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撒茲勒的墮落
那麼開始故事吧,在此世有名為天國的地方,沒有人知道它在那,沒有人知道它的模樣。是一
塊飄浮在空中的大陸嗎?還是不過是沒型態的虛無領域?不知道,但只有一件事是為世人確定的,天國的確存在於此世。為何呢?明明沒人見過它。因為每次世間出現災禍,都會有天國的使者降臨凡世來引領世人渡過難關。
這篇故事的發生是當年人類初萌智慧之芽的年代 。智慧好比一把火,可帶來好處,也能帶來壞處。它可以催生文明的爍光,當然也可以升起邪念的黑幕。
我在此問作為讀者的你們,同樣可以得到數百金,一是辛勞耕種數年,二是以詭計輕鬆地一夕掠取,你會選那個?我相信沒受教化的話你會選擇時間較低,較省力的方法:搶吧。
正是如此,人類文明的初期社會可謂混亂不堪,當本能的貪欲獲得智慧的利劍後而不作約束,情況很快失控了,人肆意掠奪盜取他人之物,部族肆意相互攻伐,國家肆意侵掠他種。當然如野火蔓延般的邪亂是有幕後推手的,一陣風,一陣可以吹起人心中邪惡的淫穢之風,它鼓動眾人的惡念,腐化眾人的心智,蠶食人心中的善。傳說它曾經也是一名大天使名為路西法,但終為妄邪而形骸毀滅,但也不可考了。為了將人世撥回正軌,打救荒淫的災禍,天國中生出了兩種聲音,一種為發動一場遠征,將地上歧途之國連同妄風一同破壞。一種為主張以派天使下凡教導眾生,引領其脫離黑暗—作出這主張的正是本篇故事的主人公雅撒茲勒。不同於將人世的一切當作電影觀看不在乎人世的加百列,不同於視秩序為萬事之先不擇手段捍衛其的米迦勒,他是真心愛著人類的,他會為一個人誕生而喜悅,會為一個人死亡而歎息,會為人行善而歡樂,會為人行惡而傷感的一名天使。最終,天國的統治者釆用了雅撒茲勒的提案,不過附加了一個條件:一但凡人屢教不改,
則立馬派出米迦勒的部隊肅清當地。
在選擇降凡地點時,雅撒茲勒做出了其他人當不敢前去的選項—邪風肆虐最甚的都城。可謂勇士也,連米迦勒也禁不住發出讚歎。
當邪魔得知有天使準備降臨到他的城邦,又得知來人是雅撒茲勒時,它也不禁驚了一驚。一名愛護世人又忠於天主的使者必定會竭盡全力令凡人擺脫它的影響,一定要作出行動阻止他。
當雅撒茲勒抵達現場後,他為眾人的墜落深深地震惊了,人可以為獲得富而隨意在街上公然殺人而棄屍陰溝,血水上飛著羣羣蒼蠅,人們只是冷眼繞開屍身。婦女常被拖入後巷,被強奸而後被殺害。吸食毒酒,不事生產。他本持著此行的目的「顯示神之光芒,普渡眾生」,強壓下心中的哀痛和嘔心,將其壓縮在內心深處然行在城中設立了一座小教堂開始教化世人。
以下為主人翁的自白
頭一年我的佈道無人駐足聆聽,第二年眾人會取笑歌頌善德的我,第三年眾人會驅趕我,第四年眾人公然地在教堂中褻瀆神明,第五年.... 沮喪,挫敗,悲哀,憤怒,失望,等等的負面情緒早已佔據了我的內心。我是不是應該放棄呢?在深夜,我常常在燭光前問自己。終於在第五年的一個春夜我回答:是時候放棄了。
