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羅馬軍團的軍糧MRE

帝國人 | 2022-05-25 07:41:49 | 巴幣 8960 | 人氣 4434



(一、)羅馬軍團的後勤

即使在帝國時期,羅馬人還是對軍事生涯保持著讚許的態度,對於羅馬的男性來說,軍旅生涯不但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 (至少在帝制以前),還是一件往政治舞台上展現自己的最快方法,無論對於平民還是貴族,加入軍隊都是一個生活上的保障,在早期的羅馬,當兵是一件有錢人才能幹的事,家中沒有足夠財產的人家只能在共和國早期軍隊中充當最前線的游擊散兵,手裡只有數把標槍跟一面盾牌。可以說在共和國時期,也就是在漢尼拔入侵以前,羅馬所面臨到的戰爭的烈度都還算低,亞平寧的小農地也可以支撐這種家產制度公民兵制

共和國時代的軍隊

對於共和國來說當兵是一件榮耀的事,然而在漢尼拔入侵義大利後,大批土地被焚毀,不然就是被元老院所併購,以小農為主的亞平寧半島農民當然受不了,紛紛變成了 "無產者" ,或脫產者,馬略改革後,這些人紛紛加入了軍團,武器裝備也由國家提供,而為了弭補這一個巨大的開銷,共和晚期的軍事掠奪變得極為頻繁,比如在羅馬盪平小亞細亞的加拉泰凱爾特人時,幾乎就把人家的金庫給搬了回去。在越來越頻繁的遠征與大量過剩人口加入軍隊的情況下,羅馬士兵的飲食與後勤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勞師動眾的侵略,更需要良好的後勤

對於一個生活在共和國末期的人來說,加入軍隊不但能混一口飯吃,還有不少油水可以撈,而對於非本國人來說更是如此,也就是行省民最想要加入軍團,因為羅馬人與拉丁人 (除卻羅馬疆域以外的義大利人,後者在同盟戰爭之後獲取公民權) 都享有公民權,而行省民沒有公民身分,意味著必須要繳納更高的稅款,對於政治也幾乎無權過問,而羅馬仍然開了一個窗給他們,通常服役 25 年左右,該行省民就成為了羅馬公民,可以代代傳給他的子孫,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入這個高效的戰爭機器當然是有利可圖的。

羅馬人的補給在當時世界上是相當先進的,相較於不擅後勤的希臘人,羅馬人更能打持久的硬仗

而要維持這麼一台強大的戰爭機器,沒有一個良好的後勤很容易讓大軍的調度都出問題,歷史學者波利比阿 (Polybius) 曾記錄到,迦太基漢尼拔軍隊的後勤時常供應不上,經常出現壞血病的症狀,相對的羅馬人雖然還沒有意識到吃柑橘類可以防止壞血病,但是羅馬人習慣吃蔬菜跟吃醋,提供了羅馬人一定程度的維他命C,羅馬士兵攝取的熱量要略低於 20 世紀乃至於現代的美國士兵,美國士兵大約每日消耗大約 3600 卡路里,羅馬人的體型跟身高的問題,注定了這個熱量會比較低,至於到底吃甚麼,除了穀物是必備的外,其他則沒有一個徹底的統一標準。


(二) 古代士兵一天養分要多少

曾經有個故事,出自於猶太人的法律文本名為 "Midrash" ,故事是在說一位羅馬母親向教官陳述自己的兒子體型魁梧,很適合加入軍隊,但教官嚴格的衡量下,還是判了那名兒子不能入伍,羅馬的軍人標準在當時世界上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一般的羅馬公民身高差不多在 166~172 公分左右,而士兵要比這個身高還要高出一點,而騎兵在羅馬的徵選更加嚴格,要高達 180 公分以上,撇去騎兵這種精銳兵種,絕大多數的羅馬士兵要求身高其實跟營養需求很有關係,除了身高外,個人的年齡也與養分供給有關

