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經營篇:淺論平台對創作者的重要性

夏目上將 | 2022-03-11 17:53:27 | 巴幣 44 | 人氣 328

前言:

我曾在Penana的網路小說平台寫過經營粉絲團相關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就有提到創作者應該要將自己化為一個平台,才能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但要成為平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多數的創作者,其實都是選擇一個平台來經營自己的人氣。

這無可厚非,畢竟時間跟心力有限,想要成為平台也很需要運氣。所以這邊另外寫一篇跟平台有關的短文,來討論創作者為什麼需要加入平台。


一、平台是甚麼?

平台的概念存在已久,但這個概念真正開始發揮自己的優勢,是從網路時代開始。

這個詞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或者說他其實是一個可跨各種領域的概念。

從最原始的形式開始講,所謂的平台,其實就是一個收集與發散資訊的工具。比如說在社區的公布欄,貼滿各種廣告與管委會的公告,這就是一種平台的模式。

報章雜誌某種程度上也擔負起平台的作用,雖然資訊交流的效率非常差,畢竟是紙本無法突破物理限制。

電視也能算一種平台,只是大多時候散播的效率比收集的效率高很多。

更小規模的作法,把數個人集中到一個空間,彼此交流意見,這也算是一種平台。

進入網路時代後,BBS站到論壇網站到社群網站,都包含平台的概念在裡面。重點在於資訊的交換,收集與發散。如拍賣網站、新聞網站等也都包含著平台的概念。

由於網路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資訊交流的效率變得很高,很容易就能把大量資訊集中並發散出去。所以平台的概念在網路時代得到很大的發展,而平台的強勢也漸漸地浮現出來。

現在的平台能做到的事太多了,像Youtube,Facebook這些網站都有很大的流量,而這些流量可以透過資訊傳播產生利益。這種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就是現今網路上平台為王道的主因。

甚至可以說整個網路就是一個巨大的平台,人們在網路世界收集資訊,然後在現實世界發散出去。

就因為這個概念實在太廣泛了,所以很難給一個公認的定義。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用平台,事實上當各位在這篇文章的時候,各位就已經在用巴哈的平台功能了。

可以發言可以互動,這就是平台的概念顯現方式之一。

二、為什麼創作者需要平台?

這就要討論到創作的正向循環,我個人是這樣定義的:

循環1. 完成一部作品
循環2. 分享一部作品
循環3. 得到其他人對這部作品的回饋,從中得到繼續創作的動力
循環4. 開啟新的作品創作

要維持創作熱情,不停創作下去,就需要正向的循環。如果一部作品不發表也不分享,那麼我個人是覺得腦中想想比較輕鬆,何必特地寫出來?

而要分享,循環2.跟循環3.是必要的。過去文字創作者分享作品的做法不外乎是走商業出版或者同人販售會來散佈,但隨著網路時代來臨,現在不透過網路分享的作家真的很少。

過去台灣的BBS站小說就造就了不少名作家,如九把刀、橘子、藤井樹、痞子蔡。後來的網路小說網站也造就了御我、天罪等有名作家。

由此可知一個能夠分享並且得到回饋的平台,對創作者來說有多重要,因為這不只是能夠得到正向循環的燃料,也是能夠更上一層樓的階梯。就連日本,也有很多輕小說家懷抱著在網路上發表,然後被出版社看上的夢。因為平台能帶來名氣,名氣就可能帶來買氣。

三、創作者目前面臨的平台問題是甚麼?

台灣的創作者缺的不是發表小說的平台,就算現在的新冒險者天堂也關了,還有PoPo跟新的beanfun文學星可以發表。

除此之外,青文的愛創作,巴哈也算是一個可以發表的平台。我還看過在臉書,噗浪,IG經營的作家。甚至於鏡文學這類提供訂閱模式的平台都有。

創作者缺的是甚麼?缺的是能提供流量的平台。以前中國的小說網站還沒崛起時,台灣在網路上發表小說的平台大多能提供不少流量。

BBS站的連線故事版,可以養出一本至少四十萬銷量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甚至像鮮網、冒險者天堂等都是只要貼文就能得到注目跟流量。有流量就有曝光,有曝光就能得到很不錯的回饋。有回饋就能刺激創作者的創作欲望。那個時候的網路小說創作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網路上總是有看不完的故事。

但這幾年,各個可以發表小說的平台,文字創作者能搶得到的流量大多少得可憐。因為這些平台的流量在衰退,或者流量的分配組成在轉變。無論如何,像2000年前後那種網路小說可以透過網路小說平台取得大量關注的可能已經消失了。

