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兩集《偶像大師 灰姑娘》讓我有點懷念。
先不提其中一個原因是我以前碰巧看了新田美波的本子,大學的時候,我認識一位寫小說的朋友,他當時讓我拜讀了他寫到一半的《灰姑娘》二創小說,由於我讀完後我打了很多回饋意見,所以記憶也蠻深的。
故事中的女主角名字都跟原作一樣,唯有主角改了名字,並且將劇情有所增減,然後重新跑一次。
老實說,他的寫作功力即便委婉來講也稱不上太好,但大家都會有這種時候,只要慢慢努力總能進步。
而在他的故事中,那時曾被我挑了本作的黑長直,澀谷凜的戲份、還有後來一串人物登場時太過雜亂。
在看完動畫一、二集後,稍微能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動畫的呈現方式是,透過男主、卯月、凜在公園的戲份來打動凜來當偶像,不過在朋友的小說,卻把這一段重要的轉折拿掉,而是直接用隔天凜決定當偶像來銜接。
因為缺乏情感鋪陳,我讀的時候便覺得太過突然且充滿疑惑。
而關於花店要素,朋友的小說也只是讓它作為凜登場的背景,卻少了卯月跟她的互動,所以讓這個場景的必要性減少。
在我過去的回饋中,我還幫忙想了怎麼多利用花店這個要素來修改故事,現在想起來真的蠻懷念的。
至於在三人女主登場後,動畫透過一幕來介紹其他十幾位的偶像女孩,而這段也出現在朋友的小說。
那時我的回饋是,一下子出現太多角色讀者根本記不住,而且各自的特色也呈現得蠻淡薄的。
雖然動畫也差不多是這樣演的,但因為動畫有畫面、聲音、以及比他的文字還活潑的演出,所以還能過得去,但照搬到小說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用一些巧思來優化或適當改編,這對初學者而言是個蠻大的挑戰。
那位朋友只寫到製作人被刁難,導致偶像活動眼看就要停擺,他也給我看了之後的大綱(其實都是幕劇情),但後面就變得很拖,且不太清楚想表達什麼,便失去方向。
接著我跟對方就沒聯繫了。
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繼續寫小說。
只是當我繼續往動畫後續看時,應該會時不時想到他吧。他在我心中埋下這部作品的種子。
跟他相處的那段時間,我處於學習寫作理論的時期,那時候做的練習肯定沒有白費,而是作為自己的思考和養分存在於內心某處。
人的過去,當更加瞭解自己的瞬間,就會產生化學變化,讓自己得到提升。
我經常思考著過去,或許能從這些碎片和跡象中,發展出新的可能性。
如果那位朋友還有在寫的話,總有一天,我們肯定會在哪裡相逢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