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後繼無人?! 高質感M-ATX機殼NZXT H400i 不專業開箱及歷史分享

多嵐 | 2022-07-16 13:47:31 | 巴幣 1012 | 人氣 426

各位巴哈的PC愛好者~大家好! 我是多嵐~
今天跟巴友分享的是一款在2017年,由NZXT發表的H400i
大家或許會很好奇,都2022年了,還在開4、5年前的機殼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至於理由呢,會在後面會娓娓道來~~~

講古時間

要介紹機殼歷史上,經典之一的NZXT H系列要從H440開始
其實更早還有H630、H230、H2…但礙於篇幅就不多做介紹
(上圖為NZXT H440)

簡單方正的外型、高質感的做工還有良好的擴充性,深受玩家喜愛
後來又出了S340,雖然掛S著開頭的,但其外型跟內部很多設計
與後來我們認識的H-series更相近,所以算是有不小的血緣關系XD
(上圖為NZXT S340,它有兩版側透,全側透和開窗式側透版)

然後就到了17年,發表了全新的H系列

當時推出的整個H-series包括了:
大(h700i標準atx中塔)、中(h400i 4槽matx)、小(h200i 2槽itx)

主打就是一貫方正簡潔的外型、還有主打的智慧控制盒
擁有機箱降噪效果的風扇智慧調速及燈控配合自家的CAM軟體
能方便管理從硬體到周邊設備的狀況~不論是17年,還是現在22年
都是相當先進及實用的功能,使用一段時間下來,跟筆者使用過的
其它板廠軟體相比(如:msi的dragon centor、asus的Armoury Crate…之類)
CAM軟體的穩定性也算是很好的那類。


開箱正文

接下來切回主題,介紹本次文章的主角 – 當時家族中的老二 H400i
招牌白紫色的外箱~外箱的封面設計真的很好看(很合筆者口味)

打開後,拿出機殼本體,由於我買的二手所以沒有膜可以撕QQ

機殼前臉部份
前面版正面為一整塊素面的設計,烤漆質感良好
下方有低調的NZXT字樣(因相片中光線甚至看不到NZXT字樣)
進風處在前臉兩側,各有長條形的進風口,且並非完全平行於側面
是有微微向內的角度,筆者推測是考慮到便於拆裝側透所做的設計

拆下前面板後,可以看到內部設計和細節
支援12cm*2或是14cm*2的風扇及包覆完整的前濾網
可以看出風扇離前方面板還有不小的距離,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進風

濾網的上方有卡扣鎖定、下方有卡榫定位
輕壓卡扣向前上可將前濾網拉出

拿下前濾網後,可以看到前方預裝兩顆Aer F120mm風扇
14cm及12cm風扇的孔位都可以上下調整,前風扇架也能整個拆下


上方I/O部份,提供2個 USB 3.1 Gen 1,1 個音訊/麥克風
只有一個開機鍵和硬碟燈,沒有重啟鍵和燈光控制鍵
2017年,有C口的主板機箱還沒有普及,這樣的配置算不錯了

上方有黑色的磁吸式濾網,風扇支援度跟前面一樣12或14*2
孔位有向外偏移,但前後無法微調,為固定位置

看到機殼側面
有大大的招牌擋線板,上方CPU 8Pin開孔為長條型
電源分艙平台上也有開孔,方便前板IO線材及顯卡線材安裝
分艙平台側面有一個快拆式2.5吋硬碟位,前方也有留穿線孔

前方擋線板是可以前後微調的,有三個位置可以選擇

側面2.5吋硬碟快拆設計

側邊上方有預裝燈帶,後方也預裝一顆Aer F120

前方風扇安裝位內部約有3-4公分的空間
(受擋線板安裝位置決定)
要裝水冷排的空間還OK,但要夾漢堡就不太行了
水冷管線可能也只能走上面的空間

側透玻璃為開孔直鎖式,鎖孔外圈有橡膠包裹

後方PICE擋版為標準的MATX四槽,配上手轉螺絲

下方也有電源架的設計,也是配手轉螺絲(跑焦了XD)