沒有流量的平台,發表了小說也沒人看,沒人看那就算貼再多也沒用。我就曾考察過相關的數據,結果是絕望的,台灣靠小說的人幾乎九成九的流量都是跑去過國外的網站,連PoPo都慘到不行,現在的PoPo流量甚至低於Penana。而這個情況隨著年輕一輩少子化以及習慣使用中國平台,只會更嚴重,不可能逆轉。


所以說,缺了這麼一個平台,台灣的文字創作者就算再努力,也很難有機會突破困境。大多數的人就算到處貼自己的小說,也難以提升人氣。

結論:平台是沒有限制的,受到限制的是創作者自己的心態

很多創作者在發表時並不會去考慮平台該怎樣,流量該怎樣的問題。

大多時候就是看哪裡人多就去哪,至於貼了之後有沒有人看,聽天由命。

台灣現在不存在能夠支持文字創作者持續發表小說的網路平台,至少從流量來看沒有。所以與其在台灣貼,還不如去國外發展,至少國外的平台有流量。

現在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點,有些甚至都去起點發小說了。就算在那邊不太可能賺到錢,但至少點閱數字好看很多。

我個人是覺得,現在台灣做小說平台的都有些天真,以為只要網站架好功能做好,就會冒出一堆人來觀看或創作者來提供內容。但實際上是,大多數人寧願跑去看外國流量更大的網站平台,也沒人想回來用台灣的網站平台。

(這牽涉到使用者習慣跟人氣的群聚效應,不多提)

照這情況來看,或許還是別去那些過氣的小說網站比較好。反正觀念不改,他們的流量永遠都上不去。不主動出擊,只是想透過現有的創作者跟讀者帶來人氣。那怎麼看都沒機會成長啊,因為現在的使用者都跑去看外國網站,創作者自己溫飽都有問題了,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幫小說網站帶來流量?

如果繼續拘泥於一定要在台灣的網路平台發表,那麼就要有沒甚麼人看的心理準備吧。所以我才說只有放開心裡的侷限,不要再想著要在台灣功成名就。只要能在國外的網路小說平台發表文章並得到關注與流量,那還是有機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的。




創作回應

夏目上將
有流量的平台不需要創造者,不然現在的社群網站也不會那麼囂張了。

不要把自己的創作看得太有價值,至少對那些大流量的平台來說,你的創作有跟沒有都差不多。

現在已經不是以前那種你傻傻的創作,人就自動回來的時代了。
2022-06-25 11:23:51
TsuKiKuang
 如果您將眼界放到英文網路小說的話,這種說法就不準了喔?畢竟網路上多的是wordpress.com的小說。如果你寫得夠好——好到能留住讀者的話——自然就能累積起某些程度的盈利收入。
 若要一起來檢討創作者的話,我也會這麼說:大部分我讀過的網路小說,品質非常差,只能靠某些噱頭來維持讀者的興趣,而我們若要考量「不需要創作者也能存在」的盜版與盜文平台,他們就絕對無法跟古今中外的小說相抗衡。
 他們專心經營人氣,或專注於任何「寫作之外」的技巧與知識時,自然而然就無法無法精進寫作了吧。
 而如果不看重自己的作品或創作技巧,那種經營方式應該比較接近內容創作者或網紅,而非寫作者了:這種方法並非不好,但我不認為那是「創作者」會想走的路線——創作者是因為他們會創作,才會被稱為「創作者」,而網紅就是因為想紅,才會被稱為「網紅」。難道不是這樣嗎?而這樣說起來,推薦YT這種影音平台,會比推薦小說平台還要更應景吧?
2022-06-30 13:33:25
夏目上將
我沒有那個要注重經營就不需要好好創作的意思,而是你想要經營,就不要只會傻傻創作。而且難道你談經營就沒辦法好好創作了嗎?好吧,可能真的有不少人做不到。

當然,你說的那種理想我很羨慕,的確如果能好好創作誰還要經營?但現實是不是允許人這樣做,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不會說你講的東西不對,其實你對創作的觀念非常正確,太正確了,正確到我不知道該說甚麼。我相信大部分剛踏入創作圈的人也都是這樣想的。但我還是覺得能兼顧寫作跟經營的道路是存在的,我想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就不需要再討論了吧?

