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志》節慶史:中華其他節慶─雨水(國曆二‧一八至二‧二O)
(以下為精簡整理,欲看較詳細的內容,可點閱以上連結)
雨水為中國人(華人、漢人)傳統曆法的二十四節氣,排行第二。當太陽到達黃經330°時,在公曆每年2月18日至20日之間,斗指寅,表示雨水增多。漢初以前原排第三順位,景帝(前157)後與「驚蟄」調換。
該時節降雨量極多,以小雨或毛毛雨為主,俗話說:「春雨貴如油。」而適宜的降水對農作成長分外重要,可謂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進入雨水節氣,中國北方地區尚未有春天氣息,有些地方甚至仍在下雪,黃河中下遊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雪量最大、大雪最多的時候反倒落在該時節;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春色滿園之景象。臺灣地區的北部則因受東北季風影響,降雨機會多,展現「春雨綿綿」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