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後的張昭待遇, 除了劉備幫忙表個車騎將軍軍師以外, 好像就沒有啥特別的榮耀了,
就算後來群臣對孫權說該給張昭一點好果子吃的場合, 孫權倒是公開打臉打得很愉快.
偏偏這對少君老臣的私人相處模式又很寶,
一種我孫權敬重他老人家, 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公然打臉的上癮態勢.
當然, 雙方的衝突自然是赤壁開戰前的不對盤,
那麼張昭本身的政治主張是怎樣的呢?
張昭本來是孫策的謀士, 但當時還是袁術手下的孫策, 要怎麼表達自己是個白月光?
那就是公開反對袁術稱帝, 然後靠攏手上有漢帝的曹操, 直接對曹操投誠,
加上孫策自己是前太傅馬日磾門生的名銜, 張昭謀士團以張紘為主, 去跟許昌政府把這腿搭上,
把華歆這位同樣這個前太傅門生, 放回許昌做人情, 皆屬正常的政治操作.
也就是說抱曹操大腿本來就是孫策的大義名分.
就算有很多說法指出孫策其實不安好心, 但至少孫策在世時, 沒有明著反曹的狀況.
所以孫權接班一開始對江東的維穩與拓張, 也都是基於這個方針去做,
除了孫曹來個旁系聯姻親上加親不說, 打黃祖報仇=找劉表麻煩也是抱曹操大腿來著的.
因此赤壁戰前, 張昭做為孫策以來的首席, 會提出主降也不意外,
以前就是這樣幹的, 現在為何不這麼幹?
但孫權不可能放棄權力, 就準備搭了劉備那塊反曹義士的船,
這一衝突就注定了『針對張昭』成了一種政治大戲,
公然場合下打老頭的臉變成一種政治秀,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越打, 這仲謀就越是上癮了.
身為外人的劉備都知道孫權集團當時只有張昭有那個份量擔任第二號人物,
所以才表個車騎將軍(=孫權)軍師給張昭, 但這也就成了老頭唯一的榮光,
孫權之後還是很努力不忘記打老頭的臉.
當時同樣聲音同樣出身的幾位徐州謀士團,
如記載早亡的秦松, 紀錄到京口之盟,
更沒紀錄的陳端只記載早亡,
張昭的好搭檔張紘活到赤壁戰後4年就過世...
只能說活得長久也是一種苦痛, 要看這小番顛變成中番顛, 天天在公開場合針對自己.
--
CAT'S EYE《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