通常羅馬士兵會比市民再高出一顆頭,大約 170cm 左右

羅馬帝國時代的軍團士兵的平均年齡接近 30 歲,一般來說一位成年人的新陳代謝會因為年長而開始衰退, 30 歲、170 公分、體重 66 公斤的羅馬士兵,每天的 RDA (膳食攝取熱量) 約為 3,000 卡路里,羅馬士兵的平均每天可能只需要約 60 克蛋白質,而古典時代的軍隊並不是 24 小時待命戰鬥,在總體戰那樣的浩大戰爭出現以前,絕大多數的戰鬥都是以一場會戰做結,所以羅馬軍團有時會進行異常艱苦的行軍、一整天在做戰鬥訓練、或著乾脆無所事事,熱量消耗因時而異,根據駐紮地與戰鬥需求,這些條件都會有所變化

彼得那會戰中對戰長槍陣的羅馬士兵,不過這場讓馬其頓滅亡的仗只打了一小時

由於肉搏戰的體力要求,即使是短時間的戰鬥,比如羅馬對決馬其頓的彼得那會戰 (Battle of Pydna) 只打了一個小時,即使是這樣,體力消耗也是巨大的,希臘人歐納桑德 (Onasander) 則建議在戰鬥前給士兵們酒足飯飽、飽餐一頓,以便讓他們為這種爆發式的消耗做好準備,空腹上戰場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漢尼拔曾經在特雷比亞戰役 (Battle of the Trebia) 跟羅馬人對峙的時候,利用對方沒吃早餐這一點,用飛快的努米底亞騎兵把共和國軍隊士兵的耐力給耗盡,以至於羅馬人渡河行軍後,已經沒有剩餘體力來對抗早就吃好飯的迦太基軍隊


(三、)食物配給與運輸

與其他古典國家如迦太基跟希臘不一樣,前者都是士兵自己自掏腰包購買糧食的,而在羅馬,絕大多數的軍糧供應都是政府負責,根據歷史學家李維 (Livy) 的說法,他說羅馬士兵的口糧都是在每個月的第一天供給的,開頭提到的歷史學者波利比阿提到羅馬士兵所配給到的糧食費用從他們的工資中扣除的,而羅馬同盟的軍糧是由羅馬政府支付的 (羅馬士兵:),這與馬略改革之後的軍制有關,第一是士兵的裝備是由政府支付、不過不包括食物,第二馬略提倡士兵自己帶著裝備走而不是靠運輸車隊,軍糧直接配發給士兵一來也是不需要運輸車隊拖累行軍速度

馬略改革後,士兵幾乎把傳統錙重都背在身上

而軍糧本身的獲取實際上跟你的地位很有關係,騎兵能獲得的口糧要比步兵要多上三倍,羅馬人的同盟軍騎兵也比步兵多了兩倍,言而總之,步兵能拿到的份額反而是最少的,因為騎兵在羅馬基本上都是有財力的人當,但這種不平等的現象不是固定現象,越到晚期所有士兵的口糧都是一致的,特別是大戰當前的情況下,而羅馬人的軍糧制度是一個很超前的發明,固定的配額代表了士兵不會有吃太少或吃太撐的情況發生,再者運輸條件並不允許攜帶不容易保存的食物上戰場,而軍糧的固定配給雖然不能說好吃,但是能填飽肚子。

由於馬略改革的因素,羅馬士兵絕大多數都帶著自己的裝備,至於多餘的食物跟物品怎麼帶,完全看羅馬士兵自己帶的奴隸,通常羅馬的小隊會有兩個僕人跟一頭驢子或騾子,但根據行軍的狀況,特別是急行軍的情況下,只能帶上最基本的食物與器具就上路,而除了運輸問題,還有存儲的問題需要解決,在非洲戰役期間,凱撒的營地缺乏適當的儲存設施,導致大量糧食在雷鳴般的冰雹中給砸了個稀巴爛,進而泡水腐爛,羅馬人明白,為了盡可能長時間地保存穀物,穀物的溫度和水分含量必須保持盡可能的低,才能保證食物的可食用性。

帝國時代最基礎的軍團單位,"Contubernium",又被稱為小隊,有八個軍團兵,兩個僕人

不過羅馬士兵總會想要去找些好吃的,除了直接掠奪外,羅馬士兵還時常跑出去找野味來吃,歷史學者撒路斯提烏斯 (Sallust) 提到西元前 107 年努米底亞戰役期間,有一名來自利古里亞  (今天義大利北部熱那亞附近) 輔助軍團士兵到處收集可食用的蝸牛,希望能添些菜,除了軍糧與野味,假如你手頭上有錢,也可以與跟隨軍隊作戰的商人購買額外的食物,但羅馬軍團是個令行禁止的紀律軍隊,這類購買時常受到嚴格約束,前 146 年羅馬人圍攻迦太基城時,指揮官西庇阿 (Scipio Aemilianus) 下令商人提供的食物不能太奢華,只能是樸素、平淡的。


(四、)羅馬軍人吃什麼?

