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映的 《死侍與金鋼狼》除了讓我在健身方面更有動力外,更是一掌直接把我拍回羅根的懷抱。觀影完心緒澎湃之際,想到乾脆藉機將金鋼狼相關電影一個個回顧。雖說在臉書已設有即時的心得回應串,最後決定在巴哈也發一篇經整理後的日誌,作為這個階段的感想紀錄(如果多年後的我再回顧這篇文的話)
觀影順序
因為是受《死侍與金鋼狼》 所啟發而開始觀看的,因此觀影順序並未全按X戰警系列發布順序,而是由《 金鋼狼1》>>《X1~3》>>《金鋼狼2》>>《未來昔日》>>《羅根》,不過由於對《羅根》有深深的忌憚與忐忑,最後在《未來昔日》與羅根之間又加上了《死侍》,當作我情緒之間的緩衝。
會如此排序還有一個理由,依我的記憶,X戰警系列電影的時間軸順序,應是由 《第一戰》(1962古巴飛彈危機)>>一點《未來昔日》(1973巴黎和平峰會)>>《金鋼狼1》(越戰)>>一點《金鋼狼2》(長崎核子彈事件)>>《X1~X3》>>《金鋼狼2》>>《未來昔日》(2023未來毀滅說)>>《天啟》>>《黑鳳凰》>>《羅根》。(未排上死侍相關電影)
當然以上順序也可能有誤,畢竟是按我的遙遠記憶排出的。另外,本次觀影不將金鋼狼未出現的電影納入心得範圍,不過中途也只因為害怕 《羅根》而跑去看了一下《死侍1》和《美國隊長2》而已。
心得順序
為方便敘述,心得順序為:《X戰警一》 >>《X戰警二:集結》>>《X戰警三:背水一戰》>>《金鋼狼一:起源》>>《金鋼狼二:武士之戰》>>《未來昔日》>>《羅根》
~以下心得純屬個人感想,且《羅根》部分含死侍x金鋼狼CP言論,若有不認同或不願被暴雷者,敬請見諒與自行閃避,謝謝~
1. X戰警一
筆者認為,若是看習慣當下的主流英雄片,感覺《X1》在武打上頗為單薄實屬無可厚非。首先在本片內,X戰警團隊內的女性成員在對戰方面的能力稍顯不足,關鍵時刻經常被對手牽制,導致無法使用自身能力脫身。但也不能說這部就全無出彩之處,儘管高光時刻總是金鋼狼( And this is what I want.),但後來琴、羅根,與桑默斯(筆者的個人習慣:會稱呼“獨眼龍“為桑默斯而不是史考特)合作的那一段卻短而精悍,雖然這也讓暴風女在本次團隊合作中顯得可有可無。
此外,本部比起打戲更令人願意費時琢磨的,大概是主角團混亂的戀愛狀況。
《X1》之於筆者的重點有三:
1)羅根養小孩(我真喜歡這部分)
2)羅根喜歡琴,但琴喜歡桑默斯,桑默斯也喜歡琴,於是桑默斯和羅根互看不爽,但桑默斯會借羅根車,他們還會在戰鬥中說謝謝你、不客氣。(這是ao3裡眾多桑默斯x羅根同人文開始的地方嗎)
3)萬磁王X教授兩大陣營互看不爽,但又不是那麼不爽。這點可能不那麼精確,但可以肯定的是查爾斯不會永遠對艾瑞克不爽,艾瑞克也不會永遠對查爾斯不爽。
我覺得比起羅根、琴、桑默斯的三角戀,更好看的部分其實集中在羅根與小淘氣(Rouge)的互動上。即使初次相遇與後續的相處讓羅根形同父親照顧著小淘氣,但不得否認兩人之間確實飄蕩著青澀卻柔軟的酸甜味。那種感覺既純粹又複雜,既無法分辨是否只是亦父亦友的憧憬與敬愛,又或者真的有可能導致更進一步的曖昧。
雖說羅根看琴的眼神迷死我了(好老套的形容),但以第一次見面而言,筆者感覺那樣的眼神有些過於沈重。雖然我曾想過這或許是為了呼應後續推出的《金鋼狼1》,表示此為羅根對凱拉的移情,只不過後來有經查發現凱拉的髮色似乎是棕髮而非紅髮......移情說破碎,我大哭,因為我真的感覺這兩個角色在氣質上有些許神似,可能是一位是老師一位是博士的關係......
