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精選閣樓

【2025,我看了什麼】粗獷派建築師

倖存者湯瑪斯 | 2025-02-13 12:00:04 | 巴幣 118 | 人氣 615

觀影日期:2025年2月2日。
片名:《粗獷派建築師》。
集數:1集全。
導演:布萊迪・寇貝特。
演員:安德林・布洛迪、費莉絲蒂・瓊斯、蓋・皮爾斯、喬・歐文、拉菲・卡西迪、斯塔西・馬汀、艾瑪・萊爾德、伊薩赫・德・班克爾、亞歷桑德羅・尼沃拉等人。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是布萊迪.寇貝特(Brady Corbet)執導的2024年史詩時代劇情片,影片以其宏大的敘事和深刻的主題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衛報》將其評為2024年美國最佳電影,稱其為「一部大膽且雄心勃勃的作品,確認了寇貝特在現代美國導演中的地位」。
  影片講述了匈牙利猶太建築師拉斯洛.托特(Laszlo Toth)的故事,由艾德里安.布洛迪(Adrien Brody)飾演。托特在二戰後移民美國,試圖在新世界中追求自己的建築夢想。布洛迪的表演被認為是他職業生涯中的新高峰,展現了角色內心的痛苦與堅韌。
  導演寇貝特以精湛的敘事手法,將歷史背景與個人故事巧妙融合,創造出一部既宏大又細膩的電影。影片的攝影由洛爾.克勞利(Lol Crawley)掌鏡,採用VistaVision技術,畫面質感豐富,增強了觀眾的觀影體驗。
  《粗獷派建築師》以其深刻的主題、精湛的表演和卓越的製作水準,成為2024年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它不僅探討了藝術與理想之間的衝突,也深入描繪了移民在新世界中面臨的挑戰與掙扎,非常適合反覆玩味與反省。

