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叫什麼?」李隊長指著掛在腰上的槍托帶問。
「李隊長,您用的是晉造十七式還是漢陽C96毛瑟?」
「有什麼不同嗎?火器堂堂主。」張班長好奇地問。
「晉造十七式是太原兵工廠生產的,槍管口徑跟漢陽兵工廠生產的C96毛瑟不同。」
「李隊長,您會學洋鬼子先將槍轉90度來打鬼子嗎?」
「當然,而且這樣才不會被子彈燙到帥氣臉蛋。」李隊長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不趕時間,我會先裝上槍托打鬼子,但多數時候將槍轉90度來打鬼子比較方便。」
「小和尚,我再幫你加加分數好了。」一名士兵雙手拿著兩把手槍給他鑑賞。
「右手拿的是德國格魯手槍。」
「左手那把槍呢?」如果對槍械沒有研究的外行人,一定會把這兩把手槍給搞混的。
「雖然兩把手槍外型很像,但國籍不同。」他接著說:「左手那把手槍是小鬼子的南部手槍,有分甲型、乙型、小型和十四年式。」
「那我的是哪一型呢?」士兵轉動手槍問。
「您用的是甲型,保養的還不錯。」
「多謝誇獎,不過這只是用來嚇嚇那些膽小的鬼子用的,早就不能射擊了,是一位老軍閥長官送給我的。」
「我的該不會也是甲型?」另一名士兵問。
「不,您用的是外號王八盒子的十四型手槍,但十四型的擊針很容易斷掉,需要常常更換。」
「倒是不會,這王八盒子只是老套筒的裝飾品,畢竟短槍打不過長槍。」「用來槍斃逃兵倒是很好用。」
在見識過李文廣的豐富奇摩知識後,李隊長覺得與其讓他親手殺鬼子,還不如讓他去保養殺鬼子的槍枝武器,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但剛剛已經答應過李文廣,只要能說出所有弟兄槍械的來龍去脈和用法,就讓他加入打鬼子的行列,於是他拿出最後的殺手鐧來挫挫這位後輩的銳氣。
「小和尚,只要再說對這把槍的來歷,我就讓你加入中央軍。」
「放馬過來,李隊長。」李文廣興致高昂地說。
李隊長解開側背防水布的細繩,露出裡面的槍枝,李文廣這才發現防水布原來暗藏玄機。
「這把槍看起來很特別。」李文廣的維基百科快速搜尋著,希望能找到相關奇摩知識。「不是手提花機槍,但也不是輕機槍。」
「所以你認為是步槍囉?」李隊長誘導地問。
「不!絕對不是,雖然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但它太短了,不可能是步槍。」「可是也有裝刺刀,還是伸縮的刺刀。」
「你說對了。」李隊長將槍口朝天,按了一下刺刀上的固定鈕,將原本收折在槍管底下的刺刀往前拉,固定在槍口的位置。
「這真是太神奇了,李隊長。」李文廣驚訝地說。「第一次見到這麼神奇的刺刀槍。」
「神奇的還在後頭呢!」李隊長接著旋轉槍托底部的轉蓋,展示出藏在裡面的通槍條。
「果然是把神來之槍!」李文廣佩服地說。「設計這把槍的人心思真的很細膩。」
「那你覺得是誰設計的?」
「德國人或美國人設計的。」李文廣很有自信的回答,但看到李隊長眼色有些凝重地搖搖頭,他似乎意識到什麼,學李組長眉頭一皺。
「雖然是小鬼子設計的,但確實心思細膩。」李隊長邊說邊將通槍條重新對折好,放回槍托的空心部位上鎖,將刺刀收回去。
「這叫卡賓槍,適合騎馬的人,也稱作馬槍或騎槍的一種。」李隊長熟練的把卡賓槍重新包裝好。
「當時洋人為了方便騎馬射擊,便把步槍弄短一點,方便轉身開槍。」他將細繩綁住防水布。
不知李文廣是因為無法認出卡賓槍,還是無法認出這是鬼子的武器而露出失望的表情。
李隊長拍拍他的肩膀安慰說:「小和尚,別因為你的年幼無知,從此一蹶不振,我經歷過比這種情緒還糟糕的事情。」
「別忘了,小鬼子的祖宗十八代也是抄襲我們博大精深的大中華文化,才成為現在的小鬼子。」
「這感覺好像被工農紅軍滲透吸收的國民革命軍,反過來攻擊以前的國民革命軍夥伴一樣。」
「呸呸呸!快過年了,大吉大利,別詛咒祖國的軍人,不管是國民革命軍還是八路軍,大家都是鬼子的敵人,你這樣是擾亂軍民士氣,小心判軍法。」李隊長立馬糾正他的認知作戰思維。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中國還是小日本,大家都會互相抄襲對方的東西,模仿彼此才能夠激發出更好的火花啊!」
「雖然這認知邏輯思想聽起來怪怪的,不過您是隊長也是長輩,您說的算。」李文廣點頭地說。
「好了,奇摩知識憤青的火器堂主,趁著你的學長姊還沒衝過來不當管教時,趕快溜回你的排級單位裡。」張班長像是驅逐非法移民的沙皇大帝,要李文廣快快閃人。
李文廣只好識相的離開,就在他要轉身離開時,李隊長又叫住他。
「與其到前線殺鬼子,你更適合去訓練新兵操作保養槍械武器,等你中學畢業後,就到國民革命軍的中央軍擔任實習軍械教官,國軍很缺這樣的人才喔!」
「可是我更想親手殺了鬼子。」李文廣不服氣地說。
「菜鳥乖乖,聽我的話準沒錯,你訓練出更多的專業國軍人才,就能幫助前線戰士懷念更多鬼子軍,也算是間接殺鬼子。」
「遵命,我一定會跟你們一起去懷念鬼子們。」正當他準備溜回隊伍時,從空中傳來一陣轟轟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