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故意踩個雷,聊聊前陣子兩部與電競相關的雷作:極速星舞(以下簡稱「極速」)與我們的雨色協議(以下簡稱「雨協」)。
以及最後來說說另外一個電競改編較為成功的案例:「GT:跨界玩家」(基本上算是電玩「跑車浪漫之旅」的真人版電影,以下簡稱「GT)。」
在開始之前先說一下小弟我個人的情形。雖然我主要的興趣確實是打電動,但是這次談到的電玩主題:賽車與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卻剛好是我最不擅長的領域,所以相關的知識,尤其是賽車方面我算是比較不懂的,因此以下評論如有錯誤還請見諒。總之,這次算是一個對這個領域並不熟悉的外行人看待這兩部作品的感想。
那麼按照慣例在開始前先上一段免責宣言:
以下評論純為個人感想,每個人欣賞作品的角度都會有所不同,如果小弟著眼的觀點與您不同而產生困擾還請多見諒
另外,本文僅針對TV版的單獨感想,不代表對「原作」(如果有的話)的感想。
先從「極速」說起。
「極速」的背景設定是在近未來世界的賽車比賽,而女主則是一位從賽車電玩出道的賽車手,整個故事大致就是在描述她如何從賽車新手一路成長拿到冠軍的歷程。
這邊要先說個有點逆風的話,也許是因為這部在網上的評價實在太糟給我打了預防針,我個人對「極速」的感想並沒有那麼糟,至少跟小弟過去踩過的雷相比本作其實還算可以。當然這部份也不排除是因為小弟本身對賽車瞭解不深,所以看不懂某些劇中的bug所致。
當然這邊也沒有想幫「極速」洗白的意思,這部片打從一開始問題就很多,例如那個蠢到笑的分鏡與取景,一些基本的追焦或動態場景都沒有做,經常給人有種看紙片賽車在平面跑道上飄移的感覺。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幕說某駕駛失誤導致失事,照一般賽車片此時鏡頭應該要拍一下駕駛員驚慌失措的表現,例如忙著轉方向盤或是換檔的模樣,但是在本片你只能看到那台車抖兩下然後就消失在鏡頭中,如果不是播報員說是駕駛失誤,我壓根看不懂發生什麼事情。
不得不說本作在製作方面看起來明明就不窮,為什麼在取景技巧的水準會這麼低實在是無法理解。
該說還好的是,這方面的問題在後來有逐漸改善,不然真的很難把他看完。
而說到播報員更是本片僅次於分鏡第二該死的存在。這兩個播報員好像是來分析股市的一樣,從頭到尾講話完全沒有感情,拜託製作團隊請你們去看一下真正的體育賽事或極限體能王好嗎?找這種播報員你還不如找兩個AI來講話還比較好。
接下來或許才是本作最大的問題:女主角的個性實在太欠揍了。
當然我知道這是為了給女主角有成長的空間所做的安排,但像是認不得同行的冠亞軍,以及記者會因為忘了帶證件就擅自放人鴿子等等‧‧‧這都有點太過份了(話說一個已經AI開車的時代,開個門還要用ID卡而不能刷臉什麼的,這是不是也很奇怪?)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人對女主的白木行為永遠都是苦笑一下然後原諒她,這套路來一兩次還好,每次都這樣真的會讓人覺得就是因為你們這樣嬌生慣養才會養出這種屁孩女主。
另外劇中還多次出現AI表現得比人類還好的劇情,女主在本作存在的價值竟然是精準執行AI的指示,拜託編劇你完全搞錯AI與人類的地位了吧?如果要比精準操作,人類怎麼可能勝過機械?而最打臉的是,賽中的最佳紀錄還真的是AI開出來的,我就問在這個設定下還要賽車手幹嘛?直接交給AI去開車不就好了嗎?
不得不說同樣是在賽車場上展現主角的成長,GT真人版的主角才真的給人一種在困境中努力成長的感覺(這個我們晚點再說),而本作女主反而是給人一種既沒用又臭屁結果大家還都慣著她的不快感,總之作為一部青春競速作品,「極速」的表現各方面都不算好,唯一能說有什麼看點的地方,大概就是美少女的建模還算不錯吧?總之看在角色還算萌的份上,這部不帶腦袋去看倒也還能接受就是了。
接著再來來聊聊「雨協」。
「雨協」故事的男主是個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好手,然而某次為了參加比賽,所以讓妹妹代替自己去跑另外一個活動,而剛好在活動途中發生車禍,父親身亡妹妹也從此半身不遂,深感自責的主角於是放棄了電玩的興趣,但後來又為了幫助朋友而參加電競比賽,最後在獲得勝利後也讓妹妹突破精神枷鎖重新站了起來,可喜可賀。
認真講「雨協」故事架構比「極速」要好一些,至少他還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前進方向,不像「極速」的女主從頭到尾都在擺爛。
但「雨協」雖然是一個以「電競」為主軸的故事,在遊戲方面的描述卻是亂七八糟毫無知識可言。
首先這開場的第一個畫面就嚇死人了。
導演你是認真的嗎?202x年了你竟然有勇氣放這種畫面給觀眾看?
