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沒有過別人的經歷,就不該輕易做出評論。」
而有些事情不需要傾身經歷也可以預見,但是要參與其中才能說得更有說服力。
說句實在話,我對電繪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還是那個問題,所有複雜的、重複性的物件全都用筆刷或材質快速完成。
光影也是隨便刷一層底色然後用圖層去調合成模式、塗抹工具、任意變形等等。
這對我來說早就超過「畫」的範疇了,而實際使用之後,也確實如此。
我就是不喜歡這種東西。
再說白一點吧,這跟AI繪圖有甚麼差別?
反正都是電腦再幫你做效果,只是一個是打字一個是拿筆在撇。
這也是我之前一直都是手繪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對AI繪圖沒有很反感,或者說這種反感早在電繪時代就在心裡罵過了。
但手繪也不能完美的解釋這個想法,
因為也是存在用不同的物體當筆(Ex.衛生紙、棉花棒)來做出不同的筆觸效果;
或者用一些毛刷來噴灑顏料做出星空等技法。
那對我來說也稍微脫離了「畫」的範疇。
日本有個摺紙大師,叫做神谷哲史。
基本上能將一張紙變成任何動物、物品、形狀。
而我覺得他最厲害的地方是他的作品都有一個限制。
那就是「只能用一張正方型的紙,而且不能裁剪、拼貼。」
正因為有這種限制,才讓他的作品更具價值。
畫圖也是如此,正因為是手繪,沒有了圖層、筆刷、塗抹、Ctrl+Z,畫圖這件事才有價值。
而在電繪上做這種堅持則毫無意義,比如堅持只用一種筆刷、堅持不開圖層...等等。
沒有人在乎,都電繪了卻不用這些工具,人家只會覺得你腦子有問題。
但如果一切毫無限制,那是否複製、貼上也能被稱之為創作。
畢竟,所謂的筆刷,也不過就是大量的複製貼上。
說了這麼多,但我之後應該還是會繼續熟悉電繪。
不過那也只是為了能更熟練的修改一些AI繪圖產生的錯誤,
更或者說遇到一些無法簡單修復的錯誤時可以接重新繪製。
▲AI生成
▼筆刷修復
現在甚麼事情都越來越方便了,一個人能做到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
看似一切都將趨近於完美,但其實是一切都更靠近終結。
這是一個廉價的時代,而未來,一切只會更加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