在《X1》中,我認為尤其好的部分便是沒有讓羅根和小淘氣因此鎖死。雖說兩個人之間的化學反應真的不錯,自由女神塔上的互動尤其好看,但也無法否認年齡的差距(即使羅根感覺不care),此外,套一句《金鋼狼二:武士之戰》中的角色矢志田市郎曾說過的話:羅根是浪人。而羅自己也說過自己是士兵,無法永遠待在某個地方。更何況是陪著還是孩子的小淘氣。
說到此就不得不提在《X1》和《X2》給出的氛圍底下,真的讓人感覺X-Men團隊裡裡最好的老師其實是羅根......他給了小淘氣選擇,一次是是否要走,另一次則是該不該放棄自己的能力。他支持她有自由的大腦而不是囿於族群的成見。我認為比起情人,羅根對待小淘氣的方式還是友愛大於激情吧。當然也可能是父愛(?)
2. X戰警二:集結
再來說說《X2》,《X2》的問題就是《X1》和《X3》給人的印象實在太過強烈,導致容易使人遺忘《X2》的劇情。作為首部曲與背水一戰之間的連結,《X2》盡最大程度的鋪墊了琴後續的失控與隨後的悲劇,當然也預示了將於《金鋼狼一》中完整訴說的羅根的過去。然而,儘管這部給出的訊息都很重要,可是將所有有關羅根過去的謎底全都留給《金鋼狼一》去做詳盡的解釋,我認為是其不盡完美之處。
筆者將本部重點擺在琴的死亡。有鑒於獲悉許多人認為羅根在面對琴的死時情緒相對平淡,甚至並未有如同面對自己過去時宛若驚滔駭浪般的心緒展現,相比之下桑默斯哭爸哭媽,真的慘。
但,筆者私認為羅根與桑默斯相對的穩定反而是相當傑出的詮釋。就算羅根遺忘了許多,但他活很久,經歷過戰爭也經歷過死亡,當下的從容老實說並不代表內心的從容,更多的是展現出肉體記憶中對於「死亡」的麻木。他只是因滄桑而學會了讓內心和他所有的變種能力一樣,快速地恢復,可這並不代表內心的傷口就不存在了啊@@
3. X戰警三:背水一戰(或譯:最後戰役)
《X3》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迎合副標的「背水一戰」(The Last Stand),直接讓許多人潦草的犧牲了,嚇死。
倘若看過《黑鳳凰》,就會發現有諸多細節與場景其實遠在《X3》中就已被完善的塑造/敘事過。由於筆者是先看過《黑鳳凰》才接觸《X3》,因此,對筆者而言,若將《X3》與《黑鳳凰》相較,《背水一戰》無疑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真不曉得多年後怎麼會產生出《黑鳳凰》這部令筆者在影廳內懷疑人生的作品。
《X3》很不錯的地方,在於《X1》與《X2》已先將琴的能力為何增幅一事做了很好的鋪陳與說明,所以觀賞起來不會有突兀之感。另外,由於教授在羅根事件(懶人包:羅根你自己去找記憶吧)中便顯示出他對「教導他人控制天賦」這件事的專注與執著,所以後續說了教授其實一直為琴架設心靈屏障這點也不會令人感覺其「黑化」「過於唐突」,反而是《黑鳳凰》中突兀的提到教授讓琴一直以為自己的父母早已身亡,讓人感覺教授其實是為了控制琴而出此下策,並因手段無法予人較小的傷害和達成目的而違反比例原則。
背水一戰與其前作們相比更顯可圈可點之處,在於其對於情感濃厚的渲染力與肉體、色彩的張力表現。雖因諸多原因無法截圖,但羅根殺死琴的糾結,從開始到動作完成時的悲痛,混合著琴艷紅地彷彿焰火燃燒後旋即破碎的姿影,顯得黑暗裡羅根的肩頭白皙的不可思議,痛苦與狼鳴般的嚎哭也讓人心震顫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X3》透過許多細微的變化顯露羅根的心中價值,那便是自由,與選擇的權利。正如小淘氣有選擇是否留下的自由,也有選擇要不要捨棄自身能力的自由,琴也可以有。羅根在知悉查爾斯的做法後立刻對教授以心靈屏障限制琴的能力的行為表示反對,他認為應該使兩個人格都獲得自由,只不過自由的前提是不傷害人,而這是被鳳凰取代的琴所無法做到的,於是羅根才成為劊子手......只不過這似乎預示了羅根永遠無法自由,因為殺了人。即便他是為了使他人能夠善終而殺人,但這便是背負殺戮者註定擁有的命運......
