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又開始反思自己在公會的言行舉止是否得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萬萬沒想到我小時候看到的一些古書典籍居然會在此時用上,曾子這句話的意思:「我每天都會好幾次這樣反省自己,我替人謀事,沒有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來往,沒有信守承諾嗎?從老師那邊學到的道理,沒有印證練習嗎?」
溝通的意思是先去搞懂對方的意思,接下來就是進入環節,如果只是閒聊聊過就算,那自然沒有壓力。
但如果無意中答應別人什麼,那就得要時時記如果在心上留意著。我知道很多人會慣性答應別人,哪怕只是簡單的飯約、電影約,但日後卻忘記了。別人嘴巴雖然不說,但心理肯定不是滋味。
更有甚者,就開始腹誹對方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長年累積下來對於人格信用這塊就會受損嚴重,大家都會說:「那個XXX都騙人,每次都說好啦會去,結果事後都放鴿子。」
所以我常說不要隨便答應人家,你答應就要做到,尤其是男女感情更是不能打馬虎眼。不然你把人家的期待情緒勾引起來,人家還以為說妳有那個意思,結果只是敷衍了事。
這不叫溫柔體貼,這叫水性楊花!
所以我真的不喜歡感情上隨便的人,男女都一樣。你今天愛一個、明天愛一個,那你把我挑逗到有點好興奮好開心,結果事後就放置著不理不聞,打招呼都懶了。
哎呀,說不氣人是騙人的。我嘴巴不說,內心卻有點小憤怒。
如果是真的做不到,或是不敢給保證,就不要滿口好好好。當然,有些人很莫名奇妙,會一直逼你承諾他,那怕你已經跟他說:「我要看狀況,有消息馬上通知你。」
到最後他會說是你騙他,故意對外把話說得很難聽,合理化他自己行為。遇到這種姓盧的,我都會非常頭疼,尤其是職場上不答應也不是,答應他也不是。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到,還一直要求別人做這個做那個,留下來加班他還不滿意冷嘲熱諷。喔,想到他又有點小生氣。
所以我常說朋友跟戀人一樣,要專情不要濫情。我們不可能每個朋友心情都顧慮得到,有些無法配合或是聊不上來的人,盡量要推掉讓他/她去找別人當朋友。
是的,那怕是過去非常要好的朋友,如果兩人感情淡了,或是已經不常見面,就要慢慢淡掉。(我相信你們也經常發生,就是我本來跟那個某某某很好,結果三個月後形同路人,雙方都懶得回訊息。這就是標準的感情淡掉了,無須強求要續緣。)
不要有社交強迫症,我要照顧到我每位朋友的心情。我是一個廣結善緣的人,這樣下去肯定會出事,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尤其結了婚年紀越大,時間越是珍貴。
這點我聽我娘說過,她年輕時好多朋友可以天天聊,結果一結婚就斷的差不多。對朋友是很抱歉,但真的沒時間出去溜溜,尤其是第三胎我妹之後,所有時間都給了兒女。
想到這邊,我不禁感嘆我怎麼過去都不會想?以前只覺得我娘好煩卻沒想到一個人要把小孩養大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那種年紀輕輕就結了婚,社會社交斷的差不多,又沒念什麼書的女人。老了要面對社會是多麼緊張恐懼的高壓力。
請跟自己親娘多說我愛媽媽,有些事情晚了就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