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輕小說《裏台北外送》心得

魚子壽司 | 2024-05-03 08:08:07 | 巴幣 546 | 人氣 307

(劇透,請看完作品再看)

作者在後記坦言曉萍的煩惱就是他的煩惱,把自己的煩惱寫進去,讓這個故事變成黑色喜劇的原因是希望得到共鳴,希望與他有著同樣煩惱的人,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這個坦然的後記讓讀後感寫著寫著就很容易變成抒發感情的文章,「有所共鳴」真的是一件有趣的事。

如果寫出一個與作品完全相反的故事,那故事可能長這樣:努力不懈和運氣的眷顧令主角有所成長,就算結果是失敗也好,他得到了寶貴的經驗與得著,他的經歷與身份得到眾人的認同,是一個即使失敗都能獲得尊敬的人——失敗與挫折固然可怕,不過心靈雞湯那麼好賣的原因是「失敗與挫折過後總是會有得著」的概念真的很好用,「沒有得著/累積」會讓所有事情看起來沒有意義,放在被消耗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會變得苛刻的生命裡變得驚悚,心靈慰藉有被需要的傾向,被認同的感覺真的很棒。

可惜的是有些事情做了出來就是白費力氣,得著或累積沒有就是沒有,或許這是環境使然,運氣不好實力不夠,又或許只是事情就長這樣,無論如何都難以否認無用功的事實——介紹自己時別人感覺到無用的氣場,拿不出值得別人認同的身份或事跡,被社會殘酷否定,自己做了很多努力與嘗試卻沒有累積,依然站在沒有開始,也不知道如何到達終點的起點,白忙一場。

這個過程與結果就像看煙花,也是《裹台北外送》的比喻,以為每次都燦爛無比,滿心歡喜、花盡心力嘗試去佔一個位置。有些人佔到好位置,有些人中途覺得不對勁而選擇離去,有些人抱著「或許再撐一下就可以」的不肯定心態在擠擁的人群中繼續尋找,或許他們都能找到一個位置。

在眾人找到位置,滿心歡喜等待煙花的綻放,天氣卻令煙花看起來不太漂亮,又或者本身就不太漂亮,只是自以為的美好。煙花放盡,餘下硝煙味,然後呢?心裡懷著「就這樣?」的疑問,帶著難以言喻的失落考慮黯然離去還是苦苦等待不知道是否存在、不知道何等模樣的煙花後續,只在於無法否定的可能和捨不得。

這種煩惱可以用「浪費時間」四字來形容,轉換跑道還是可以的,那就有可能拿出別人喜歡的身份。只是有如曉萍那個被摔破的馬克杯,不是眼前的事物就沒有意義了,儘管其他人不明白到底有什麼好執著,自己也不好意思說出口,但這是自己實在的感受。結果不知不覺身在不上不下,被稱為「浮沉」的處境——自己擁有的是不太值得自豪的身份,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又捨不得、不情願捨棄過去,即使過去其實沒有累積和得著,但真的捨棄了那就是真真正正沒有了,亦很固執地不想放棄。

曉萍面對的選擇與經歷實在比現實有趣多了,但本質是一樣的:選擇回歸平常,只把這些邂逅當成某個有趣的回憶,還是投身偏離普通人的現實,與社會背道而馳、被遺忘、看似重要卻不重要、微不足道的角落,成為所謂的無用之人。

無論選擇哪一邊,看起來都會杜絕另一邊的可能,至少看不到兩全其美的結果,就算看到也大多是騙人的,只是被騙了很多次都不會長進是很正常的事,後悔和失落看似是必然的事。

為了避免這份後悔和失落,故事出現了「完美過程與結局」的劇本,也是否定所有可能,只打開唯一正確道路,非常符合人類願望的做法。代表這個願望的是一條讓所有事情都黯然失色的中國龍,相當霸道、強勢,但在一些人的眼中是為美好願景的神物。

對身陷浮沉的人來說,這是一條救命稻草,亦的確有不少人抓著這條救命稻草,希望神龍能夠帶領他們看到前所未見的美景。至少在這裡,神龍不是謊言亦不完全是惡意,它的確是某些人的救世主,至少讓自己好過一點。

可惜又不太可惜,憤世嫉俗、自怨自艾的人實在不太喜歡這種杜絕其他可能的劇本,雖然沒有失落與失望真的很吸引,但是心中還是無法磨滅對「可能」的固執,結果曉萍選擇停留在浮沉之間,即使「可惜」但心甘情願,可能某天還是要選擇但現今苦苦掙扎的過程。

這種想法無疑是天真,可能是一種拖延,原本所謂「還有救」,變成回天乏術的過程,但心中還是有希望「沒有人期望會發生、痛苦大於收獲、長期處於流動、變幻萬千不可預定的狀態」是有意義的願望,希望自己即使失敗,即使做了很多無用功,缺點被正視後亦被認同與包容的願望。

如果這種社會真的存在,那應該是充滿缺點但溫柔的社會,或許能夠散發另類色彩的社會,就有如讀了三個學位但對工作無用,沒寫書三年再拖稿一年才寫出一本書的作者,即使自損充滿缺點亦能寫出《裹台北外送》這個作品,儘管走繞路、無用功,或無人知曉的失望與憤怒無法被忽視,還是能夠被認同,產生意義。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