4. 金鋼狼一:起源
說到《起源》,首先要提的是這部的金鋼狼身形,是筆者認為全系列裡最特別的。其非X戰警系列三章節中較偏肉壯的身材,也非《武士之戰》以後的健壯,而是精悍且較強調肩線條膀的身形。此外,這部也比較能自源頭開始探索金鋼狼的價值觀。就其幼年回憶,筆者嘗想其由內而發的善與正義之舉,是否有點”noblesse oblige“的味道在裡頭?但有關金鋼狼的童年細節在電影內敘述較少,只能說是筆者超譯。
另一項值得一提之事便是這是我CP(死侍與金鋼狼)故事開始的地方,即使《未來昔日》過後一切重頭,當年的製作團隊手握死侍卻打出一手爛牌,現在看來還是有滋有味,尤其拉各斯一戰有很多小東西值得討論,像是最初的死侍(韋德)比起槍其實更擅使用的是卡塔那,而他也在本片中說在這大千世界他最愛的便是這兩把刀。萊恩.雷諾斯肩膀的壯碩程度在當時更是完全不輸休.傑克曼,兩人站在一起實在容易讓人眼淚不由自主地從唇角溢出@@
說到起源,不得不提凱拉,作為金鋼狼時間線中第一位與羅根相戀的女子,縱然最後身死,仍能感覺到她貫穿了整部作品,畢竟「金鋼狼」這個名字是從她開始的。她是羅根的月光,也是愚弄他的人,可是最後她還是用自己的溫柔守護了曾溫柔注視她的羅根。凱拉之美,在於其行事即便常為史崔克與私人情感左右,她的表情卻始終充滿一種聖母般的神性,我特別喜歡她在眼神上的變化,尤其是那始終含淚卻不潰堤的溫和凝視,淚水細細地流淌宛若雨絲滑落,很難不惹人憐愛。
《起源》的另一項值得關注之處在於維克多的角色塑造。作為金鋼狼血緣上的親生哥哥,可以感覺其在幼年時期就已對羅根產生了多面向的複雜情感。筆者推測應是其已然知悉羅根(當時名為詹姆斯.吉米.豪利特)為其親生兄弟的緣故,然二者的出生環境截然不同,羅根受盡寵愛,維克多則註定得對羅根低頭,從其開頭稍顯嘲諷的尖酸語氣便能略知一二。
筆者曾見他人指出維克多對羅根的兄弟之情,在童年時的逃難與後續的參軍時期便可見其對金鋼狼的依賴與手足情深。然而,就我看來,其矛盾感應該更深。維克多對羅根,有友愛、有信任,更多的是根深蒂固的妒忌與見不得人。準確來說,他見不得羅根好,畢竟是與自個兒同樣父親的變種人,幼時便已受過愛戴,現在跌到與自己一樣的田地,誰又想見其過得比自己更好呢?更何況,就是與自己永在同個境地,才能永遠陪伴自己、不背叛自己吧。
5. 金鋼狼二:武士之戰
私以為其是這系列裡比較適合單獨服用的章節。《武士之戰》的優點來自其對男女情感的細緻描繪,褪去前幾章對於從相識到相知、相惜細節處理的倉促與粗糙,《武士之戰》以一種較輕柔的筆觸去琢磨羅根與真理子之間細微的感情變化。在用餐部分,更能感受到不同文化帶來的隔閡,同時也刻畫了從隔閡到接受的轉換間,隨之而來的曖昧感與醍醐味。雖然看一個超壯老外出現在長崎海邊實在有些格格不入(
《武士之戰》的另一過人之處,是讓羅根和琴的幻影告別。這不僅僅是與過去交眸、坦承,與接受,更是讓羅根接納金鋼狼宿命的契機:他是失去主人的武士(浪人) ,因他效忠的月光們註定一個個死去,可羅根還是金鋼狼,他是士兵,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他是註定流浪,而非選擇流浪。意識朦朧時的道別,也將屬於羅根信念的最後一塊拼圖拼上:你可以自由,但你不能傷人,如果傷人會傷你的心,那我給你終結與解脫。
