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閱讀心得】名滿天下的通說雜談:(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

神隱 | 2025-01-11 00:03:02 | 巴幣 366 | 人氣 557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





作者: 賈德‧戴蒙  
原文作者: Jared Diamond
譯者: 王道還, 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8/1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80元
優惠價:79折379元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8日止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過往我在書店看過幾次但因為不在我的興趣範圍內一直沒有買這本書,買這本算是因為有人想看心得且不貴而買著,不過我對這本是真的沒啥興趣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寫這本的心得。

看完這本我得說我對這本評價其實挺普通,因為當中部分見解與學說比較新穎的書都已經看過,而作者又不是歷史的愛好者他對於歷史的結論很多有些隨意、使用圖表又有些缺乏細節,整本書的內容整體來說要算是通識雜談,書本部分章節確實有探討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但部分來說感覺就像是基於人類學的雜談。

我知道作者居於地理環境解釋人類發展學說新穎有開創性,病菌跟發明部分我從蘇上豪醫生的解剖史看過這說法所以覺得還好,主要是歷史部分談得過於的淺、東亞文明發展又太過隨意,因為看過杜正勝的周代城邦跟中國的形成,所以對關於歷史的說法挺不以為然。

伽羅說這本書只要讀通很多觀點就會有很多啟發性,對芙利蓮來說是當枕頭的高等魔法書而費倫肯定看不懂。

不過對我來說除了探討物種馴服跟發展比較有意思外,其他論述對我來說不算是什麼特別新的東西,我就目前為止感覺就覺得這本書對純新手可能啟發性比較大,對我影響就是選配吧,老樣子用章節形式來發表我對這本書的看法,我們可以針對書的內容做點交流。



PART 1 從伊甸園到印加帝國


第一章人類社會的起跑線-公元前一萬一千年各大洲到發生了哪些事?:
章節名稱是我從誠品網站抓下來的,不知道是誰寫了這些副標題還挺簡單易懂的,在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侯巴哈終於提升標題字數..總算不用被超長的書名卡住而不能取副標題了,閱讀本章前我建議先看完開場白亞力的問題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我無意提太多書的內容,你可以當作這個章節算是亞力問題的整理,主要探討物種起源與文明的影響,關於人類遷徒的理論你可能多少聽過,一些文明發展與器物探討本章僅僅只是探討些學說,看過去即可



第二章歷史的自然實驗-地理因素對玻里尼西亞社群的影響:
正如副標題所說這個章節主要探討地理環境、種族環境與物種帶來的影響,如果用簡單的說法餵養量影響了人口發展再影響了文明進程,沒有發展足夠多面積與適合作物發展的文明很難爆發產生人口進而形成更進一步社會型態,當酋邦開始形成才會進一步衍伸出更為複雜的社會型態,關於大西洋的部分本章之後還會再說幾次。

可能是因為作者專門研究這塊所以滿多論述點是提到大西洋,但非作者專業所述的事物其嚴謹性跟論述就會變得薄弱許多。

第三章卡哈馬卡的衝突-為什麼不是印加帝國滅了西班牙?:
這一章的重點其實在章節的最後結論,前面的故事就真的只是在說故事,除了探討卡哈馬卡發生的戰役外基本就是為了下一章疾病作簡單鋪陳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PART 2 食物生產的起源與傳播
第四章農業與征服-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根源:
這一章延續第二章講述關於生產的論述,用最簡單的結論來說就是討論食物生產上的累積如何發展出更進步的社會、發動距離更遠的戰爭,怎樣的食物能夠獲得足夠熱量等,因為這幾章其實沒多少頁沒啥內容能說跟討論,主要算是這幾個章節都是連貫的還是串在一起比較好說。


第五章如何在歷史上領先群倫-農業發展的地理因素、第六章下田好,還是打獵好?-農業起源之謎、:前兩個章節除了探討糧食生產情況做一些基本的假想跟反問,接著討論主要討論打獵這個最基礎的生產型態是如何演化成農業,受限於各地生產環境與是否見識過農業影響食物生產的進程,農業生產並不是立刻發展出來考慮到部分地區本身沒這條件,糧食生產改變也是循序漸進的。

