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20210511學習畫圖的心得:輸入比輸出重要

提姆奧瑟 | 2021-05-11 13:58:55 | 巴幣 104 | 人氣 296

給自己的筆記,因為發現了學習寫小說與學習畫圖的共通點

1. 輸入、輸出

能提升畫圖能力的是「輸入」。
而「輸出」的行為是讓腦能夠熟練地使用輸入的資訊。
輸出越多,輸出的速度越快。
但如果長時間沒畫就會降低腦袋成像輸出的速度,就好像如果我們長時間沒說中文,也會很難擠出單字

輸入有很多種方式,觀察實際的景物、素描臨摹速寫。
在這之中可以獲取「軟資訊」與「硬資訊」
軟資訊是潛意識可接收到的龐大資訊量,含糊但資訊量大
硬資訊是有意識地觀察而量測到的結果,把所學的「知識」連結實際所看到的物體
例如在這個透視關係下這個物體會有這個壓縮率,透過觀察知識得到的驗證,
進一步加深對該特定資訊的印象,因此硬資訊的資訊量小但能夠實際被運用在畫圖中

舉之前我三年前寫的斷尾小說的一句當例子:

テディを見るや否や、ナナコはなんと、目をキラキラしてきた。しかしはっと我に返り、ふんと明後日に向いて「ふん、子供扱いしないで、私はこんなもので喜ばないよ」

至今我還是不敢相信自己能寫出這種句子,但這是因為有「硬資訊」(透過字典與前後句子推敲而學習到該單字與文法的意涵),以及極為龐大的「軟資訊」(將至今所聽過的日文會話比對,無論有無記住,都能當作有無違和感的基準),也是因為看過大量的日文小說(輸入)及有自己的執筆經驗(輸出)。

現在回頭看那部小說發現了一點文法錯誤,不過那都是小問題。畫圖也一樣,不應該太拘泥於小細節。

2.知識與野性

沒有知識的情況下臨摹大量的作品是「野性」,運用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培養對繪畫的直觀
這也是小嬰兒學習語言的方法,最直接有效,也比字典所教的字義還要自然(因為有現實世界五感的其他資訊影響這個字的用法)

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還需要學解剖學、透視、光影、攝影、電影理論、構圖等等知識?
因為「知識」讓我們更有「效率地」學習「野性」。

例如當我理解了日文的文法時,學習韓文就更輕鬆了,兩者有極大的共通點,我就不用從零學習韓文。不過因為運用及聽取韓文的「野性」不夠,還是很難講出口,光是知道理論是不夠的。

或譬如我大概知道人體的骨骼長什麼樣子(知識),但如果沒有觀察在各個角度跟動作骨骼是怎麼配合肌肉變化的(野性),我就沒辦法畫出來

所以師生之間的教導只是傳授這種「知識」而已,實際上一個人的繪圖能力,取決於「野性」量的多寡。一個大量臨摹作品的人可以不用知道解剖學就能畫出很好看的圖。(但基於我的學習方式,我會傾向於學習知識。)

最近學習了許多知識,但到頭來,我還是用自己的「直覺」來畫圖。知識是無法凌駕直覺的。

3. 連結

有時無論我們再怎麼觀察、練習、獲取新知,還是無法讓畫技進步
就是因為這些資訊沒能在腦袋迴路裡產生「連結」
也就是在繪畫裡,到底有什麼「核心」的要素?
能透過很少量的時間就能夠掌握這些資訊的「共通點」的人,也就是擁有畫圖的「天分」
就算大佬直接告訴你他的企業機密,那也是他的答案,
我們必須自己體會才能理解,輸出就是考驗自己理解的最好辦法

以上簡單說明自己腦袋裡整理出來的想法,
下次可能想來介紹動畫裡面常用的構圖法。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