本片中筆者最喜歡的段落,是羅根在與真理子睡了的那天晚上,他抱著真理子,卻將轉頭看向他的對方錯看為琴.葛蕾。羅根愛琴,但也害怕琴,這樣的忐忑根源於對自我的不信任與傷人後殘存的自責、痛苦,與哀傷。面對這樣的他,真理子只是伸手撫摸他因夢魘而彈出的骨爪,那個靜中有動的鏡頭給人的震顫實在太大:真理子所做的只是很細、很微小的動作,投射在羅根心上的波瀾卻很大。相對的,羅根的突然發作對真理子而言也只是一個輕柔撫觸就能撫平的微小行為罷了。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部分,則是市郎贈與羅根的武士刀上所刻的「不老不死不滅」。這真是太強了......也是華人觀眾在觀影時比起歐美觀眾更能多體驗到的小小彩蛋。其首次出場時,雪緒曾言其名稱的含義乃是「肢解」,對應到武士刀刀身上象徵羅根宿命的題字,以及後來市郎對於不老不死的渴望,在在證明不要強求與順從宿命的文學主題,此宏觀的主題在古今中外的許多作品中皆被一再提及。此外,武士刀要由雙手去握這點,也可能暗示了那樣的宿命即是羅根的一生所歸,是即使放開一隻手也無法擺脫的、附著於軀體與精神之上的命運。與此同時也呼應了羅根在與真理子之父戰鬥後,將刀劍從腹內拔出的場景。如果說切腹是以死明志,羅根將刀劍拔出,似乎表示他以準備好用「活著」去貫徹他身為「金鋼狼」的意志與信念,在某種意義上,也讓他將已捨棄的金鋼狼身分給取回來了。
6. X戰警:未來昔日
《未來昔日》曾是筆者最喜歡的X-Men系列電影。
會說「曾」,就表示現在不是第一喜歡了。迷戀上金鋼狼後再看未來昔日,老實說沒有初次觀覽時的喜悅,反而夾帶陣陣惋惜與感傷。畢竟事關死侍與金鋼狼的初遇,倘若《未來昔日》將一切改寫,羅根沒加入小隊,那麼《金鋼狼一:起源》的故事便只是枉然,而今細想,就沒初次觀賞時的快活。這也是我為何想動筆寫下感想的理由——在不同的年歲觀賞相同的東西,也許就有不同的體悟與不同的快樂,以及不同的感受。
當初會入坑,其實是因與親友同赴影廳觀賞《黑鳳凰》,結果劇情超可怕(各種意義上),導致筆者看不懂,於是被驅使著去找了X戰警系列的相關電影來看。由於最先找到的是新版,當時的我就這麼喜歡上了《未來昔日》... (...)
如今再看《未來昔日》,感覺其確實是部有頭有尾的作品,只不過羅根到底該何去何從依舊令我感傷。即便Earth10005 似乎讓他仍走不出成為X戰警的結局,但我還是不滿意,尤其因羅根沒能見證琴.葛蕾的消亡。不過最在乎的居然是這個?我真的是好賤的人!(唉)
然而,《未來昔日》亦有其出色之處,尤其在羅根與年輕的查爾斯於機上的對話:
羅根:你在我的記憶裡看到了不好的部分,但也有好的,好比那些X戰警。
羅根:答應我你會找到我們。
羅根:我們會需要你的,教授。
另外則是遇見史崔克時,金鋼狼panic的部分。原諒筆者私心對金鋼狼投以過度細微的審視,雖無截圖,但請讀者想像一位性感的、帶雪茄菸味的彪形大漢,因過度恐懼而眼圈泛紅,甚至雙手握拳,嘶吼著迸射出骨爪的畫面......金鋼狼粉絲真的能忍住不烤秋勤嗎?我想皆是不能。
除此以外,針對單一角色,筆者有想稍稍埋怨的地方——冰人鮑比,你到底是怎樣?(太兇了不好意思) 怎麼會在知悉小淘氣沒陣亡、能力尚在的前提下,且倖存者們都等到X戰警們前來協助後,還不將其告知教授與羅根一行人呢?更何況其後來也表示只要人類研究出小淘氣「奪取」的超能力,就可能藉此奪走其他變種人的變種能力。此說明無疑顯示小淘氣的超能力極有可能是末世是否將愈演愈劣的關鍵,難道只因為她是前女友就可以不管不顧?一定得待到幻影貓無法堅持下去,才決定出發拯救嗎?我真的對冰人鮑比非常失望。末世裡還能把小淘氣捧在心尖裡疼的只剩羅根了,唉,果然世上只有爸爸好(結論?)