次日,我收拾了行李準備離開,一陣女性的驚叫聲在教堂後響起,雖然我知道去救她一定不會得到任何報酬,甚至不會生出一絲感激之情,但在離開時就容我再行最後一件善行吧,即使我已經看見在天際的彼方,米迦勒已經集結了無數的天兵,準備在我離開快一舉屠城。
我衝了入後巷,我早已經對淫穢的場景麻木,一如既往,一名男子將女子壓在牆上,撕扯著女子的裙襬,扒開覆蓋胸部的衣物,女子綿軟無力的反抗反而令男子發出如野獸興奮的吼聲(剩減了18+情節)。
「停手!」我大喝,衝上前,聖光懲擊,男子落下,下一步應該就是女子抓緊破碎了的衣物匆匆離開了吧。
「謝謝您,教士先生。」真令我沒問到,她竟然會道謝。「今夜請到我家吃飯作為報恩吧。」出乎
意料,「可今天我要離開這座城了。」「您可以將行程推晚一天嗎?拜託了我真的很想報答您。」
我打量起了眼前的少女,在她清晰的瞳目中我看見了失落已久的善良和純真,奇怪她難到在大慨二十幾年的人生從未受邪風,環境所污染嗎?還是說妳守住了心中的良知?在這座罪惡滿溢的城難到真有不染污泥而亭亭綻放的蓮花嗎?有,而且還是在我面前綻放。一股希望如燭光般照亮了我這為絕望所籠罩的黑暗,這座城還是有救的。「好的,請你告知我時間,地點
好讓我可以赴會。」
「我家,十二點。」
「了解。」
我準時地敲響了少女的家門,她含笑開門將我迎入了她的房子,不這不能稱作房子,不過是間簡陋漏風的草舍。草舍中空盪盪的,只有一張木桌和幾張缺腳的木椅。在草舍的深處有一張靈台供著三個小骨灰瓶。而在飯桌上的食物也不過是將廉價的東方簡單地在火上加熱。
很快吃完後,氣氛陷入了尷尬,「那個謝謝您?」少女打破了沉默,「不必感謝,這是作為天主
宣道人的本分。」「教士先生你知道嗎?這是你第二次拯救我了。」奇怪,在我記憶中,直至今日早上我和她都是陌路人啊?或許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她指了指靈台道出了她的過往,在五年前一場車禍奪去了除她以外所有家人的性命,失去了一切精神支柱的她一度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當她在某一日聽到我的布道後只覺是受啟發一般重燃了對生的希望(挺扯的)。日后便按照教意修身守己,以善作行事原則。
在這一刻我得知了我的布道是有用的,心中的燭火變成熊熊炬火將所有的負面情緒燃燒殆盡。或許這種城的人還有教?離去後我如此向米迦勒說。明顯沒,他冷漠地道。再與我一年時間,拜託了,如果一年後還沒改變的話你大可行殺戮,我懇求道。「好,但這一年我得在此監視你的工作進度。」米迦勒道。
「一言為定。」
第五年,我的宣教進度可謂沒一絲進展,但所幸的,我不必再孤身一人承受挫折。那位女士會在每日日落的時份帶著粗茶淡飯來看望我。在飯桌上我盡情將情緒向她坦露,她每次也會耐心聽我說完再鼓勵幾句。我發現了一件事,每日布道結束後,我總是期盼教會的大門響起輕輕的敲門聲,我渴望快點見到她,渴望快點分享我的見聞,我在情感上似乎將她當成依賴了。不
,不止依賴,在看見她後我的心臟會跳動得更猛烈,和她說話嘴角會禁不住的上揚,應該說是愛嗎?