至於你說的創作者定位問題,我只覺得,真要是一個精進自我的創作者,根本不會浪費時間上網發文的,因為你上網就是在自我宣傳,在自媒體的時代,誰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網紅,尤其是能創作出內容的人。想要避開網紅之路,那就是關掉網路,只顧著創作,創作出來就去投出版社。這才是真正正確的創作之道吧。

我是覺得我做不到啦。
2022-06-30 14:56:20
TsuKiKuang
 我覺得倒不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這種情形,而是大大您的論述力道十分弱——若要檢討創作者,卻無法談論中文寫作圈子的文化資本裡,廣泛缺乏免費資源的這種貧脊現狀,也無法討論寫作技巧在實際運用於讀者身上時的效力(還有寫作技巧是否存在,以及技巧本身的重要性),而這些話題都與「心態」無關呢。
 這就像投資房地產,如果沒有土地或房子,就算你再有心,也不會能投資的。而就算你有心,市場也有發展空間,你卻沒有資本額,「心態」就只是心靈雞湯程度的論述。
 您似乎只意識到網路發表以及出版社這兩條道路,然而,「書本」這種東西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單獨一人——就能製作的高價產品喔?網路上多的是書本裝訂教學,現在也有很多獨立出版教學——出版社只能靠市場數據分析以及低價書本製作來賺錢。當然,這是完全不思考「人氣」時的作法呢。但,就算要討論人氣,我依然覺得您沒有搞清楚這篇文章到底想討論「什麼樣的人氣」。
 如果只需要月均22k的利潤,平台就根本不需要您所說的「大流量」。Wildbow在開始於部落格上連載之後,就能收到贊助訂閱了。他的Patreon數據也一直都有公開——Patreon上也多的是寫手(writer)類型的創作者。如果真要說人氣,您應該舉例計算人氣流量跟利潤金額的轉換比例,然後再舉證說創作者需要多少人氣才能達到22k吧?
 而且這種舉證也應該要附帶上,「平台推薦機制之下的漏洞與黑洞」,計算作品作者被平台徹底遺忘的機率吧?LK對中國網文作家的採訪裡的大佬雖說,有作品完結,編輯就會簽約,但實際上會有多少作品完全掉出系統的認知網,也是在支持平台後*必須強調的風險*吧?(而且您也沒討論到平台編輯的重要性,更不用說各個平台的編輯風氣了。)
 如果您想說,這些部分是放在後面的文章,然而我讀到的只有「巴哈不適合作為小說發表平台」,而非實際解說這些機制該如何被研究、利用。換言之,您八成是告訴搜尋這些文章與相關知識的人,他們在網路上混久之後自然會知道的資訊,且並未提供數據分析——搜尋引擎及推薦系統的實際資料。(1/2)
2022-06-30 17:50:32
TsuKiKuang
 再者,您似乎將平台視為「帶給作者曝光率的工具」,然後您所追求的卻是「實體出版」?為什麼做網路平台的科技公司,會想接起跟傳統產業的出版業務?這個邏輯,小弟我真心不明白:就算平台只提供POD好了,印刷的工作過程跟網路平台的維護設計,也是完全不同的專業啊?鮮網當年的滯銷倉儲地獄,應該有在ptt之類的論壇上留紀錄吧?尖端的原創星球可以出實體書,是因為尖端本身就有出版業務。但網路看文的機制,跟實體書籍的行銷,有完全不同的付費牆,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完全不同的行銷、推薦邏輯——所以就您的看法來說,寫作者不僅要理解平台的運作機制,還要能賣書?
 我個人相信,中國網文經營典範應該會比鮮網這種「先出網文再出實體書」的惡性倒閉案例,還要成功吧?如果您想說,日本網文也有很成功的文庫本化案例,但這又會回到「人氣」定義問題了:日本網文文庫化會適用於輕小說的邏輯,而日本輕小說作家也只有在進入中堅等級時才能勉強全職。您是想要那種程度的人氣嗎?換到台灣的話,競爭難度只會提升,不會下降——因為台灣人的娛樂很多、很雜、很廉價。
 我從您的文字中,感到您至少是希望有人可以回饋您的作品,賺錢經營僅是其次⋯⋯吧?或許這個想法,只如一絲絲微光般垂掛在您心簾上,但這種程度的人氣——有人跟您討論您的作品的人氣——難道不夠嗎?
 讀了您在Penana的《數據分析應用入門課程》之後,發現您對於這些數據的分析,是全然專注於「宣傳」上,而我認為,這應該就是為何這種網紅作風讓我感到十分詭異:如果對您來說,宣傳手段跟人氣是有直接連結,那作為主要商品、*真正的商品*的小說到底跟人氣有何關係呢?您解釋了非常多宣傳跟人氣之間的關係,卻沒解釋為何會有特定比例的人直接跳離小說作品?這不會給您一種,鬼打牆、環繞在迷宮四處卻是不去迷宮核心打王的感覺嗎?我想,這個迷宮在您看來應該不是圓形的循環狀,而是有一個筆直在遠方、隨時都有可以前進的終點吧——我可以想像您重複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呢。
 我覺得這樣繼續問下去的話,我會忍不住在這裡問出太私人的問題。所以我想分享一件布蘭登.山德森跟他朋友談到的發現:幾乎所有小說、漫畫、電視劇或電影,只要是跟寫作者相關的故事,就一定處於兩種極端:一是談寫作新手的故事,二是談寫作大佬的故事。這個世界上少了業餘寫作者的,日常生活的掙扎奮鬥故事,這些業餘寫作者卻也是實際上的多數人呢。(2/2)
2022-06-30 17:50:59
夏目上將
呃…這個,其實我寫的這些整理文很多都只是在整理心得,或許某種程度有在宣傳理念的意思,但我自己也知道當不起大大這個詞,就別叫我大大了。

