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GNN投稿

LIAN LI 2025 Digital EXPO 九項新品發表影片精華整理

電競席尼·墨菲 | 2025-02-07 22:00:45 | 巴幣 112 | 人氣 2782



本文章同步發表於無廣告開箱評測網站 PC Unboxing 上,請參考超連結。

LIAN LI 2025 Digital Expo 這次一共展示九款產品:LANCOOL 217、LANCOOL 207 Digital、LANCOOL 4、O11D MINI V2、RS 系列電源、通用型 LCD 螢幕和支架、Hydroshift II LCD-C 360R、UNI FAN SL-INF Wireless、PCIE 5.0 Vertical GPU Kit 顯示卡直立支架,有些產品仍然在設計原型階段;有些則是即將販售,並提供 MSRP 給各位玩家參考。


黑白雙色配木紋 LANCOOL 217 機殼

LANCOOL 217 採用木紋裝飾點綴預先安裝了總計 5 個風扇,前方預先安裝了兩個直徑 Ø170 mm 且厚度為 30mm 的風扇。


∆ 白色款 LANCOOL 217 機殼。


∆ 黑色款 LANCOOL 217 機殼。


∆ 預裝五個無光風扇。


∆ 前置風扇規格。


前置風扇預設安裝模式可平均分配風流給 CPU 散熱器跟 GPU,如果想要讓風流集中給 CPU 散熱器的時候,可以透過滑軌設計輕鬆調整風扇位置,讓你調整風扇集中的方向。


∆ 預設模式。


∆ CPU 散熱模式。


∆ 滑軌設計。


∆ 風扇安裝位置調整。


另外在電源艙頂部則安裝了 2 個 25 mm 厚的 120mm 反向扇葉風扇,為顯示卡提供直接進風,機殼後方安裝了 1 個 25mm 厚的 140mm 排風扇。


∆ 電源艙風扇規格。


∆ 機殼後方風扇規格。


∆ 電源艙風扇可以移至電源艙下方,來支援顯示卡直立安裝。


Lancool 217 有兩種電源安裝模式,標準模式就是常見的電源模組插槽朝向機殼前方,支援最長 220mm 的電源;第二種模式就是把電源旋轉 90 度安裝,讓電源模組插槽朝向機殼右側,更方便理線但只支援最長 180mm 的電源。

I/O 設計部份,Lancool 217 擁有雙電源按鈕,方便使用者將機殼放置於桌面上或地上,電源按鈕分別位於機殼頂部和前左側,這下在哪裡都可以開關機了。


∆ 電源預設安裝模式。


∆ 電源旋轉九十度側出。


∆ 機殼上方開機鍵。


∆ 機殼側邊 I/O 加開機鍵。


Lancool 217 將會有提供黑色搭配深色木紋和白色搭配淺色木紋,總共兩種版本預計 3 月上市,建議零售價黑色版:美金 $119.99(約 3939.69 新臺幣),白色版:$124.99(約 4103.86 新臺幣)。


∆ Lancool 217 建議售價。


無光風扇配小螢幕 LANCOOL 207 Digital 機殼

LANCOOL 207 Digital 是 LANCOOL 207 的延伸款,同樣是一款緊湊型中塔機箱也預裝了四個風扇,分別是前方 2 個 30mm 厚的 140mm 風扇,還有電源艙上的 2 個 25mm 厚 120mm 風扇,但 LANCOOL 207 Digital 的預裝風扇燈是無光風扇。


∆ LANCOOL 207 Digital。


∆ 前方風扇規格。


∆ 電源艙風扇規格。


在前面板底部有一個 6 寸 LCD 顯示小螢幕,有著 60Hz 更新率、720 x 1600 解析度和 500 nit 的亮度。

該螢幕由 L-Connect 3 軟體控制,使用者可使用預設主題自訂顯示內容,例如 CPU 和 GPU 使用率、溫度或 VRAM 使用率,也可以上傳與預設系統效能資訊搭配展示的影片或圖片,或自訂顯示的資訊。

LANCOOOL 207 Digital 的建議售價為美金 $109.99(約 3611.36 新臺幣),預計 2025 年 3 月上市。


∆ 前面板底部小螢幕。


∆ LANCOOL 207 Digital 建議售價。


又是瘋狂變變變 LANCOOL 4 模組化機殼

LANCOOL 4 是 LANCOOL 系列的新成員並依然保持模組化這個特色,機殼上蓋和前面板使用相同尺寸所以使用者可以互相交換使用,相容 ATX 和 M-ATX 背插式主機板安裝,因為電源和底部風扇安裝位都可以互相交換安裝位置,所以可以將主機板移至較低的位置,並同時把電源移到前面去安裝,帶來更多不同的模組化安裝方式。