1.穀物
穀物理所當然是全球所有人最常吃的類別,在羅馬人的軍糧中,穀物大約佔羅馬口糧重量的 60~75%,絕大多數的羅馬軍糧通常只吃小麥,避免吃大麥,普林尼寫說:「大麥麵包在早期被大量食用,但日後受到譴責,現在大麥主要被餵給那些名譽掃地的傢伙」,之所以要用大麥這種馬飼料來羞辱人,一種解釋的原因是假如用太嚴酷的懲罰會使士氣下挫,而在共和國時期,絕大多數的士兵都是自己家裡有財產的,比起體罰,這種榮譽性質的處罰更能折辱他們,布匿戰爭中指揮官對付逃兵或該受到懲罰的人員,常以大麥作為懲罰性口糧



不過在緊急情況下,該吃的還是得吃,龐培跟凱撒在打內戰的時候,就不得不以大麥充作軍糧。在一般情況下,麥子都是羅馬人在每個月首先會拿到的軍糧,大多數的軍糧份額約為 64 品脫,64 品脫約為 31 升的麥子,一升差不多就是 1 公斤,不過這個數字不是準確的,因為羅馬的士兵軍制一直在變,在共和國時期,軍團人數數量不固定,端看元老院需要徵多少人,帝國時期才算稍微固定,以帝國時代來說,奧古斯都的軍團最小單位是 8 個人的小隊 (Contubernium 或 Squad) ,一天的小麥口糧差不多就是 8~9升,而麥子通常還帶著殼


羅馬人經常會把麥子磨成粉,進而做成麵包,被稱之為 "Panis Milaris",麵包都很容易大量生產、運輸或儲存,適合充作軍糧,同時不容易在高溫下變質,保持通風良好下,也不容易發霉,差不多在第三次布匿戰爭後,麵包開始成為主要的軍糧支付品,一名羅馬步兵每月可獲得 26 公斤麵包,羅馬士兵通常都是團體的情況下取得小麥並料理,使得他們不得不自己磨煤和烤麵包 (羅馬人是會自己帶烤麵包機的ㄏ),或著在大戰前夕指揮官會要求把士兵身上的小麥磨成粉做成麵包,這種粗麵包比白色酵母麵包更有營養,更容易消化,保存也更常更久

重現羅馬麵包的過程 (來源: Roman military bread making)

2.非穀物類的軍糧
對於一個人生活活動需要的熱量來看,蛋白質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對需要征戰的軍人來說更是如此,羅馬人的軍糧除了佔了絕大多數的穀物外,還有起司、豆子、蔬菜等等食物,其中豆子是真的多到不行,羅馬人幾乎餐餐都吃豆子,包括豌豆、蠶豆、鷹嘴豆、扁豆和羽扇豆。雖然說羅馬人的食物被認為是樸素的,但羅馬人是知道飲食是要多樣化的,多多攝取不同營養,比如歷史學者迪奧 (Cassius Dio,迪奧哈哈) 就曾說不列顛人的飲食單調可憐 (英國食物難吃果然自古以來嗎),來對比羅馬人食物的豐盛。

(1.)肉類
有一個誤區在於,羅馬軍團好像不吃肉? 然而這實際上是一個怪異的誤解,將羅馬軍隊中吃肉者歸類成蠻族,所有的羅馬資料都顯示,羅馬士兵是吃肉的,軍隊中的肉食可以追溯到共和國時期,絕大多數都是典型的軍事飲食,普魯塔克 (Plutarchus) 指出羅馬人認為肉是士兵膳食的正常組成部分,老加圖 (Cato the Elder,就是開口閉口都說迦太基必須被毀滅的傢伙) 傾向於素食,但他認為吃肉是因為它可以增強他的身體有利於服兵役,一般來說羅馬人經常食用的肉類最主要是豬肉,而牛肉也會被食用但要比豬肉昂貴許多。


