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內容稍微劇透,如果在意會被劇透請按上一頁
這部推理小說的特色是存在「犯人」,但是不存在「兇手」。不過,犯人的行徑對現代網路隨便就能炎上他人的環境來說,造成他人「社會性死亡」就精神上來講更是生不如死。儘管犯人的動機是對社會體制的一種對抗,然而透過捕風捉影的情報、刻意製造的畫面證據、對他人不爽的報復心理等,對一個無辜的人潑髒水又讓他背上莫須有的汙名,實在無法讓人認同。總之,這部作品的大意是一群人原本有機會透過集體面試一起錄取,但是公司突然告知只能有一名錄取者,導致後面一連串的故事。整體來說,這部作品讓人反思了幾個問題:
一、面對認知作戰:好人也是會被當成壞人
「部分真實」與「模擬兩可」用最近比較流行的話來講,其實就是「認知作戰」。試圖讓受眾認為自己對眼前情報有足夠認知和判斷能力,實際上卻是利用「無法認清事實全貌」的情報使人「誤解」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一個這輩子都認真過活的人,被他人嚴重誤解的時候,如果內容又涉及到諸多科學事實的證據,除非能嚴謹的找出其中資訊關聯性上的矛盾,否則根本是百口莫辯。人生這輩子,我們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有被誤解的一天,真的發生時該如何保護自己與理性的說服他人,或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例如:過去透過社群媒體告白的學生,如果哪天因為MeToo風波被過度解釋成是「不當追求」或「性騷擾」的時候,他該如何證明自己當時僅是因為喜歡對方,而沒想過要傷害對方?
二、每個人都會犯錯:價值觀有對錯嗎
《鋼彈0079》登場的夏亞有一句經典的台詞:「真不想承認啊,這是我太過年輕而犯下的錯。」(認めたくないものだな、自分自身の若さゆえの過ちというものを)有些年輕時的行為或想法,隨著年齡增長與對世界有更廣泛認知,回頭看可能會發現過去自己的想法不夠全面,或者所做的事情放到現在是不應該被原諒。但是,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錯,重點是要能夠從錯誤中學習。不過,這個社會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多數人「寬以待己,嚴以律人」。例如:我們都能認同小學時的偏差行為(例如:喜歡下載盜版)或想法(例如:無法反駁他人就想靠暴力),不能代表他成年出社會後還會如此;但是,我們卻很難接受一個成年人,因為幾年學習而改變想法,反而會認為該成年人的想法不可能說變就變(例如,隨著許多國家開始視核能是綠電與相對乾淨的能源時,面對缺電的隱憂從反核變為挺核有什麼錯)。價值觀的改變是動態的,習慣的改變也是動態的,我們用別人的過去來評價一個人,某種程度其實就是忽視別人的現況與未來性。
三、優秀只是條件之一:機率、運氣、主觀偏好是不可避免
犯人對抗體制的主要動機是不爽優秀的朋友,在面試前置階段就被篩選掉,而不夠優秀的自己卻能參與最終面試。因為這樣的結果,犯人認為其他參與最終面試的人肯定也不優秀,因此找了這些應徵者過去的負面消息執行讓人社死的認知作戰。但是,在僧多粥少的徵才環境底下,「機率、運氣、主觀偏好」都是無法避免的。「公司會努力包裝自己吸引人應徵,面試者會努力包裝自己來得到公司青睞」,當每位應徵者提供的資訊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時,過濾和篩選應徵者的過程,考量的就不會僅有能力。但是,不可否認,能力之外的特質不免會有主觀偏好,像是會挑選覺得跟其他同事比較合得來的應徵者。最後,如果在各種評價層面都平手的情況,能不能錄取完全就是運氣問題。
許多年輕人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身邊的人馬上就找到工作就感到焦慮,或者因為自己面試很多家公司都被刷臉而感到挫折。但是,有時候問題不在於能力或個性,可能單純只是因為篩選的機制導致錄取率低、人事的主觀偏好或者運氣不好。換言之,找工作或找人才不存在所謂的「公平」,能夠被錄取不全然因為你是最優秀,沒被錄取也不全然因為你不夠優秀。
四、結語
總體來說,這部作品並非單純的推理小說,內容蠻貼近社會寫實,能夠談及的社會議題層面很廣。當然,應徵者之間的競爭關係,或者公司面試人才的做法,不見得會那麼極端。不過,這就像作品中提到的,透過單純考試錄取工作的人,大概無法體會私人企業應徵時的競爭壓力。社會上的公司百百種,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和應徵模式都有,有時心中理想的公司,進去後不見得這麼美好。有時放下對某些事物的執著或執念,反而能夠發現另一片天。如同作品中因為背黑鍋而自願放棄應徵錄取機會的男主角,後來的成就與滿足感並不見得輸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