7. 羅根
觀看《羅根》前發生了一段小小插曲,由於對於金鋼狼之死有所抵觸,在正式觀賞羅根前我曾先花了一日時間暫停觀影計畫,藉此滋潤一下稍後可能大起大悲的情緒。被我母親發現後
母:你今天不看電影?
我:我不敢看羅根。
母:還有這樣的喔。
還是母:俗辣。
於是為了證明我不是俗辣,筆者最後還是左手摁著右手,無比艱辛地點開了這部電影。
然後在前二十分鐘受到傷害(太脆弱了吧)
本片的開頭前10秒還能令我開開心心地喊Aging like a fine wine,但看到變短的狼爪後,筆者真的不行了......
就我個人而言,本片前段的基調有點類似《武士之戰》。只不過《武士之戰》的痛苦來自單一事件的瞬間重擊,《羅根》則來自漫漫生活導致的萬劫不復。即便如此,我仍喜歡訴說英雄會老、會衰弱的主題,雖然這就是痛苦的主要來源,可我就愛看一個近乎非人的人於神與人的界線內不停掙扎......愛哭又愛看,果然我真的是很賤很賤的人(唉)
看著羅根忍痛將狼爪裡的刀刃拔出並拭乾淨膿血,令我尤其想哭。
亞德曼金屬終究是人工植入的,對身體有負面影響實屬理所當然,這不禁令我思考:人對「強大」的追求,真的值得製造出強悍但內心脆弱的半神人嗎?畢竟半神人的本質仍舊是人。儘管在這系列裡羅根究竟是「人」還是「動物」的主題一直被提及,但筆者私以為做人還比較不堪。
此外,雖然是很短的對白,但塔利班提到從羅根的口袋搜到亞德曼子彈,我叫出來,畢竟《金鋼狼一》早讓我知悉其用途,且那東西現在打下去不是失憶那麼簡單。這也令我感覺這時的羅根是真的想死,只是還為了查爾斯咬牙苦撐qq
這邊大概也回應了《武士之戰》裡關於永生與正常生命的對照,市郎曾以為給予羅根一個如武士般的安息便是最好的談判籌碼,只可惜當時的羅根即便心死但還想活,只是在《羅根》,如果市郎再提出這樣的請求,我想羅根搞不好會答應。
想到這我又想哭了,真糟糕。
《羅根》的後半部令我尤為心碎,可又特別喜歡後半段裡發生的對白,尤其是查爾斯死後,蘿拉有更多精力去觀察,甚至是與羅根交流,可以說是查爾斯的存在讓她願意花時間去審視這個基因學上的父親,查爾斯的消亡則讓她必須鼓起勇氣和父親進行對話,而非持續進行動作上的示意與反抗。於我而言,查爾斯在這部可說是充分展現了一個長者會有的風貌:有點難搞、會抱怨、會搞砸一些事,但很關心你、理解你、愛你、包容你,會說教、也會悔恨。
片中有一段對白令我感觸頗深:
蘿拉:你做惡夢了。
羅根:對......你也會做惡夢嗎?
蘿拉:(點頭)我夢見人們傷害我。
羅根:我不一樣,我夢見我傷害人。
蘿拉:我也會傷害人。
羅根:你得學會習慣這些。
蘿拉:他們都是壞人。
羅根:......都一樣(All the same.)
我想,羅根大概能從中得到一點安慰吧。畢竟孩子的反應最直觀,傷害自己的人當然是壞人。這邊也能看出從《X1》至今羅根想法的轉變,現在的他所說的話有多像查爾斯啊!