∆ LANCOOL 4。


∆ 前面板和頂蓋使用相同尺寸。


∆ 所以可以互換交換安裝。


∆ 主機板較高的安裝模式,電源在主機板下方。


∆ 對應的風扇安裝位置。


∆ 主機板較低的安裝模式,電源換到右邊去。


∆ 對應的風扇安裝規劃。


如果是想搭配風冷塔散安裝的話,可以把網孔面板安裝在前方;玻璃面板安裝在上方,藉由前方或是側面風扇同步進氣。


∆ 前網孔高主機板安裝模式。


∆ 前網孔低主機板安裝模式。


LANCOOL 4 還配備額外的網孔面板,可以同時安裝兩個網孔面板,當頂部和前方都是網孔面板時,使用者可最多安裝 11~12 個風扇。


∆ 雙網孔高主機板安裝模式。


∆ 雙網孔低主機板安裝模式。


最後可以根據使用情境,將前置 I/O 接口改成安裝在頂部,LANCOOL 4 預計將於五月左右推出。


∆ I/O 預設在前置方向。


∆ 可以改成上置安裝。


小寵兒升級版 O11D MINI V2 機殼

O11D MINI V2 是 O11D MINI 的升級版本,同樣是一款採用了緊湊和模組化設計並支援 ATX 主機板的雙艙機殼,尺寸上比原版本大 2 升左右。

支援 ATX 主機板和 ATX 背插式主機板安裝,在安裝 ATX 主機板後,頂部可支援 360 的水冷排,但最大厚度限制為 60 mm,這次不需要額外支架了!

當機殼是 M-ATX 模式時就支援 Hydroshift 系列 AIO 安裝。而且這次 O11D MINI V2 支援 ATX 尺寸的電源了。


∆ O11D MINI V2。


∆ 尺寸對比。


∆ 支援 ATX 背插主機板安裝。


∆ ATX 模式時上置水冷限制安裝厚度為 60 mm。


底部風扇安裝支架傾斜了 10 度。向上傾斜增加了從底部右側吸入的空氣,以改善 GPU 散熱性能。

在機殼的右側為了支援ATX電源,在右側面板上使用突出的網狀濾網。


∆ 底部斜置風扇安裝支架。


∆ 電源進氣濾網。


I/O 模組具有音訊/麥克風組合插孔、兩個 USB-A、一個 USB-C 型連接埠和開機鍵,機殼 I/O 預設在機殼頂部但也可以換到底部安裝,O11D MINI V2 預計將於四月推出。


∆ 機殼 I/O 預設在頂部。


∆ I/O 一覽。


∆ 也可以移到底部。


可旋轉 RS 系列電源供應器(PSU)

RS 系列電源供應器採用可旋轉的電源線端口,使其既可以作為標準電源進行安裝,也可以旋轉 90° 進行使用。

使用者可以透過拆下電源濾網再來旋轉電源線端口,濾網也可以旋轉 90° 之後重新安裝。


∆ RS 系列電源供應器。


∆ 標準模式:模組線材插槽跟交流電線材連接端是對立平行面。


∆ 拆卸電源濾網後,交流電線材連接端可以旋轉。


∆ 旋轉模式:模組線材插槽跟交流電線材連接端是垂直交錯面。


RS 系列電源另一個獨特的設計是將主機板 24-Pin 供電移至電源本體側面,使整理線材更加方便。


∆ 24-Pin 側出。


EDGE 系列電源一樣,RS 系列電源也有可拆卸式集線器,提供 4 組 USB 2.0 擴充接口,總輸出達 2.5A。它非常適合使用多個 LCD 螢幕設備的使用者。

RS 系列電源通過 80 PLUS Gold 金牌轉換率認證,預計在第二季末上市,提供 1200W、1000W 和 850W 版本,並有黑白兩色可選。


∆ USB 2.0 擴充 HUB。


∆ 三種瓦數可選。


通用型 LCD 螢幕和支架

聯力通用型 LCD 螢幕是一塊 8.8 英寸的長方形 LCD 顯示螢幕,解析度為 1920 × 480 60Hz,最大亮度可達 500 nit。螢幕周圍還配備了一圈方形柔和的 LED 燈光效果,提供額外的視覺感受。


∆ 聯力通用型 LCD 螢幕。


∆ 螢幕規格。


∆ 硬體資訊監控。


這款螢幕最大亮點是靈活的安裝支架,使用可調節角度的金屬鉸鏈支架,除了可以使用標準風扇螺絲,將其安裝在 120 mm 或 140 mm 風扇孔位上,也可以利用磁吸將其固定在任何金屬表面。

此外,鉸鏈設計讓使用者可以自由調整 LCD 螢幕的觀看角度,安裝方式也非常靈活,既支援水平安裝,也支援垂直安裝。

聯力通用螢幕跟隨其安裝套件將提供黑白版本,預計今年 4 月左右上市。


∆ 金屬鉸鏈支架。


∆ 角度隨意調整。


∆ 根據需要去變換角度。


∆ 風扇鎖孔固定支架。


∆ 可以磁吸在任何地方,包括顯示卡!