羅馬軍隊以多種形式食用豬肉,包括用水煮熟、火烤、製成香腸 (Farcimina)、火腿 (Perna) 或培根 (Lardum / Laridum),除了肉類的食用價值外,豬肉中的脂肪還可以用於製作餅乾,或著是用肥肉製成鹹醃豬肉,這些食物中,最受羅馬士兵歡迎的是鹹豬肉,因為鹹豬肉可以長期保存,又下飯,還有大量的熱量可以補充,而在古羅馬,成年豬的平均體重在 40~70 公斤之間,約 75% 的重量可以生產可食用的肉,除了豬肉,羅馬人也很喜歡吃羊肉,在與猶太人作戰期間,羅馬人就曾繳獲不少羔羊吃。

有鬍子手環者大概是凱爾特士兵,而羅馬北方諸族都熱愛吃肉,直到現代的法國亦然

雖然說到這樣,羅馬人自己所吃的肉的比例還是不算太高,羅馬士兵的肉類配給量為每天一或半磅,羅馬士兵絕大多數吃的仍舊是穀物為基礎,更有可能的口糧是每天半磅肉差不多 163 克,少吃肉是軍人應有的簡單飲食特徵,不少羅馬士兵抱怨說,他們是被迫吃肉的 (這種要求我從來沒見過),不少歷史學家都指出,嚴格的軍事指揮官在西班牙對軍隊進行處分就是強迫他們吃肉,不過這邊強迫吃肉只是強迫吃簡單處理過的料理,有推測指出,在這之前軍人都很喜歡花俏的料理肉類,所謂的強迫可能就是吃樸素食物的意思 (紅酒燉牛肉改成水煮肉那樣)。

(2.)蔬菜
羅馬人跟蔬菜可以說是緊密相連,有一次薩莫奈大使 (一個居住於羅馬北部的拉丁民族),捎來信使跟老加圖許諾給他黃金時,正好在做菜 (不是那個做菜) 的老加圖拒絕了,說簡單的事物要比黃金貴重的多,許多羅馬人物的名字都跟蔬菜有關,大名鼎鼎的辯論家與文學家西賽羅,他們名字意義其實就是鷹嘴豆,有人勸西賽羅改名但被他拒絕了,跟老加圖理由也差不多,而羅馬人以小農且亞平寧地狹的體系下,穀物跟蔬菜才是羅馬人的主食。


絕大多數的軍團兵所吃的蔬菜,都是豆子,比如在日耳曼地區的伊諾斯 (Novaesium) 軍團營地的植物殘骸的分析,里頭絕大多數的殘骸 53.1% 來自於豆類。豆子經常與小麥一起,當作軍糧的一部分發配給羅馬士兵,一個人大約有 110~130 克的扁豆與各種豆類,除了豆子,羅馬人也很喜歡大蒜,並把大蒜充當做藥品與食品使用,這些蔬菜大約可以提供 190 卡路里和 1.5 克蛋白質,他們本身的營養價值還是在維生素跟礦物質,以及其他養分。

(3.)起司
羅馬人食用由牛奶、綿羊奶和山羊奶製成的起司,製作起司的擠壓器出現在各個軍事地點,這表明起司都是部隊自己製造的,由於奶酪重量輕且便於運輸,儘管在文獻上幾乎沒有記在羅馬人有沒有吃起司,但根據器物,起司很可能是戰役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4.)橄欖油
住在地中海,不能一日無橄欖油,羅馬人的橄欖油在迪奧的文稿中被列為羅馬人的每日食品,所以可以 99% 確定,羅馬人是會用橄欖油的,估計羅馬每日的橄欖油配給量為 7 厘升,約 2 又 1/2 盎司。


(5.)飲料
假如一個人在羅馬軍隊裡只喝水,其實會被當成異類,比如羅馬歷史學家形容努米底亞人只喝水跟野人一樣,羅馬人喜歡喝的飲料就是葡萄酒,在與安條克三世 (Antioch III) 的戰爭期間,軍隊供應的陳年葡萄酒 (Vinum / Oinos) 量大到需要好幾艘貨船來運送它,酸酒 (Acetum ) 是正常的軍隊飲食的一部分,羅馬人經常把酸酒和水混合,稱之為 "Posca" (看過羅馬影集的肯定不陌生),作為一種飲料,不過在戰場上喝酒實際上是一個很危險的事,羅馬內戰期間,尼格爾皇帝 (Niger) 曾經下令軍中只能喝酸酒,因為那酒精濃度比較低 (但還是要加水)。