這邊對於「傷害人」標準上的參差也顯出羅根(長者)對蘿拉(幼者)的寬容,他們都傷害人,但自己是不可原諒的,蘿拉是身不由己的,即使兩人的狀態如此相似。
除此以外,蘿拉的求生與羅根的求死,在此也成為一種參差的對照。《武士之戰》時,羅根即使心死卻仍渴望生存,甚至在《未來昔日》也曾說過自己是survivor,但是經歷這麼多後,他只想死,這極有可能也會是蘿拉的命運,但無論如何,還沒經歷以前就先活著吧。筆者感覺這似乎就是《羅根》想點出的,具有心酸氣味的傳承,與隨之而來的感動。畢竟傳承的前提是上一代的消亡,正如創造之前必先擁有毀滅那樣。
不得不說父女的塑造真的太好,害筆者半途開始變成水龍頭qq 我很喜歡蘿拉從隱晦開始慢慢慢慢直接的情感表達,對小朋友而言肢體接觸真的是信任的證明,牽手手的段段落更是讓我在電腦前大聲尖叫崩潰@@
開車奔往邊境很有公路旅行的味道,即使是逃亡途中,透過寄宿,與認識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物,也讓蘿拉的心靈有所成長。後來叫羅根休息那段,雖然不曉得是羅根自己倒在蘿拉身上,亦或者是蘿拉稍稍推他一把,讓他可以睡得舒服點(感覺前者可能性較大),但我覺得光是蘿拉願意讓羅根枕著她,就是非常親密溫馨的舉動了。即便後來蘿拉決定自己開車的部分讓我笑出來,太名偵探柯南了吧,你是在夏威夷學過開車嗎?(還真的就讓他開到他朋友那邊了==)
另外也想提提這段堪稱本片內最經典的對白:
羅根:聽著,你不需要在戰鬥了。別成為他們所希望的那樣。
蘿拉:爸爸......
羅根: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啊。
即便《死侍與金鋼狼》已經把這段糊我臉上四次了,但真的看到還是會哭,筆者真恨自己是個愛哭的人@@
就像查爾斯說的,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才叫做生活,羅根還有時間,應該停下來感受,但是查爾斯,他真的沒有時間了......不過在最後一刻可以像個普通人,像最開始的、無憂無慮的詹姆斯.吉米.豪利特,我想羅根也是死得其所。
另一方面,這興許也是對蘿拉有機會感受到「家」與「家人」的感慨吧。此段感覺也回歸到《金鋼狼一》與《X戰警系列》內羅根一直試圖證明的事:他不是動物。而這也是他一開始留下亞德曼子彈的理由:記住自己是誰。體內的金屬讓他強到非人但他始終是人,蘿拉也是。她還小,但她是人。
最後,我想談談被蘿拉回過頭,重新擺成X型的十字架,這真是太過分了......(是好的意思)(也是我還在哭的意思)
就算眼淚不斷,也還是很喜歡這邊搭配了《原野奇俠》裡的對白,去為羅根的一生劃下句點。當山谷裡不再有槍,表示其一生背下的殺戮總算終結——命運的終結。當然也不能說永遠沒有槍響,畢竟有對峙就有殺戮,世界就是永無止境的對峙,但沒有人可以找到那同樣熟悉的槍響了。
意外之喜是筆者發現自己喜愛的歌手Johnny Cash(唱佛森監獄藍調那位)的另一首經典曲The Man Comes Around 居然被播放於羅根的片尾名單中,這......這是要我就此躺在這裡嗎@@
一邊哭一邊聽的結果,便是發現製作團隊似乎刻意沒播到歌詞最後描述天啟四騎士有關「死亡」與隨之而來的「地獄」的段落,而只停留於前投描述「耶穌」降世以己身救人的部分。也許,我是說也許,這也許是在說羅根便是那個身不由己的彌賽亞以身殉道......這好像,好像讓金鋼狼與死侍有些過於般配了@@(畢竟死侍自己講自己是漫威耶穌......)
後來細想,也許《羅根》的片名之所以作「羅根」(“Logan” ),大概就是想表現這是他自一個絕望的人(詹姆斯.豪力特)的殼底下,依然冒出頭來的、屬於英雄金鋼狼「羅根」的溫柔之處。
拯救是X-Men們一直在做的事,至於羅根,God damn he is THE X-Men.
~以上,感謝觀看到這裡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