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圖書館唯三的漫畫,活寶很搶手基本上借不到,只有諸葛四郎跟另一個系列的漫畫很少人借閱。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看了,動漫畫風不太適應。
諸葛四郎
今年新春賀歲片有興趣的不算少,至少諸葛四郎不在第一列。
當初本來是必追素還真跟金士曼起源,起源因故最後就沒看了,而素還真看完之後,我對它最大的仁慈就是當作沒看到,不特地發心得文批評它。再來,就是今天才去看的這部諸葛四郎了。一進戲院就覺得這部片票房令人擔憂阿,包含我在內,整聽只有五個人,這已經不是回不回本問題,而是擔心它會賠多少...。
故事講述著傳說中的龍鳳雙劍,只要集齊雙劍,合璧便可無敵於天下。傳聞中龍劍在魔鬼黨手中,但遭到魔鬼黨叛徒盜走後下落不明。而鳳劍則輾轉流落到桂國國君手上,魔鬼黨為了得到鳳劍,對桂國的公主玉兒下手,將她戴上魔鬼黨特製的面具,只能拿鳳劍交換面具鑰匙,以此為引帶出諸葛四郎為了拯救公主而展開的冒險。
整體劇情簡單明確,一條線通到底,節奏明快,幾乎沒有多餘的支線。所以劇情流程上是順暢的,問題在於風格顯得有點搖擺。簡單的劇情編排看起來明明是為了吸引親子客群,但是劇中大量的老時代冷笑話我很好奇是否能讓小朋友客群覺得喜歡,或者真得好笑嗎?少數點綴還好,但劇中大量的老時代笑料,看到後面是真的有點尷尬阿。成年人尷尬,小孩子覺得不好笑的話,這些笑料情節想吸引的客群實在有點意義莫名。
至於畫面風格,可以說是十足的走在一個「堅持原汁原味」的路線上,並未因為是好幾個世代前的人設,而有所重製。當然,這個決策是好是壞,我想還是比較見仁見智的。畢竟諸葛四郎的畫風確實是老時代了,但如果換了新風格是否還能說是諸葛四郎呢?不換的話,對小孩的吸引力年齡層侷限就會更加降低。
不過畫面風格雖然是老時代,但是武打動作倒是豪不馬虎,堪稱水準之上。動態捕捉的技術運用得當,打起來行雲流水,頗有老武俠見招拆招的靈魂。
演出時也帶有舞台劇的表演效果,類似印度劇到一個段落會進入歌舞橋段一般,在魔鬼黨登場的歌舞橋段時,其實多少有點想到花木蘭,就畫面技術展現而言,國片動畫能有這種流暢的歌舞,還是讓人蠻肯定的。
整體而言,流暢的畫面呈現,快節奏明確的劇情推進,還有老武俠風滿滿的武打橋段,都是值得肯定的。缺點則是劇情雖流暢,但細節處邏輯稍有不足,且音樂偶爾會有不太搭配的音效出現,再來就是遍佈劇中的奇怪冷笑話,這些笑話這個世代已經幾乎沒人在使用,讓人好奇這些冷笑話元素的安排是想吸引什麼樣的客群?感覺在親子跟老讀者之間的拿捏,想要全都滿足,卻顯得兩邊都稍顯不足,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
這部片還是挺值得帶小朋友一起進院觀賞,尤其是如果接觸過諸葛四郎漫畫的話,作為情懷的重溫也是非常值得。對我而言,小學時星期三圖書館課一進館衝去翻諸葛四郎的回憶全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