  為了深刻地了解《粗獷派建築師》的內涵,看完這部超長片之後,我稍微針對幾個主題查詢相關資料,粗淺地提出個人整理與觀點:
  1. 羅斯福總統到杜魯門總統的移民政策的轉變
    • 在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任內(1933年3月4日至1945年4月12日),儘管美國對歐洲猶太難民的接納有限,但在1943年,羅斯福敦促國會廢除多項排華法案,給予中國移民基本的配額,並允許他們歸化入籍。這一舉措主要顯示了美國在戰時對盟友的支持,以及移民政策的初步轉變。
    • 杜魯門總統(Harry S. Truman)上任後(1945年4月12日至1953年1月20日),面對戰後大量的歐洲難民,特別是猶太難民,他簽署了《流亡人員安置法(the Displaced Persons Act of 1948)》,為25萬名歐洲難民提供了移民美國的機會。這標誌著美國移民政策從嚴格限制向靈活放寬的轉變。(甚至後來承認以色列建國。)
  2. 1940年至1960年間,猶太教移民者在美國所遇到的困境
    • 在1940年至1960年間,猶太移民在美國面臨多重挑戰。二戰期間,許多猶太難民試圖逃離納粹迫害,但由於美國的移民配額限制,僅有約12萬名猶太難民成功入境。
    • 戰後,儘管政策有所放寬,但猶太移民仍需面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就業歧視等問題。此外,部分美國社會對猶太人的偏見和反猶情緒,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融入困難。
    • 因為政策、文化的不同所產生的拉扯,在《粗獷派建築師》一片中演繹地特別生動,拉斯洛抵達美國找他的表哥亞提拉,因為宗教立場被逐出家門;設計建築的過程,被迫和不懂美的其他宗教信徒合作,只為了達到政治正確;向社區進行公聽報告的時候,還要特別解釋自己的立場……等等,無處不展現這年代中的難處。
  3. 以色列建國過程中,已移居到美國的猶太人的內心掙扎
    • 1948年以色列建國,全球猶太人社群為之振奮。然而,對於已在美國定居的猶太人而言,他們面臨著對「兩個祖國」的忠誠問題。一方面,他們支持以色列的建國與發展,積極參與資金籌集和政治遊說;另一方面,他們也深深希望自己是美國公民,重新開始。這種雙重認同導致內心的掙扎和平衡。
    • 片中,拉斯洛的外甥女索菲婭(Zsofia),在聽聞以色列建國之後,就打算從美國前往以色列。對於拉斯洛和妻子伊莉莎白(Erzsebet)而言,能夠來到美國,擁有新的家、新的語言,一切都是新的開始,所以最初斥責索菲婭回到猶太圈子的想法有些莽撞。但稍經反思後,他們察覺事事未必如他們所想的美好,因此對索菲婭道歉並表示祝福。顯然,並不會因為年齡較長就能夠看得透徹,拉斯洛和伊莉莎白2人,本身也是對這件事的感受充滿矛盾。
  4. 毒品在美國戰後的使用狀況
    • 戰後1950年代,美國進入經濟繁榮時期,但戰爭帶來的心理創傷與社會壓力導致某些群體轉向藥物尋求慰藉。嗎啡與海洛因在退伍軍人中逐漸流行,許多前線士兵因戰時受傷而開始使用嗎啡,回國後轉向更容易取得的海洛因。此外,精神藥物的濫用也開始上升,醫生處方的鎮定劑(如巴比妥類藥物)成為家庭主婦、工薪族等群體應對壓力的手段。
    • 這一現象也被體現在《粗獷派建築師》,拉斯洛有明顯的成癮與濫用問題。這部片在歷史背景做足了功課,一方面展現時代洪流下的傷痛,也表現出拉斯洛個人的壓力。
  5. 粗獷主義的建築特色
    • 粗獷主義(Brutalism)建築風格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強調建築結構的直接呈現與材料的原始質感,展現出一種強烈而不加修飾的視覺語言。其名稱來自法語「béton brut」,意為「粗野混凝土」,象徵著這一風格對未經裝飾的混凝土結構的偏愛。這類建築通常使用大面積的裸露混凝土、磚石或鋼材,拒絕華麗裝飾,強調建築的幾何形式與結構的功能性。建築師希望通過直接暴露建築的結構與材質,使其展現一種原始的誠實感,反映社會功能與工業時代的精神。
(下圖為 Cathedral of Saint Mary of the Assumption,舊金山聖馬利亞大教堂)
    • 粗獷主義建築通常具有厚重、沉穩的外觀,其設計語彙包括大尺度的體量、銳利的幾何造型、清晰的結構表達以及強調功能性的空間規劃。許多建築會運用巨大的水平或垂直線條,搭配深邃的陰影與強烈的光影對比,使建築顯得莊嚴而富有力量感。這類建築往往呈現一種封閉、堅固甚至帶有壓迫感的氛圍,反映了戰後時期對穩定與耐久性的追求。
(下圖為 Geisel Librar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的蓋澤爾圖書館)
    • 粗獷主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社會功能與公共性,許多此風格的建築是政府機構、學校、社會住宅或文化中心,意圖提供實用而經濟的建築空間。然而,這一風格在後期受到批評,部分人認為其建築過於冷漠、沉重,甚至給人壓迫感。
    • 《粗獷派建築師》裡的建築就是仿照拉斯洛被關押在集中營時的壓迫空間所建的,雖然空間的前後左右給人侷限感,但拉斯洛特別希望建築的天花板夠高,並且加裝玻璃。只要人抬起頭,就會發現由上到下,仍然有希望,仍然看得見天光。
(以下為電影畫面)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巴哈姆特小管家
親愛的勇者:
感謝您對勇者小屋的支持,
我們會將此篇設定在首頁的精選閣樓中增加曝光。

巴哈姆特小管家 敬上
2025-02-14 11:46:41
冶煉師阿伯
感謝補充,之前看完還不太清楚時代背景的相關資料。 [e19]
2025-02-14 13:39:55
倖存者湯瑪斯
這部片真的很優秀!我看完之後超有興趣,就查了一些背景資料,發現相當貼合史實~https://im.bahamut.com.tw/sticker/1/02.png
2025-02-14 13:44:32
冶煉師阿伯
我當時是看到這部片榮獲許多獎項,
剛好看到威秀有口碑場,於是就在沒有觀看預告片以及先備知識下前往觀看。
2025-02-14 15:35:24
冶煉師阿伯
看完後沒有很大的震撼,
反而是觀賞後不自覺反覆咀嚼其中的含意,
才驚嘆這部片的厲害的地方。
但還是對當時時代背景了解不足,想說等正式上映看有沒有人更多補充,就等到這篇,感謝。 [e12]
2025-02-14 15:36:00
倖存者湯瑪斯
這部的呈現手法實在高明(膜拜貌)!沒有用死硬的方式把年代打在螢幕上,而是透過人物間的對話、情節的鋪陳來給觀眾線索(例如:提到羅斯福總統、戰後、猶太教等等),大概能知道時間等背景設定為何。每句臺詞,幾乎都有它的意義。雖然片長長到中間要休息15分鐘,但整體劇情非常流暢,架構完整,是非常有深度的片!https://im.bahamut.com.tw/sticker/1/23.png
2025-02-14 15:49:09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