更加通用 Hydroshift II LCD-C 360R 一體式水冷

Hydroshift II LCD-C 360R 比前代產品更小巧,水冷排厚度減少 5mm、長度縮短 3mm、寬度縮小 2.5mm,這些微小的調整確保該水冷可以相容更多緊湊型機殼。


∆ Hydroshift II LCD-C 360R。


∆ 冷排尺寸縮小了一些,機殼相容性更好。


在水冷頭部分,採用了一塊 2.1 吋的圓形 LCD 螢幕,更新率達 60Hz,最大亮度可達 500 nit,螢幕邊緣配有一條柔和的 ARGB 光圈,並沿著水冷頭側面延伸。

LCD 有三種控制類型第一種模式是手動的,不需要軟體支援進行控制,手動模式提供十個預設顯示效果,透過向右旋轉水冷頭頂部的外環,來選擇 LCD 畫面的顯示背景或式風格,向左旋轉外環可以選擇外環光圈的燈光顏色。

第二種模式要使用 L-Wireless 無線控制器,使用者透過 L-Connect 軟體進行 LCD 及 RGB 設定,不需要透過 USB 線材來連接,但此模式不支援影片播放功能,如果你要撥放影片的話你需要使用第三種模式,USB 線材連接模式,透過 USB 2.0 線材連接主機板,可上傳影片並進行更深入的自訂義設定。


∆ LCD 顯示規格。


水冷管佈局經過重新設計改成可以調整的方式。散熱器側面的滑動扣具可固定在機殼 140mm 風扇鎖孔上,讓使用者在安裝完成後進行左右微調,從而實現水管的完美走管方式,Hydroshift II LCD-C 360R 預計將在今年 3 月上市。


∆ 水冷管固定扣可以調整位置。


∆ 三月上市,好看!


無線無限鏡 UNI FAN SL-INF Wireless 積木風扇

UNI FAN SL-Infinity Wireless 這款風扇具有 3 個獨立可控制的燈效區域,區域 1 與原版 SL-Infinity 一樣,是位於風扇葉片中心的圓形無限鏡區塊,區域 2 則是風扇邊框還有邊框無限鏡區塊外側,區塊 3 則是邊框無限鏡區塊內側。

風扇邊框的無限鏡採用雙面設計;風扇的一側為雙層錐形樣式,另一側為雙長方形。無限鏡採用雙層設計內層和外層可以設定不同的顏色、亮度和燈光效果。


∆ 無線無限鏡 UNI FAN SL-INF Wireless 積木風扇。


∆ 燈效區塊 1。


∆ 燈效區塊 2 和 3。


由於風扇通常一次只能展示出一面,使用者可自由選擇哪一側朝向機殼外部,這要歸功於可連接風扇任何一端的接收器。


∆ 風扇邊框另一面是長方形無限鏡。


∆ 連接器可以接左邊。


∆ 連接器也可以接右邊。


無線訊號接收器也進行了改進,PWM 供電現在採用四線設計,可確保主機板將風扇組識別為 PWM 風扇,而非 DC 風扇,另外在啟用 L-Connect 的 MB RPM SYNC 模式後,使用者可以透過主機板直接控制風扇轉速。如果無線控制器未接收到訊號,風扇將自動切換至主機板 PWM 模式運作,會依照 BIOS 或主機板軟體設定的風扇曲線來運轉。

全新的接收器相容於 SL-Wireless 和 TL-Wireless 系列風扇使用,會在 LIAN LI 的 AliExpress 官方商店免費提供,但是運費需自理。


∆ 無線風扇大家庭,我看接下來就是 AL 系列了。


可前後傾角 PCIE 5.0 Vertical GPU Kit 顯示卡直立支架

PCIE 5.0 Vertical GPU Kit 顯示卡直立支架有 9 種安裝模式,分別具有 3 種不同的高度和 3 個角度。


∆ PCIE 5.0 Vertical GPU Kit 顯示卡直立支架。


∆ 九種安裝模式可以變換。


∆ 標準模式將 GPU 底部有足夠的空間來安裝標準風扇。


想要顯示卡直立但同時又想盡可能避開 CPU AIO LCD 螢幕的使用者,第二種模式會盡可能降低 GPU 直立的高度,來迴避顯示卡遮住水冷頭螢幕,但對於越肩寬度超多的顯示卡型號來說不知道有沒有用就是了。


∆ 降低顯示卡高度的模式,但是離底部風扇會比較近。


第三種模式會提升 GPU 高度,為底部風扇提供更多空間,但會遮住更多水冷頭區域。


∆ 顯示卡較高模式。


三種高度模式都可以向前或向後調整 15 度。向前傾斜適用於希望保持顯示卡直立展式外觀的同時,也確保底部風扇的直接散熱效果。

或是可以將顯卡往後傾斜向主機板,則可以讓顯示卡更具「展示藝術品」的視覺感,這款新支架將提供 PCIE 4.0 和 PCIE 5.0 兩個版本,預計 4 月上市。


∆ 往前 15 度。


往後 15 度。

創作回應

Chao
現在因為顯卡的原因,機殼越來越長,根本沒有所謂小機殼或是緊湊機殼,基本上都是矮機殼囉
2025-02-11 11:58:25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