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影視心得】看我今天怎麼說

阿講 | 2025-02-22 00:03:04 | 巴幣 1002 | 人氣 588





正文
第五段開始劇透有


強烈推薦,是很難得看到一部既能讓觀眾對一個群體產生理解的訊息而又不顯凝視、這個要素又能與它人物的設定息息相關並有巨大影響走向的作品,親情友情愛情都覆蓋到,表達上又不會落俗而是真摯,把不盡美好的、含羞又有效地表達了,本作的每個點都扣得太好了。

故事以人造耳蝸與手語的對立為切入點,在05年的時期,世界各地的聾人學校仍然推崇讓學生去學口語、學會讀唇和發音,不要依賴手語,認為這樣他們才能追上社會。

電影裡面也試圖在intro和一些關鍵橋段裡還原人造耳蝸和助聽器的效果。想起看這部電影之先正巧看到一個po,說的就是健聽人士們看到戴上助聽器以後的嬰兒哭了,便以為他是因為第一次聽到聲音而感動,那位po主認為實際上這是因為被聲音嚇到了。


在電影中聽到那個效果是讓我馬上明白這位po的意思了,這個聲音確實是很恐怖的,因為實際上助聽器跟人造耳蝸的效果都並不佳,前者只能讓人聽到2、3成的聲音,後者能讓人聽到6、7成的聲音。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佩戴人造耳蝸,效果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就算是適配者,那個效果也實在不敢恭維,如果把聲音文字化來表達,那就是每隔幾個詞便被塗上了墨,更何況是不論好聽與不好聽的聲音都會一同被錄入。

劇中有三位主人公:單親家庭,自小被母親期許“成為正常人”而採用聾人學校從前那套,努力摒棄手語、努力練習口語,在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行內頂尖企業錄用的方素恩;聽障&聾人家庭,以手語為母語、聾人身份為豪,為了潛水更不願作人造耳蝸手術的葉子信;家庭環境相對優越,自小與葉子信打交道,口語手語雙修的吳昊倫

這三者的設置相當巧妙(我也不知道這麼說對不對,因為電影是有真實取材的)。

葉子信表露出來的正是一種“聽不見聽不清即本我”的精神,他對潛水的愛好其實很好地體現了這點,在他最喜愛的潛水活動中,透過空氣傳達的語言不在奏效,這種“對聲音的撤銷”讓水下手語成了一種有效且合服情理的存在。海底或許是在這個地球、自然界中最能讓他們回到本我的地方。然而,香港潛水協會還是不能辦法聾人潛水教練牌照,子信的夢想還是迎來過一場空。

方素恩那邊,其實她便是以加倍的努力,去選擇一些常人定義為“好”的發展出發,卻到頭來發現正因為自己還是會因為不能聽電話、在宴會場合難以應付諸多聲音而不能完全像其他人那樣工作,甚至是不獲發工作,公司對她的僱用也只是為了企業形象。作為非主流的他們要在主流的規則底下,還是會碰壁的。

而亞倫在這當中,其實是幸運的,他從一開始就因為家境、因為子信在手語上的傳授,他是擁有兩個群體的歸屬和後路的。其實這也意味著,他作為一個從一開始兩邊都有退路的人來說,他是不會明白那種把路走到盡頭迎來一場空的感覺的,這樣,其實也不難明白這個結尾了。(劇中有一個我不知道算不算細節的地方,亞倫的演繹上,我會覺得他最初在口語上的表演是更寫實的,甚至表現得比方素恩的演員鐘雪瑩要好。但後來在女主開始傾向子信,這個狀況反過來了,亞倫的口語已經近乎完美的標準了,襯托得遠離了口語的方素恩的話更不標準。)

結尾的處理我很喜歡,處理得很舒服,沒很直白地說喜歡誰或選擇誰、沒有配平,可也不是奉獻,它還是讓這三人,甚至是屬於三角形中間的那個,都能選擇做自己。

0則留言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