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隨筆】Routine:儀式常規

愛天使亞夜 | 2025-01-28 12:00:18 | 巴幣 20 | 人氣 80

這裡亞夜。今天除夕,來點隨筆。

今天的主題是 routine,這是一個法語單字,法語發音為「胡婷」,英語發音為「茹婷」,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中文可能不容易找到對應的詞語,亞夜個人喜歡叫它做「儀式動作」或「儀式常規」。
在電腦上,也可以指將一連串的指令串在一起,以達成指定功能的指令串,通常會被稱為「路徑」。而日文寫做「ルーチン」或「ルーティン」,發音跟「路徑」很像。也就是說,routine 本身也是一種達成目標的「路徑」。


【意義】
亞夜最早接觸這個單詞是國中的時候,但不是透過英文老師而是體育老師。別誤會,亞夜不是說英文是體育老師教的,而是在體育課時,老師介紹了 routine 在運動場上的意義。而那時,老師的翻譯是「儀式動作」。

什麼是儀式動作?它是一種本身不具備或僅有很低的實質意義的低效率的一連串行為。這種行為本身並不是為了增加效率,而僅僅只是一種心靈上的「歸零」的步驟。因此,老師稱它為「儀式」。
就像是阿斯特克的活人獻祭,你殺不殺祭品,跟太陽轉不轉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殺了祭品就會讓人民覺得太陽會繼續轉,可以換來國泰民安。這種本身不具備實際意義,僅有心靈上的功能的動作就是「儀式」。

在運動場上,我們常見如職棒選手上場時,要先空揮個兩次才肯乖乖站好等待打擊。此時主審也不會白目的直接開球,而是會讓打者作完這些「對比賽毫無意義」的動作後才宣布比賽繼續。這個「空揮」其實就是一種「儀式」。
籃球選手在罰球時會先運個兩下球再來準備投籃;網球選手在發球時會先拍個兩下球再來發;高爾夫球選手在揮桿前會先喬個帽延;你準備上台演講前會先深呼吸兩口,這些都是「儀式」。

到這裡就很清楚了。儀式只是邏輯上不具意義,但在心靈上影響可不小。光從演講的例子就很好理解,你有沒有深呼吸,對你的演講表現理論上不該產生任何影響;然而如果你會緊張而感到壓力,就可能因此而表現失常。而深呼吸可以幫你釋放壓力,恢復平常心,那麼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失常的狀況。

動畫《輝夜姬想讓人告白》中,輝夜只要摸右臉頰就能恢復冷靜,這就是 routine,就是只屬於她的儀式。


【生活上的儀式常規】
簡單來說就是,生活上的細小習慣。
例如:起床後一定要先喝一杯水才要去刷牙,或者一定要先伸個懶腰才下床等等,如果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不做就渾身不對勁的話,那這就是一種儀式常規。起床的儀式常規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morning routine。

儀式動作本身看似毫無意義,但它可以給你建立心理暗示,幫助自己快速進入狀況。就這個層面來看,建立屬於自己的儀式常規,反而可以幫助自己省下更多時間。這就像是一種肌肉反射一樣,只要做了這個動作,接下來就是怎樣怎樣,一連串就是如此的理所當然。

有些時候,儀式常規不一定是完全無意義的,而反而能夠降低風險。

以亞夜為例,亞夜在畫圖時,因為畫圖時偶爾要在畫筆跟滑鼠之間做切換,雖然只是一下下,但亞夜一定會把筆插在繪圖螢幕的畫筆收那座上。理由很簡單:萬一畫筆丟了或摔了,那怎麼辦?

這種還只是個人範圍的儀式常規。而有些跟安全相關的東西,它可不僅僅只是個人,而是一整個社群,甚至整個圈子的「行規」般的規定。

以生存遊戲來說,從別人手上接過槍時,除非你現在正在遊戲中,隨時準備交戰,否則如果你沒有立刻要開槍的可能性,一定要先拆彈匣開槍膛檢查槍機。這就是一種安全上的儀式常規。遊戲槍還好,打到人可能不致於會受到太嚴重的傷;今天要是真槍,你不小心走火一槍看看會怎樣?

生活上的禮節,例如:將美工刀拿給別人時,一定是自己握著刀口,將握柄朝向對方。理論上,美工刀刀片收起來的狀態,你哪一面朝向對方根本沒有差別,但為什麼將刀柄面向對方是基本禮儀?今天是美工刀可以收起來,萬一是筆刀呢?剪刀呢?雕刻刀呢?你自己握著刀柄,然後刀鋒在人家面前晃啊晃,這得多危險?

換句話說,儀式常規的建立,並不全然都只是滿足心靈上的需求這麼簡單。也有很多情況,是生活經驗的總結,是可以大幅降低出錯風險的一種操作方式。


【成為儀式破壞者的科技】
亞夜開車時也有屬於自己的儀式常規,那就是:先踩煞車,點火,開後照鏡,放開手煞車,打入 D 檔。
這已經是一種條件反射了,只要上車就是先把這些動作做完再說。因為煞車還踩著,所以車不會動,該注意四周當然還是要注意,但重點是,現在這個狀態是:隨時能起步,只要放開煞車並補油車子就會走。
為什麼要做這些動作?因為以前還沒有建立這一連串習慣的時候,偶爾會手煞車沒拉,或者壓跟沒打入 D 檔,你知道這有多白痴嗎?

不過最近的新車有個問題就是,都是電子手煞車了。電子手煞車是這樣:只要車子打入 P 檔就會自動掛上,反之打回 D 檔就會自動解除。換句話說,駕駛不再需要操作手煞車。

這算科技的進步嗎?但對亞夜而言,這卻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怎麼說?因為駕駛停車時忘了拉手煞車而導致事故的新聞應該不算罕見,換句話說,手煞車對於車輛而言是很重要的東西。這東西一旦電子化,萬一故障了該怎麼辦?畢竟你不需要直接操作,你如何感受到它已經開始運作了呢?
就算車輛保養得宜,沒有故障疑慮好了,那麼,這樣的車開久了會有什麼問題?很直覺的,就是「會忘記需要拉手煞車這件事」。畢竟車子會自動幫你處理好,所以你不再需要操心手煞車的事。但這就是亞夜擔心的點:因為不可能一輩子都不換車,萬一今天自用車有自動手煞車而養成了不管手煞車的習慣,那麼萬一哪天開到沒有自動手煞車的車,是不是就有可能因為忘記手煞車而釀禍?

簡單來說,自動手煞車對亞夜而言就是一種破壞儀式常規的東西。起步沒有手煞車放這也就算了,停車沒有手煞車踩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後果是嚴重的。

當然,不是說就拒絕進步。自動手煞車本身當然是一種安全裝置,畢竟它直接讓駕駛「沒有忘記的可能性」。然而,自動手煞車破壞了「拉手煞車」這個安全儀式也是事實,如果說現在的新車都能在自動手煞車的前提上再加上一個手動手煞車的功能,這樣駕駛就能保留這個動作,而不小心忘記了則還有電腦幫忙補救,這樣不是更好嗎?


封面圖片:昨天是依雅的生日,不過因為跟委託主約好要幫他宣傳作品所以遲了一天。
總之,依雅 13 歲生日快樂。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