女性為主導的興趣群體也是如此被評價的。也側面反映了人對戀愛,又或是說對女性的歧視,在哪女性都是受到審判的,哪怕是女性主導的群體,厭惡戀愛也是厭弱,更是厭女。
結合我在上面“➤代入、不代入”中觀測到的現象,你會發現哪怕進入到“另一種戀愛體系“了,她們也是會覺得不能代入,還是望這件事是純淨的,不包括“自己”的。其實回過頭來我會覺得也是一種戀愛羞恥。
然後我悟出了一個很古老的道理:那就是“是想追尋戀愛的,但因為有戀愛羞恥所以不希望是由自身來承擔那個角色”,這跟人看戀愛故事和嗑CP來感受愛情是一個道理的。至少我自己作為性單戀我就確實是這樣打乙女時堅決不能代入,不然我會開始不適(但實際上我也不能代入,純粹覺得寫得還不到打動我)。當我開始允許自己承認我就是想戀愛的事實以後我的性單戀其實得到放緩了,但我還是沒辦法辦到代入。我還是感覺東亞教育禁早戀把人害慘了。
➤從0/1開始
這邊是我個人的想法了……也是我自己對上面兩條的一種見解吧,不過是從性開始的。
我覺得我對性快感的理解就是“想要釋放”,這樣子閱讀虛構作品不論是進去、用yd還是py去容納我都可以理解,這是好比有人撫慰了我的精神體的一件事。
對我來說“進入”是臣服,“容納”才是征服。容納式在我看來更接近“吞掉”和“吃”,吃與性和地位掛鉤,在我看來那種吃是地位的彰顯。我看耽會跟著攻產生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它似性慾但又並非那麼火熱的一件事,就是有那種喜愛的念頭而已,會有一種想要臣服、被征服的感覺,對我來說那個就是“想要進入”的心情。我並沒有真的對4i感興趣,但就是產生了那種意象。
我自己有一個最喜歡的男性向黃油,它要求很漫長的刷好感、前戲和試探,女主也會隨著過程產生態度的變化。某部透過限制東西的刷新時間和日子的全年齡遊戲的偉大之處在於“讓人變得期待明天”,對我而言,打這部黃油時其實也是類似的“期待明天”,期待遊戲裡又過一天,一天之後又一天是怎麼樣的。
目前有一部分人主張"BG是男in女,而GB是女in男"而非精神的上下位,並聲稱這才是正史(因為我作為多年衝浪還是近年才看到這個說法,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相),但在我看來,性模式與關係與戀愛並不能完全對等,戀愛故事也不一定會出現性場面。所以若要這般對標籤的剖析,其實相當於說“只要打了這個tag就意味著肯定有性的出現”,那它作為tag就不與“BG、GL、BL”同類了,而是你去某些網站會看到的“人妻”、“教師”、“護士”這樣子的存在。
我個人來說,對GB這個tag的期許是想看女性特質在GB的環境下發揮……現在很多GB演繹出來的其實只是性別逆轉來承擔舊式男女的戀愛而已。有部分學說說,女權是唯一終止男權並實現解放性標籤的方式,如果GB是想要讓女性實現關係上的平等要凸顯GB中G走在B前,那我認為。所以我還不想用上述這個見解去理解GB這個tag吧,當然會用上述這個理解方式的人並不一定追求這樣的精神上位就是了,不如說正因為他們不追求才要強調精神的上下位不是GB的定義。
➤一則回應
源於我對某個閱讀bot的投稿的回應。這位稿主說感覺自己困在性緣關係了,希望大家能給她推薦一些破除性緣腦的書,下面評論有一些建議說看社會新聞、看一些incel的發言。
而我本人對這則稿件的回應說這樣的:
人本身就是想戀愛的,會自動對他人產生心動,這很正常。所以說跟男人實際上爛不爛無關,讓你看男人不行的書不一定有用,知道爛還心動的時候就是有。我會覺得這種隨時心動隨時戀愛的心態以至於自厭就是階段性的,承認並意會到自己其實就是喜歡“戀愛”的狀態反而更有幫助。
➤愛的魅力
我的想法是,一個人的魅力還真能是從對他人的愛來論證的,至少我知道,我愛過一個人以後我才是我,完整的我。愛人者的魅力的重點不在於這個人有多愛,而是愛會讓你如何地完整,所以去愛才比被愛重要。
有無數故事無數的人如果剝去愛它便變質了,《約定的夢幻島》的原案曾一度糾結諾曼為什麼要為艾瑪付出,沒記錯還是出水提議”因為戀愛“的,合理又讓人深會;有人會問《一受封疆》的作者為何華容篤信韓朗會愛自己,實際上是因為華容知道韓朗這個舉世無雙的人會愛上能與他作對的人,也就正因為他愛上了他華容才會成為他這個最難纏的對手,這個高傲的人終究還是會因為自己的高傲而愛上人。
會覺得愛並不構成一個人的魅力,那是因為愛的方向太文娛作品的俗了,還沒能讓你感受到真實的愛的品質,人要的,還是真實的東西。
有無數故事無數的人如果剝去愛它便變質了,《約定的夢幻島》的原案曾一度糾結諾曼為什麼要為艾瑪付出,沒記錯還是出水提議”因為戀愛“的,合理又讓人深會;有人會問《一受封疆》的作者為何華容篤信韓朗會愛自己,實際上是因為華容知道韓朗這個舉世無雙的人會愛上能與他作對的人,也就正因為他愛上了他華容才會成為他這個最難纏的對手,這個高傲的人終究還是會因為自己的高傲而愛上人。
會覺得愛並不構成一個人的魅力,那是因為愛的方向太文娛作品的俗了,還沒能讓你感受到真實的愛的品質,人要的,還是真實的東西。
最後一些碎碎念
➤枢姬和林檎
出自《自殺同好會》的角色們。作為乙女遊戲該作其實不以戀愛為核心,就是進了線路我也不覺得能以戀愛關係來描述,但當中有一個角色是有提出“在生命的最後這段日子裡成為戀人”的橋段在的,所以也有人會按CP的方式來理解他們。
以下是我很個人的觀點:我其實不太從戀愛層面去理解枢姬和林檎。我以前說我的戀愛觀是“會支付代價地選擇地方”、“我會讓我自己說喜歡他,在那以後我會去認可他的優點”,這些我覺得是枢姬也會做的事,他會讓自己去喜歡對方,不問原因。他當然是真心的,但那是一種戰略性考量。我覺得像這樣的人你是很難讓他談戀愛的,因為他能愛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