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我的心理諮商18歲了

jns | 2022-07-12 08:17:48 | 巴幣 2 | 人氣 114

自17歲開始碰心理學、哲學變開始了自我諮商,因為沒有去考證照所以我不會主動替其他人諮商,除非是剛好遇到的,近年來因為心理疾病自我諮商幫了我很多這也是我跟一般病人不一樣的地方。

有思考不一定是好事
最一開始的諮商總是去找源頭,先是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接著去找原因,所以很多諮商書籍都是在朔源,然而諮商到後來發現朔源其實只要知道就好,不需要去追根究柢,因為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心理上其實很多情緒垃圾,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但重要的是知道那是垃圾並把它丟掉,如同你不會去翻垃圾桶然後去了解每一樣垃圾,因為這樣做無意義也浪費時間,以至於一般人就像丟垃圾一樣拋諸腦後,但有碰一點諮商的人卻會在意每樣垃圾,其實就只要把它分類成不重要的垃圾就可以別管它,為什麼可以別管它,因為把它忘了就是丟垃圾。

朔源很多時候是挖出自己不堪的記憶,當知道後就好,當然這對心理諮商師是重要的資訊,也是痛苦的根本,但諮商應該是隱密的,某教會的諮商是群體諮商,諮商者還可能只是剛見面的普通人不是諮商師,這種很隱私的事情不適合在大眾面前公布,所以我剛接觸過某教會時覺得他們像工廠,把諮商搞得很粗糙,沒有人需要把自己的痛苦與醜態公諸於眾。

當一個心理問題朔源後就是找出解決辦法,而不是再追根究柢,不用去想當初對方為什麼這樣做等等,唯一的方式是處理問題或遠離問題,很多心理疾病都跟家庭有關,原生家庭糟糕就只能盡可能的與其拉開距離,所以自立自強才是重要的,原生家庭算是一種環境問題,當有能力賺錢後建議到外租屋給自己空間與時間,減少一些心理壓力。

然後是自我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其實諮商這麼久對於自我了解其實也是一樣知道就好,身為一個人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控制自己、也很多時候其實我們不用控制自己反而更好,如同呼吸不去控制才會順暢,去在意每一次呼吸反而心累又不自然,雖然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舉止,但很多如內分泌、腸神經系統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包含感情的交感神經,我們能做的只是慢慢改善如良好的作息與飲食來改善內分泌問題,吸收一些益菌改善腸道平衡等等,所謂的知己就是要知道自己但不是要控制自己,去知道哪些自己能控制、哪些無法控制,對於自己無法控制的部分就尋求醫療管道,自己能控制的才能自我改善,一直去糾結在無法控制的問題只會讓人陷入思考的迴圈。
要解決問題首先是要知道問題然後解決,而不是去挖掘問題來製造自己問題,這是很多人的思考迷思。

很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真的不用去太過了解,如同你不會去計算每次呼吸所產生的熱量與每一個動作所消耗的能量,特意去計算這些只是耽誤行動,該要了解的是自己的狀態,注意到自己多久沒洗澡了、今天是不是焦慮了、今天的氣溫是不是該穿外套了。
對於我來說發現很久沒洗澡了就是憂鬱症肯定發作了,對於今天感到焦慮就是還有救可以先找自己的興趣或外出走走轉移注意力,對於是否該穿外套就是對於環境變化也要讓自己有所應對。
諮商不外乎就是發現問題然後馬上處理,在每一次的紀錄下,察覺問題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也都會進步。

諮商總是從細小的事開始注意,所以心理諮商不一定只能解決心理問題,對於我來說喉嚨發炎的前兆就是後頸感覺到緊緊的,之後過一兩天就會喉嚨發炎,有了經驗後在後頸緊緊的時候就多補充水分、多休息,讓感冒可以不藥而癒,或者流汗過多後身體感覺有點疲軟,這時候對我來說是一種電解質不足現象,就是該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了。

也因為心理諮商總是從細小事物開始所以對於自己細小的情緒變化可以很快察覺、很快處理減少情緒的壓力堆積,也能在心理創傷後快速復原。

當然當巨大壓力或嚴重的心理創傷自我諮商很多時候已經沒辦法處理,就是需要專業的醫師協助,自我諮商能夠做到的就是在康復過程對於一些變化能夠察覺進而處理讓康復過程更快更好。
正因為自我諮商可以體察自身微小的改變與異常,因此對於心理疾病的病識感也比一般人敏感,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異常了所以才會有病識感,才能盡早處理盡早治療。

諮商在自我諮商時紀錄是重要的,我個人是用手寫來減慢自己思考速度,藉由不斷累積的自我描述,來察覺自己感覺的不同,再用經驗來分類哪些是異常、哪些是好的、哪些可以改善、哪些無法處理,漸漸地累積。漸漸地提高病識感也不僅僅是對心理疾病的病識感、就連感冒也可以提前察覺。

接著是心理諮商,諮商的時候其實在剛見面時就已經開始,怎樣的動作、語言才不會讓對方感覺到壓力,以及每一句對話如何卸掉對方壓力或轉移注意力,聆聽是重要的,而要怎樣才能讓對方放慢思考速度也是一種技巧,緩和的語速、與輕巧的動作,與適時的回問反饋,讓諮商時對方思緒更完整、情緒能放緩,以及感覺到對方的一些心理要求時盡可能地滿足,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人會在言語中反覆重申,就該看看環境中是否有讓對方不安事物予以排除就能給對方安全感,而緩慢的步調也可以給人一種安全感。

有很多時候我的諮商在對方不知不覺就完成,在一開始意識到後就馬上進入諮商模式,然後避免讓對方產生壓力的話語、再將對方的話語用換句話說的方式用不同角度切入卸掉對方壓力,接著轉移注意力與給予安全感,近期算是有碰到兩位其中一位一直暗示有自殺的可能,在卸掉對方壓力與不安全感後,隔天就回歸正常回家了。

很多時候心理問題只是壓力找不到出口或者思緒卡住需要給予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有了出口與新的想法壓力自然就沒了。

關於生命線專線的一些事情,一般來說電話能解決的是最好,如果是重大的會通報,但個人經驗會先經過幾個禮拜的轉案到地方社福機構才會跟你接洽,之後又會去安排地方衛生局與諮商師可能又是幾個禮拜,我個人經驗是先等三個禮拜然後有人接洽後再等一到兩個禮拜就會有衛生局安排諮商,諮商八次每周一次,每人每年可以免費諮商一次。

無論是諮商師或者是心理醫生,我們都有選擇權,畢竟是人,有些人就可以良好互動、有些就是無法,醫生、諮商師不是上帝但他們的確是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

雖然我過去曾經擔任過心理諮商志工但現在我不是,我沒有義務要提供諮商服務,所以不要找我諮商,最多是可以幫忙尋找治療管道,但如果剛好碰到我倒有可能順便替人諮商一下或者幫忙就醫。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