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淺談原發性失眠

柳丁貓咪 | 2025-01-22 00:03:25 | 巴幣 0 | 人氣 39

不論是否有經歷這種困擾的朋友們
想談談這件是主要是想讓各位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以及
我從一個病患的角度,讓不理解的朋友,可以透夠這種方式
能夠避免一些無心但會再度刺激身邊病患的言語,讓他們狀況更糟

先說說甚麼叫做"原發性失眠"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對睡眠障礙定義包括兩個要點:

1.連續睡眠障礙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

2.睡眠障礙的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害。

第二點,還能根據時間定義成
短暫失眠,症狀時長小於一周(通常因為重大事件導致,例如家人過世,面臨月考,準備結婚之類的)
短期失眠,症狀時長一週至一個月(通常原因大概為輪班,或是時差較為長期導致)
慢性失眠,症狀大於一個月,原因相對較複雜且難發現

目前本人處於慢性失眠的階段,
那為甚麼我會說這部分需要被重視
人生三大喜事莫過於,"吃好喝好睡好"
很不幸,我"睡好"的需求並沒有被滿足
睡眠品質,或者時長不夠,長期下來腦神經會處於衰弱狀態
我因為長期睡眠障礙的原因,在第一次身心科就診時被評斷有"精神官能症"
也就是所謂的神經衰弱,而其中"焦慮症"為主症狀,也附帶憂鬱的狀況

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對其他人(包含家人)談論到這個部分
得到的回應通常是"你想太多了","不要想那麼多"
我只想說: 不,焦慮症不是這樣運作的....
不安,焦慮的感覺是在某一瞬冒出來纏著你,接著你會恐慌,出於本能,會想找出生路
這是生物的本能,每個人都有這種狀況
然而,焦慮症是隨時都有可能觸發這種狀態
可能只要有一個不好的回憶,觸景生情,或者只要環境感到不舒服
都會發作,身體發抖,情緒壓抑,無法思考,情緒無法控制
會有人說,這沒什麼,我也會有這種時刻
但可怕的地方在於,病患沒辦法控制這感覺
事發後,大部分人會感覺好多了,但是焦慮症會讓焦慮持續很久

如果,有朋友跟你說他有睡眠障礙
請支持他去身心科或精神科就診,失眠大多都是憂鬱症或焦慮症的前期症狀
也請不要跟他說"想太多"這種詞彙,因為我們無法控制"想"的行為
如果真的想安慰朋友,或許"如果有甚麼困難,你可以跟我聊聊,我樂意聽你說"這句話
就足夠了

0則留言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