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伏魔傳》時,時代背景的選擇實際上還有一個候選方案。
在《水滸傳》中,關於108魔星被封印的經過,只有非常粗略的設定。
僅知「在唐朝時期被龍虎山張天師封印」這一點,以及「是《水滸傳》故事開始前追溯八九代前的張天師所為」這一點而已。
大概在《水滸傳》編撰階段,「總之是被封印了」這個前提才是重要的。
這個八九代前的張天師其實是個微妙的問題。
假設每一代天師都相當長壽的話,九代人的時間剛好能追溯到安史之亂。
但如果認為這個設定不太自然的話,《伏魔傳》的背景就應該設定在黃巢之亂的時期。
但結論而言,以黃巢之亂為背景的故事並不會很有趣。
需要大量添加虛構的元素,最重要的是,沒有像楊貴妃這樣光彩照人的歷史人物。
當時或許也有魅力十足的女性,但知名度絕對無法與楊貴妃相提並論。
有趣的是,《水滸傳》中完全沒有提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時代。
這是因為《水滸傳》本身就是一個殺伐較重的故事,缺乏華麗感,而且北宋(《水滸傳》的時代)的文化成熟度也比較高,所以在方向性上就有所不同。
從時代背景來看,安史之亂是動搖了原本太平的唐朝根基的大叛亂,而黃巢之亂則發生在裘甫之亂和龐勛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
朝廷中也持續著宦官的權力鬥爭,在歷史上也缺乏能吸引讀者的元素。
這樣一來,除了黃巢這個歷史人物之外,大多數都將是虛構人物的故事,這與《水滸傳》的結構如出一轍(《水滸傳》也是以宋代實存人物宋江的起義為基礎,但具體細節已不可考)。
而且在《水滸傳》中,有宋江醉酒寫下「自己能比黃巢更好地領導起義」的詩句而被視為危險分子的情節,但僅僅在這種負面的層面上與《水滸傳》產生共鳴並不有趣。更重要的是,也失去了描寫羅公遠(羅真人)與玄宗皇帝之間關係的機會。
出人意料的是,以安史之亂為背景的英雄故事並不多見,最終還是放棄了黃巢之亂這個選項。
黃巢之亂後的人物最終背叛了唐朝,唐朝也走向滅亡,這注定是個悲劇性的結局。
在現實的沉重面前,天界的反亂等想像中的事件也會相形見絀。
相比之下,安史之亂後唐朝得以復興,至少能描繪出一個階段性的圓滿結局(《水滸傳》則巧妙地在北宋即將面臨危機時結束)。
最終,與其選擇與《水滸傳》有某種程度相似的黃巢之亂,不如選擇完全不同性質的安史之亂,這樣反而更容易展開《伏魔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