你有去看我某些文章,這還蠻讓我高興的,如果我再年輕個十歲,沒甚麼生活壓力,或許會覺得遇到知己,想跟你討論這些東西三天三夜。

啊不過殘酷的現實就在於我真的沒這個力氣了,還請見諒。

最後有一點點小小的澄清,我寫這些雜文的時候,都不是站在創作者的立場寫的,相信你也看得出來對吧?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比較像心得整理跟紀錄,這不是創作。

至於身為創作者的我對讓自己的作品看到這件事其實是不在意的,我已經脫離寫小說是為了給人看這個層次了,更多時候我只是想寫出我想寫的東西,把自己腦中的那些想法寫成文字。而寫作對我來說更像是娛樂,不是事業或志業。我不追求創作的極致也不追求甚麼華麗的筆法,能把東西順順寫出來我就覺得很開心了。

因為我寫所以我快樂,至於宣傳這種事,我從來是不在意的,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討論,這就隨緣,有的話也不會開心到哪,因為我已經很開心了。

更深層次的問題其實我沒考慮很多,你不要看這邊好像丟一堆小說了,其實我電腦裡還有一大堆,只是斷頭或寫不好,不好意思給人看。有時候真的是有寫有開心,但我也不想給人一種這個人怎麼一直斷頭開新番,不好好把故事寫完的感覺,所以都藏起來了。

關於創作的部分我的心意就是這樣,至於行銷經營的部分我是覺得我沒力氣談,就這樣吧。不是不想談,實在是知道自己狀況不好,不想讓你等回應等太久。可能你心中還有不少想討論的點,沒辦法跟你好好討論我也很過意不去。但我想要討論深入這些就已經不是要爭哪條路才是對的問題了,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我收回,很抱歉沒仔細琢磨你文章的深意就講出這句話。
2022-06-30 21:13:58
TsuKiKuang
 就我對油管主跟實況主的工作業務所知,他們雖然有所創作,但真正的工作內容卻是平台數據分析。我也知道,能聘僱團隊的油管主,發布每支影片時都會準備好幾十張影片縮圖、幾十個不同措辭的標題,就是為了要應付YT難以預測的演算法——而YT在業界裡,已經有非常頂尖的推薦機制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大把時間可以泡在YT上,但如果沒泡這麼久,就不可能明白網紅這種新興工作模式背後的,真正的專業了。現在很多人會對流量所帶來的利益,感到憧憬,而我想,我應該是希望大家能好好正視這種工作的專業,才會如此、做出這麼多留言吧。
 
 之前我有想推薦您這東西,但因為感覺這麼做會太過踰矩。但我想您所需的,或許應該是文壇那種十分穩固、扎實的傳統架構吧:「想像朋友寫作會」最近有做共伴式課程。從純文學、文學研究到出版跟申請國藝會獎金等等,從文壇到創作都一手包辦,而且他們,應該是台灣第一個團隊,有認真想做大規模寫作工坊,並催生創作社群吧。
 
 社會人士也有社會人士能做到的戰法呢~而且想像朋友的補票價也相當划算。
 
 當然,文壇也算是「平台」的一種形式吧。文壇也跟通俗場域的網小平台非常不同:創作者不需要提心吊膽分析推薦機制的演算法跟數據呢。他們會比普通的網小更專注於寫作技術,但只要有人願意寫、願意拿給他們讀,他們就會願意交流喔。
2022-07-01 09:14:31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