回到現實世界整體的製作算還好,但偶爾也有失誤很嚴重的狀況,例如像這樣比例扭曲失調的。
還有像這種人物喪失立體感彷彿像紙片人一樣的畫面。
另外這一幕妹妹坐在輪椅上與背後的哥哥講話,明明此時只要畫妹妹轉頭的模樣就好了,不知道為什麼製作組偏要畫妹妹整個人轉身,造成人物看起來彷彿黏在輪椅的手把上。
而劇情上有一個非常離譜的設定:就是主角所在的電競團隊幕後竟然是一家網咖!
挖靠你要不要乾脆跟我說洋基隊的金主只是紐約某家運動器材行算了?
這部的編劇很明顯的就對電競一無所知,那可想而知本作所有關於電競的內容你都可以不用期待了,劇中對於遊戲的描寫既空洞又無聊,永遠就是在那邊「挖我打中了」「啊我被打了」的瞎叫,一點內容也沒有。最後甚至出現雙方對著空氣把子彈射光的愚蠢場景,典型的為了中二而中二。
然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編劇也發現光靠大賽獎金根本撐不起一個團隊的運作,於是只好繼續硬掰,例如大會給獲勝選手每個月20萬的薪水‧‧‧
這個邏輯該怎麼說呢?這就好像一份工程你發包給其他公司競標,結果除了工程費你還答應要給得標公司的員工薪水一樣荒謬。
我就問換成你是主辦單位,你會幹這麼麻煩的事情嗎?
人設部分也很糟,除了短髮女善於聽音辨位,其餘人物包括主角在內都沒有特色,感覺就是一堆路人跑來湊團而已。
而短髮女的設定也很有問題,在劇中她是一位稍微有點名氣的女演員,通常是趁著拍片的空檔上線玩遊戲。
那妳個人偶爾有空才玩一下遊戲這當然沒問題,但特地跑出來參加團體賽這就太離譜了吧?難道妳能在比賽中跟人家講「對不起我現在要拍片,等我拍好有空再跟你們玩」嗎?所以後來果然發生大賽時間與拍片時間衝突的矛盾,我可以說妳活該嗎?
然而更瞎的還沒完,這個老闆竟然找兩個觀眾來當團隊教練。
對,就是那種只會在一旁喊「我阿媽來都比你強」的嘴砲觀眾,這種人可以當上團隊的教練你敢信?
再回到主線,在劇中媽媽找到了一個可能有機會治癒妹妹的醫院(對不起這展開很像詐騙啊!編劇請妳做設定時用點心好嗎?),然後妹妹就在那邊使性子不肯去,因為「去住院就看不到哥哥了」,於是一家人就在那邊強迫妹妹去看醫生
最後甚至不惜甩耳光吵架‧‧‧
拜託你們這家人有點溝通能力好不好?一個不肯講,另外兩個不肯聽,這家人不是在賭氣就是暴力相向,我說你們好好坐下來講清楚為什麼不肯去看病很難嗎?(雖然妹妹的理由就像上面講的非常兩光
然後瞎事還沒有完,妹妹去新的醫療機構做了檢查後才發覺她的腿其實是好的,所以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她無法行走。
我說‧‧‧妹妹當初發生車禍時你們沒做檢查嗎?她躺在床上躺了這麼多年,竟然沒有人知道她的腿其實沒問題?要等到重新做檢查才知道?
說穿了這就是那種突破心理障礙的老套路劇情。
我沒有說這套路不好,但問題是妹妹突破心理障礙的理由實在太隨便了:基本就是沒有理由,時間到了自然就站起來,讓人完全看不出來整個劇情到底與妹妹的心理障礙有什麼關係。
整體而言,「雨協」給我的感覺就是一部拿電競包裝的肥皂劇,問題就算是感情戲,這部也是演得不上不下乏善可陳,你甚至都說不出他演了什麼,而最讓人無語的還是編劇對電競這個領域毫無認知卻依然敢憑空亂扯,讓我想到對岸某肥皂劇竟然讓工程師拿試管燒杯做晶片的鬼扯劇情,我只能說這種不尊重別人專業的心態真的非常不可取。
最後的最後,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GT:跨界玩家」,不得不說同樣講電競,有沒有認真拍真的不一樣。
在「GT」當中提到了幾乎每個電玩玩家內心都有的痛:那就是這份興趣經常被眾人貶低與蔑視
然而在「GT」中還不只是主角的父母不認同他,就連同車隊的技師都看不起主角這個打電動出生的選手。而整部片就是讓我們看著主角怎麼靠著自身的努力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不得不說如果想把作品演得很勵志,就應該往這種方向去走,而不是故意把主角拍得很白木,最後再用沒有說服力的理由來洗白。
最後總結:感覺影視圈單純以電玩為主題的作品似乎不多見,但結果最近卻連看了三部。
本來在看了「極速」跟「雨協」後我都開始懷疑這個主題是不是不適合做為影視題材,但看了「GT」後我覺得問題還是在製作組有沒有用心想做好這個主題,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創作者關注這個主題,做出更好的作品。
最後「極速」因為女主還算萌而且其實我不太懂賽車,所以這部勉強給個三星普評,至於「雨協」鑑於這種連基本功課都不做就瞎掰的態度,必須給予最差一星完結。當然這兩部其實都不太推薦啦,對相關作品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推薦去看「GT:跨界玩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