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之月」是「被雨水隱藏的月亮」,也用作比喻「眼睛看不見的事物」,在這個同名的作品裡,講述的是偏見、歧視與虛偽——存在偏見與歧視,主因並非存在惡人,而是無知與盲目,僅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視為事實的全部,往往是沒有惡意的惡意;存在虛偽,主因通常不是想得到什麼,而是不想失去什麼,不想再受傷害,然後把心中所想埋藏在深處,再也不拿出來。
圖/雨夜之月
--
其中一個雨夜之月,在於女高中生咲希的秘密——身為女孩子,他喜歡女孩子。
他一直暗戀教導自己的鋼琴老師,所以當聽到老師說「懷孕了」而且辭職結婚後大受打擊。他一直不敢告白——女孩子與女孩子的愛情不是主流,也未必被人接受,因此他埋藏自己的心意,誰都沒有說。他把這次失戀埋在心底,卻無法忘記。
另一個雨夜之月,是新來的女高中生奏音,也是咲希之後在意的人。奏音剛開學就被班主任「特別關顧」,故意走到他的旁邊,向全班表示他是一位聽覺障礙人士,要求全班好好照顧他,特別是坐在他旁邊的咲希;然而奏音不但不領情,公開表示「自己不需要協助」,還直斥其他同學的偏見,初開學就給人冷酷無情的形象,令人難以接近。
奏音在之前已經在咲希心中留下了印象,現在成為同學,和被老師私下要求照顧,兩人的緣悄悄結了下來。基於緣份和好奇,咲希婉拒老師給予的,以聽覺障礙人士為主角、以「賺人熱淚的戀愛喜劇」為賣點的漫畫來「認識」奏音,而是看聽覺障礙相關網頁所分享的真實案例嘗試理解奏音。看到網頁所說的與自己的想像有很大分別,令他知道只有實際體會,才能讓他對奏音的處境不止於幻想。
與奏音相處期間,咲希拿出真心,而奏音感受到這份真摰,兩人的距離越走越近。距離越走越近,看起來親密無間,實質有難以察覺、被埋在深處的感情——咲希不止把奏音當成摯友,奏音似乎不這樣認為,而咲希基於害怕,始終沒有把理應正常不過的心意說出來——當奏音擺出結婚的手語有著「一男一女」的含意;當奏音向咲希表達真摯的感謝,也是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奏音不把女孩子視為戀愛對象,那怎麼辦?」,這個念頭,在咲希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
圖/雨夜之月
如果有一位同學有聽覺障礙,那在之後提起他形容他,第一時間說的通常不是性別、性格或者是什麼事跡,而是「有聽覺障礙的同學」;如果有一位同學是同性戀,那對他之後的印象,就是他的性取向。如果同學是異性戀,對他的第一形象不會是「異性戀」;如果同學身體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對他的第一印象不會是「沒有什麼特別的身體」——視為普通的話不會被提起,不視為普通的話,有時不至於代表全部,卻是重要的部分。
所以成為被雨水隱藏的月亮,是因為他們想普通地生活下去,也是漫畫開首時,咲希的獨白:
「我不期望發生特別的事情,一切維持在「普通」就行了,我只想「普通」地變得幸福……」
「只是如此而已。」
圖/雨夜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