和她一次次的相會,我的心中的愛意越來越強烈,終於有一天我向她坦白了心意,我得到了滿意的回答:「教士先生,我也愛你。」說罷,她便解開了衣鈕,露出了雪白的胸部,貼在我胸前,我能感受到我們兩人的心跳合二為一。她雙腳盤在我的腰間,「來吧~」,這一夜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夜。在纏綿中,我心中生出了一個念頭,不如明白就和米迦勒說我放棄任務,此城已經不可救了,她是唯一的善人然後和她一起在世間相互廝守。
畢竟在相處中我發現了一件事:原來我所真正重視的只有她。
那麼這女士是誰呢?是撒旦路西法,是它借屍還魂的化身。天使的報道是有神力的,可以淨化人心中的惡念。一時間有大量的天使在地上傳教,令它對世人的控制日漸衰退。它深知結局是不可逆的,但它又不欲空手而歸,它想要獲得一個助手,一個幫它腐化眾人,散播混亂的助手,懷著報復天國和挖掘能人的想法,它將目標定為雅撒茲勒,這名地上傳教天使中最具智慧最
具力量的天使。為何五年傳教會沒成效?得益於風將散播各地的力量全然聚中於此城,用盡全力抗衝住天使的影響,令雅撒茲勒陷入絕望,再化身將他從絕望的深淵打救出來,人很容易在走出絕境中放下警戒,風想是時候行最後一步了,將他重新推入深淵。
次日,當天使和女子赤裸地醒來時,一道人影仗劍儜立在門前,米迦勒正舉著燃燒的劍目無表情地望著二人。當雅撒茲勒醒後,他一劍刺入了風的化身的胸膛。「回去吧,雅撒茲勒,好好解釋你為何勾搭撒旦吧。」
「撒旦?你是說這名普通的心懷善念的女士?」
「是的。」
「有沒有搞錯?你看看你刺死了甚麼?是人!是魔鬼的化身?你有見過化魔鬼死後還留下屍體嗎?」
「但事實是在我刺死她後,魔鬼的氣色就消散了,而我此舉已經請示了天主且獲允許。和我回
去天國接受審判吧。」
或許在平日,雅可以強壓下心神好好讓米問清楚,但在昨夜的覆雨時魔鬼在交合時不斷借雅的高潮為掩護,不停腐化著雅的心智,令其的思維方式徹底變成如人類受情感所蒙蔽一般。
故這一此雅只覺憤怒和悲傷,他嘗試攻擊米迦勒,但被一劍刺倒在地。
「可惡!」他咆哮到,猛然將屍體抱在胸懷中,奮力一躍,衝破了牆壁飛向了遠方。
米迦勒也沒立刻追擊,只頂著奶寒霜的面龐轉過身向城邦斬出了熾熱的熊熊烈火。
在不知名的遠方,力竭的雅撒茲勒正在一座弧峰上抱著愛人的屍骸痛哭。他試圖以復活術召回屍體的生機,但失敗了。「你想復仇嗎?」撒旦在他耳邊低語。「想。」雅撒茲勒以充滿仇恨的語氣回答。「好的。」撒旦愉快地回答,「現在我會施展力量,給你力量去燒毀你的仇敵!」
「等下,我想這名女士的手也能染上敵人的血液!」
「可以。」
一股血紅色的旋風吞噬了天使和屍骸,將天使的形體磨滅,剩下靈魂,風將靈魂吹入了屍身的體內,再其不斷地隨風旋轉,合二為一。在融合中他僅存的良知不斷無力地問:這樣做是否可取?滿腔翻騰怒火咆哮到:當然!輕弱的殘渣!給我滾一邊去!於是天使將他最後的善心在左眼下會聚成了一隻不停流淚的眼睛。
當風暴平息後屍身睜開了她三隻眼睛打量著自己的新生,緋紅的頭髮,頭上頂著滴著血水如融化中的蠟的光圈。
「現在我們合而為一了。」雅撒茲勒溫柔地抱著軀殼道。
「去吧,去復仇吧!」魔鬼操弄狂風呼嘯地道。
雅撒茲勒為報復天國,便意欲將世間拉回混亂。他教導人們製造劍、刀、盾牌和胸甲;並讓他
們了解大陸上金屬加工的技術以及手鐲和裝飾品,以及使用藥物礦物作飾容,以及各種昂貴
的寶石和各種顏色的絲綢作誘惑,令本能成教成地區中發生許多不敬虔的行為,他們重新犯下淫亂之罪,他們被再次引入歧途,隨著他們身體做一切自甘墮落的行為,內心變得腐敗如黑泥。
---------—----------------------------------------------
Azazel為猶太教天使。Azazel正是本着糾正一切與神的意志不符的錯誤這一願望而來到人間的。可是,由於害怕與這些人類接觸會讓自己墮落,所以他有一種「顯示神的光芒」的
心理,而恰恰是這種過強的心理讓他和其他天使犯了錯,受到女人的各種誘惑。可以説,他是
人間惡行的犧牲品。本故事中也很大程度借鏡了他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