糧食生產討論可以說是本書談論最多也是最有價值的部分,雖然本書已經把根本是小章的部分當作章節來寫,這也使得我要寫心得時侯發現沒幾頁要寫啥也很尷尬情況。



第七章杏仁的前世今生-原始作物的發展:無心插柳的結果?、第八章蘋果不馴誰之過?-為何有些族群無法馴化植物?:
七章可以說是本書最有意義的章節之一,同時他的篇幅也相對較長,這個章節最主要探討人擇對現代植物的影響,也就是人基於自然選擇會挑選對自身比較有利的植物進行培養再設法進行改良,而當地是否出現一些適合協助耕種的動物影響不小。

第八章延續這個論述主要探討小麥的部分與其營養,不同的地理環境除了可能誕生的作物外也影響外來物種移植的效率,如果有外來更有效率植物確實可能放棄原本較難馴化,這個章節比較有趣的小部分就是作者分享自己在書中看過對蘑菇的認識表現得謹慎跟本地原住民對自身經驗輕忽的不耐。

就個人認為物種馴化可以對比沼澤的開發,就成本效率未必值得投入進行,就好比羅馬與丹麥的沼澤很多都是文藝復興後才得以開發,雖然作者提出關於物種馴化與地理限制和接受度等觀點也提到這些並非絕對。



第九章斑馬、不幸福的婚姻與安娜.卡列尼娜原則-為什麼有些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就是不能變成家畜?:
這個章節較為大膽的探討了關於動物馴化的因素與提問,關於提問的部分我覺得我可能要吸收多些知識才好探討,直覺告訴我未必全然如此,至於馴化動物提到因素很大程度我覺得也正好延續到我對沼澤的看法,除了馴化本身難度外與是否擁有足夠資源投入馴化過程息息相關,未必每項投資都能獲得足夠報酬,在現今技術與擁有資源之豐沛要馴化些從前未達成的目標較過往簡單許多。


第十章大陸軸線:歷史的伏筆-農業在各大洲發展速率的迥異:
我不太確定用軸線來探討發展正不正確,關於動植物發展非我所擅長之領域,對於各個地區受限於地形破碎使得地區作物無法適用相同情況,書中提到基因密碼的部分讓我想到孟山都這家糧食企業的故事,我覺得總結前面與本章內容可以看出人擇對於現行存在物種有莫大影響力,至於物種傳播速率問題不是我所關心大體看過去就好。


PART 3 從糧食到槍炮、病菌與鋼鐵
第十一章病菌屠城記-病菌演化史:
關於病菌傳播與免疫力產生的故事我或多或少在些影片與書籍看過,這一章產生抗體所需的最低人數與疾病影響感染力可怕有新的吸收,我過往所理解的是挺中世紀式的,我曾聽過作者不斷對這本書不斷觀點修正,那麼或許有一天新冠疫情的故事會被寫入其中吧?

這剛好是個一個很強力但人們逐漸產生抵抗能力後變異,就新聞上大家應該也看過新冠變異了好幾型,這也符合書中所說病毒為了與人類共存會變異成殺傷力較弱但能活較久的類型。

我會說這是這個大章最有啟發性的一章,我對這個大章的評價算是平庸,而下個大章就比較一言難盡。


第十二章文字的起源-文字演化史:
這個章節的內容同樣非我所擅長,撇開其實普普通通的介紹方式,其實可以整理出幾個重點,文字最開始產生是為了服務權貴階級的權威而非利用傳播因此具有易消失的特性,再來是借助一種文字的形體本身可以較容易創造新的文字意涵比從無到有簡單很多,另外能夠流傳下來的文字多少具備較易學習的特性,當然這當中也要考慮既有文字的權威性,好比漢字對於日語的意義,而簡體中文意義也是用於方便推廣。


第十三章發明為需求之母-科技演化史:
這一章的概念本身對我來說沒啥新奇,我先前已從蘇上豪醫生的解剖學了解過這一概念,我認為這一概念非作者所理解或親身所經歷過閱讀起來只能說普普通通吧?就是知識的搬運者缺乏喧染力。


