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為了思考而思考】

阿糞 | 2025-02-07 16:26:29 | 巴幣 0 | 人氣 33

連載中萬有哲學
資料夾簡介
關於社團莫名其妙的搞笑小說。 主要在kadokado連載。

目的。

即為「想要達到的目標」。教育部的辭典如此定義。

廢話。有說等於沒說。

即使再怎麼解釋,目的一詞依然只能用直覺去理解它的意思。

它無法被拆分。

就像是某種基本粒子。


「萬物皆有目的。」

這是一個大膽的假設。

合理且樂觀。

卻又令人無比想推翻。


不過,為了推翻它,需要先理解它。

而要理解這段假設,必須先定義「目的」。

教育部模糊的解釋不足以使人理解這項命題。

或許可以透過其他詞彙的幫助,加深對「目的」一詞的了解。

最常與「目的」相提並論的兩個詞,便是「動機」與「意義」。

以某人去上班為例。

上班的「動機」通常是需要錢,「目的」則是為了賺錢,「意義」則因人而異。

上班的意義,從不同角度看或有不同解釋。

對老闆而言,某人去上班意味著多一份生產力。對社會而言,某人去上班會使勞動參與率提升,也許能增進社會福祉。

對某人而言,上班或許是對自己或他人人生負責任的表現。

「意義」的定義明顯比其他二者模糊。不過這並非現在的重點,因此先按下不表。

「去上班」作為一個「行為」,具有明確的「動機」、「目的」,也具有許多不同的「意義」。

大多數「行為」也是如此。明確的「目的」存在,便無法打破先前的假設。


回到推翻假設的部分。

要想反駁包含「皆」的論述,只要找到範圍外的例子即可。

這是做選擇題的基本觀念。

換句話說,只要找到「毫無目的」的行為或存在,該假設便會被推翻。

透過前面的論述,得知了「行為」通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即使是「漫無目的地散步」這項看似無目的的行為,通常也具有「排解無聊」的目的。

既然已知「行為」行不通,那麼「存在」呢?

「存在」的定義模糊不清,或許能成為推翻假設的關鍵。


以鐵元素為例。

其存在應該沒有所謂的「動機」。「動機」似乎是「行為」獨有的專利。

其存在的「意義」,對人類而言可以只是週期表上的一個元素,也可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屬。

而其存在的「目的」,也就是「為了什麼而存在」。

這點若不具備專業知識,似乎只能靠推論決定。

或許鐵存在的目的是作為組成地球的一部分。

也有可能,鐵是某種創世神為了使人類科技發展,才創造出來的金屬。

但也不能否定其沒有存在目的的可能。無法確定。

這令人很頭疼,因為這個不確定性,我們無法推翻前述的假設。

同時,我們也無法停止對前述假設的懷疑。


無解。

無法推翻「萬物皆有目的」的假設。

這意味著,這項假設是成立的。

這項假設成立的同時,世界上依然存在「毫無目的」的可能性。

這裡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矛盾。

美妙又浪漫的矛盾。

非經典的二律背反。



————————————————————————某奇葩男大生漫無目的的思緒。

0則留言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