酒醉被視為不守紀律的表現,通常酒醉常常發生在異民族的輔助軍身上,比如高盧人,在梅陶盧斯會戰時 (Battle of the Metaurus),羅馬人闖進迦太基營地,發現守營的高盧人全都喝醉了,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不只凱爾特人,羅馬人自己在紀律崩潰時,常常有買醉的現象,雖然喝酒很可能會誤事,但這不妨礙酒成為羅馬士兵的標準伙食,在奧古斯都的軍團編制下,一個小隊裏頭可以獲得大概四瓶酒,而絕大多數的羅馬人都不會直接喝,而是一定要加水,否則一杯不加水的酒就會讓人酩酊大醉。


(五、) 如何保存軍團的食物

在古代條件下,穀物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儲存,第一種是將其直接堆放在穀倉地板上,第二將其裝箱,或將其堆放在麻袋中,堆放穀物會佔用糧倉的所有地板裡,導致無法分辨新舊穀物,如果將糧食儲存在木箱中,儲存面積會損失約為 30%,因為木箱子本身也占空間,用麻袋儲存糧食則是最實用和方便的方法,因為可以分辨新舊,也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間,從軍隊的角度來看,麻袋用來庫存周轉要容易得多,麻袋的材質有利於水蒸氣和熱量的散發,使穀物保持涼爽和乾燥,使用麻袋也方便發放糧食,一個袋子承重也有個 70 公斤。

一個3D建模的羅馬倉庫

通常糧食都會儲存在同一個地方會使管理更方便安全,另外倉庫倘若需要轉移,會受限於貨車的載貨量,所以在運輸糧食上,多半會在路上建立中轉糧倉,讓運輸方便得多,在運輸過程,羅馬人會期望用更少的貨車和馱畜,以避免車隊拉得太長,被半路截擊,由於儲存食物的地點非常重要,多半會以重兵與堡壘把手,而在拉丁語裡,這種堡壘就被稱為 "Castra"或"Castilla" 也就是歐洲中世紀城堡 (Castle) 的詞源,而駐軍 (Praedisium),該術語有時代表那些駐紮以保護倉庫的士兵,這類沿路的補給倉庫可以利用河流與海洋來加強運輸,比如黑海與不列顛就有很多類似的倉庫

創作回應

基金會
感謝帝國人的介紹,我記得歐洲的推廣種植也是因為軍團征戰與移民的讓葡萄種植遍布歐洲(以前帝國人的文章好像有講到)

最近剛好在看“帝國的誕生” 老加圖還真的對迦太基滿滿的恨
2022-05-25 12:03:44
帝國人
羅馬各地的殖民地其實就是複製本土的生活到邊疆去,不列顛到處都是羅馬人的Villa,植物跟作物合適就會跟著過去囉
2022-05-26 12:34:57
一劍封邪兵燹
原來是食物的過去啊!和酒的過去啊!
2022-05-25 13:34:47
帝國人
對ㄉ
2022-05-26 12:35:01
該隱
蠻難想像一群粗壯的士兵在軍營裡揉麵團的畫面www
不過是每個人都會做麵包,還是有所謂專門在處理的打飯班呢?
2022-05-25 22:40:38
帝國人
都是要自己做,通常時間緊迫士兵要自己磨麥、烤麵包,至於有沒有麵包師我是沒有看到ㄋ
2022-05-26 12:35:28
Jimwhahle
可以想像羅馬軍隊餐的味道
粗麥麵包沾油醋(橄欖油+酒醋)、炒豆配起司、煎烤鹹豬肉
都是好儲存又容易料理的東西
2022-05-26 09:01:24
帝國人
對阿,這種飲食一直延續到帝國476年滅亡,在當時的菜單也跟我里頭講的共和末期到帝政差不多,不過肉類的比例是有上升的
2022-05-26 12:36:24
garyc6073
起碼一定要習慣否則餓著肚怎樣作戰
2023-05-07 00:07:35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