第十四章國家的誕生-政治和宗教的演化史:
我認為作者因為自身的經歷想把南洋部族那套酋邦概念多少套用在世界各地所有國家上,就這個章節內容來說我只能說非常湊合吧,因為省略過多概念無法像杜正勝那樣呈現一個氏族聯盟、城邦國家的概念,我對這個章節感想是看看就好,歷史的領域該看歷史專書。


PART 4 環遊世界
第十五章亞力的族人-澳洲和新幾內亞的歷史:
這一段歷史非我所長也非我所好,這個章節同樣算是作者較擅長的領域探討澳洲等地部落發展與食物受到影響,多少也因為這個地區的歷史較為單純不至於需要探討太複雜的文明,單純就人類學的部份去探討這個區域的內部與外來影響就足夠,但也許我跑去翻澳洲史的書也會跑回來痛罵這個章節,看我寫的內容大概就能知道我不是按章節順序寫心得的。



第十六章中國:東亞之光-東亞史:
我認為這章用課本式的方式以粗略遠古文化探討中國文化本身非常不足夠,說白了點這章本身不是很嚴謹因為不是以任何常見形式去探討中國文明發展,就好像你用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這種方式就能解釋的完中國複雜性本身並不可能,我還是同樣這句話看看就好。

第十七章飛航大洋洲-南島民族擴張史:
這個章節多少跟作者自身經歷相關讀起來沒這麼空乏,但我還得說用語族概括複雜的民族本身非常不洽當,因為讀過些東南亞相關內容讓我知道這種語族的人類學放到歷史上嚴重忽略民族、宗教等各種因素,猶如課本式的語族觀點在歷史領域上無法還原數本書內容的東南亞相關問題,還是那句話看看就好。

第十八章歐美大對抗-歐亞和美洲的比較:
這一個章節整體來說就是總結一二大章用價值的部分再做一次美洲地理歷史的討論,主要作對生產與社會組織由於不太牽扯歷史面相關的部分單純討論史前人類發展,使得這章水平不容易的被拉回來。


第十九章非洲大陸為何黑暗?-非洲史:
我不太喜歡作者對於非洲的探討,誠如我前面所說這個大章讓人一言難盡,不僅圖表粗陋且作者太喜歡用語族做劃分,而不探討非洲大陸多元的文明與宗教,這種以語族為核心的簡陋方式令人聯想到殖民式科學,實際上看了這章看了跟沒看一樣,誠如作者自認自己的內容會被歷史學家所批評一樣,作者凡進入歷史領域的部分基本上沒有任何可看性可言。


總結: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享譽盛名的書籍如今已有二十五年,我相信二十五年前這本書的學說毫無疑問是新穎的,但這就跟你在現代遊戲去看掩體射擊這些設計一樣,一些概念不是已經普及就是有更適合的內容,我相信對於新手來說這本書毫無疑問有啟發性,但如果你不是新手那麼這本書屬於選配,本質上這本書就是通說雜談你看完這本書對於你渴求的領域未必有實質上幫助。

當然我也覺得伽羅說的有道理,不過我也認為你是個歷史愛好的老屁股是真沒啥必要為了本書的名氣去購買這本書,雖然我對本書在歷史的部分有莫大的批判,但不能否認本書第一到第三大章還是有相當的水平,因此我給予本書A的評價。

我原本這篇是打算發個蔚藍檔案心得,不過這篇心得趕完了就先發出來混些人氣。

創作回應

街頭上的藝術
我的還沒拆。 [汗]
2025-01-11 04:35:52
神隱
有機會可以看看想法是否跟我一樣
2025-01-11 20:38:37
鬼才
這本有點硬但很值得花時間看完,我也推薦
後續可以接人類大歷史
2025-01-12 09:10:36
神隱
我個人不太喜歡把時間用在非專科類的通說上,我也比較偏好能便宜取代跟新的學說
2025-01-12 09:56:32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