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氣:立冬之猁冬
我們常稱天氣狀況改變為「氣候變遷」,但「氣候」一詞更早用於表示「時節」更替。
舊曆以十二辰為一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時,四時為一歲。現今多以「年」為計時單位,在不同朝代則有不同稱呼,《爾雅》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郭璞注曰:「歲取星行一次(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祀取四時一終也,年取禾一熟也(小麥成熟一次),載取物終歲更始者也。」
一氣分為初候、二候、三候,此次是之前二十四氣系列靈獸的延伸──「七十二候」取自天文、氣象、物候知識,以指導農事活動之曆法,我則結合古文中的描述命名,以印象與想象設計此系列的靈獸。
二十四氣「立冬」之初候──「水冰」!
立冬初候,水始冰。
《類經圖翼》卷一《運氣》:...初候,水始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堅(結實、牢固)也。
水冰
靈界/鱗蟲門/金屬/海龍種/龍族
冬寒氣至,水面初凝,始冰未堅,水冰雙龍,交身而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冬,十月節。立字解見前。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