機殼背面理線空間
上方的智慧控制器,右邊兩個2.5吋硬碟架
CPU、MB、前IO走線部分,皆有理線軌道和魔鬼沾束帶
幫使用者都想好線材怎麼走的,對理線沒概念的人是蠻方便
(但是有一些些小問題,後面會提到)

智慧控制器特寫
分別有兩個輸入,電源和主板控制信號
以及一個LED輸出、三個風扇輸出

CAM軟體介面
功能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控制盒透過USB2.0連接主板進行控制,並使用SATA供電

前板線材也是整合在一塊,不用一個一個插

前板USB3的線材為扁線設計(這頭怎麼沒有也是紫色的)

前面提到,預裝的理線軌道雖然方便,但也限制了自由度
以及部分較粗大或扁線寬度較寬的線材不好放進軌道中
有以上問題的使用者,只要鬆下固定螺絲就能卸下理線軌道
(仔細看軌道側邊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有開孔,方便線材穿入)

最後就是隨附的配件
包括基本的螺絲組、束帶、另一條燈帶及其延長線

介紹完機箱本體
就是要來實際把主力機上的東西移過去啦~
配置如下:
主板:msi-b550m-mortar-wifi
處理器:ryzen-r5-3600x (4.6ghz 1.25v)
記憶體:xpg spectrix-d50-ddr4-3200  8g*2
顯示卡:asus dual-rtx2060-o6g-evo
儲存:sys: kingston-kc2500-500g nvme-pcie-ssd
           data: kingston-a2000-1tb nvme-pcie-ssd
散熱器:thermalright assassin spirit 120
電源:montech gamma ii 90plus gold 650w

背面(因為之後想換電源就沒特別理線)
加上扁線走軌道其實沒有圓線好走,也不太想拆
就稍微喬一下,放的進去,固定好,一根束帶都沒用
這個機殼理線難度不高,主要是原廠設計的不錯
所以縱使背面理線空間不算大,但還是可以輕鬆蓋上側板
之後換全模組電源+訂做編織線應該會更好

然後就可以開機點亮啦~

放回自己DIY的小架子上

應該是當學生最後一年的桌面配置了
(說實話跟舊租屋處小了很多,但小反而不會放雜物在上面)
希望明年論文可以順利產出,順利畢業

同場加映,DIY顯卡支架
自己用solidworks簡單畫下,再3D列印出來
上面黏片軟墊、下面我有開可以嵌磁鐵進去的槽
就可以上機啦~不然還是怕顯卡太重

完美的剛剛好~


總結一下

關於為什麼會特別在22年選擇這款機殼呢?
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筆者本身比較偏好小巧的電子產品
但itx主機成本較高,散熱和擴充性上限制較嚴格
故m-atx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方案,但現今
隨著處理器、顯示卡功耗上升,高端的m-atx主板也越來越少
為了塞下足夠的供電及散熱模塊,零件大多都往巨大化發展
現在常見能帶高端cpu的matx板就剩asus tuf和msi mortar系列

所以主板少了,自然廠商在matx機殼上的發力,也越來越少
現在存在市場上主流的matx塔式機殼大多都是入門款
從設計、用料、做工大多可以說是能用,但不怎麼樣
中高端比較能選的可能就酷媽的NR400、S400兩兄弟
再來就是定位比較不是主流或外型比較特別的
像是追風者家的Enthoo Evolv matx系列
Antec家也有些能選的matx機殼,可惜不是筆者的菜

故在翻遍整個matx機殼市場後,無意間看到了h400i
就被他簡潔的外型和質感深深吸引,但畢竟是停產多年
市場上有庫存也不是我想要的白色,就這樣打滾了一年多
在22年的7月,終於讓我有幸入手這咖h400i
也要謝謝這位賣家,保存的這麼好
不但盒裝配件完整,價錢也合理。

最後謝謝各位看完這麼長的一篇開箱文
這是我在DIY PC寫的第一篇開箱文
有介紹不完整或錯誤的部份還請廣大巴友指錯

我是多嵐~一個熱愛DIY PC硬體的小小電機碩士生
希望以後還有更多機會,帶給大家更多有幫助的開箱文章


創作回應

真感思客
卡準GIF不錯
2022-07-27 11:11:41
多嵐
謝謝~
2022-07-27 11:16:3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