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閱讀〈羽毛〉中

Maidenless Runt | 2021-03-13 12:21:45 | 巴幣 1030 | 人氣 410

閱讀〈羽毛〉

又是閱前告知,本來是計畫寫得更多的,但當做完大部分資料的筆記後,實際整理時才發現,這個過程實在是太超綱也太掙扎了,為了以防我又心態炸裂,所以只好先放一部分出來。
在第三點部分,主要參考了未來簡史還有非理性的人兩本書,也夾雜一些別的,是很片面的梳理,老實說已經有點超出題目範圍,總之算是我第一次整理認識的嘗試吧。


2. 羽毛故事大綱(作為一點都不簡短的前期提要)
 
  有一天,男人(主角)的同事兼摯友巴德為了慶祝孩子的出生,請單位裡所有人抽雪茄,並邀請了男人過幾天來他們家裡,帶著他的妻子享用晚餐聚會。
 
  男人帶著些許抗拒而無奈的妻子(弗蘭)一同到了朋友鄉間的住處。第一個迎接他們的是巴德家的孔雀(喬伊),夫妻倆驚訝於孔雀的出現,也從開始想要敷衍應付晚餐的心情,稍微轉變的有所期待。
 
  巴德穿著隨興的出門歡迎兩人,三人在門口相互寒暄幾句後進了屋,女主人(奧拉)正等待著他們,巴德將弗蘭烤的麵包交給奧拉讓她回廚房料理後,就帶著客人於電視機前入座,電視正播放著賽車事故,三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巴德藉著要拿酒為理由離座,這時弗蘭注意到電視機上方駭人的牙齒石膏模型。奧拉端著飲料與零食來到客廳,巴德隨後也端著飲料歸來,並且注意到弗蘭對牙齒模型的關切,他就與奧拉分別述說了過去幫奧拉牙齒矯正的事情。
 
  奧拉自述自己從小有一口爛牙,她的父母和前夫都不關切,唯有巴德願意為她付錢矯正牙齒,那個模型是她想要用來提醒自己感謝巴德的紀念,說完巴德鼓勵她露齒一笑,她充滿喜悅的笑了。
 
  屋內突然傳出嬰兒哭聲,奧拉先進去關照,留下三人無聲地等待,嬰兒哭聲漸止,巴德帶著男人與弗蘭進到餐廳用餐,四人用餐期間又是一陣無謂的談話,嬰兒哭聲又響起,弗蘭說她想要看看這嬰兒,但奧拉婉拒了她,接著是孔雀在屋頂上蹦跳啼叫,眾人的話題轉到孔雀身上。
 
  奧拉說她從小就想要養孔雀,在她與巴德生活與經濟穩定後,她央求巴德買一隻孔雀,巴德四下打聽,最終在鄰村買下了喬伊。嬰兒哭聲響起時,巴德終於建議把嬰兒帶到餐廳,當男人與弗蘭看到嬰兒後,他們被嬰兒奇醜的長相驚嚇的失去言語,兩人勉強稱讚嬰兒,巴德為孩子的樣貌找著裡由,而奧拉則是毫不在意的逗弄嬰兒。
 
  當嬰兒又在鬧脾氣時,奧拉勸巴德把孔雀放進屋裡作伴,巴德帶孔雀進來的期間,弗蘭懇求奧拉讓她抱抱孩子,奧拉把孩子交過去後開始訴說嬰兒名字取自他的祖父,他的祖父年輕時立志要讀完百科全書,而他也確實做到了。當弗蘭好奇這樣的男人後來怎麼樣時,巴德卻簡短的說他在伐木意外中身故了,死後的微薄保險金也早被妻子用罄。
 
  孔雀進到屋中,立刻與嬰兒玩耍起來,場面一片融洽和樂。男人突然領悟到,巴德夫婦之所以不在乎嬰兒的醜陋,是因為他們還有未來可以期待,而到了未來,過去的種種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他祈禱著不要忘記這個夜晚,不過未來的自己卻說,當時他不知道這個願望的實現,會是自己的不幸。
 
  當晚男人與弗蘭回到家後便熱情如火的做愛,後來,男人說一切都變了,但不是因為那天的緣故,真正的改變出現時,就像發生在別人身上一樣。弗蘭沒再去過巴德家,但每當她提起總是充滿惡毒的埋怨。
 
  現在兩人的生活都已經不在同過往,他與巴德也有了莫名的芥蒂,然而他永遠記得那天晚上的結局,在離別的門廊,奧拉送給弗蘭幾根孔雀羽毛,他們彼此相互擁抱道別,在回家的車上,弗蘭緊貼著男人,把手放在他的大腿上。
 
 
3. 生活究竟為甚麼成為了現在的模樣?
 
  在每一個故事開始,都是另一個故事的結尾
 
  因果構成了故事,故事闡述世界,現在的世界是由過去諸多因果鏈條所組成,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繁多因果碎片組成的巨大故事之中。如果要掌握「生活究竟為甚麼成為了現在的模樣?」這樣的問題,就必須思考現在的「後果」是由什麼樣的「前因」所驅動的。
 
  如果把視角從現在的我身上逐漸拉遠,由眼前向後直到能窺見全貌的方式看待「甚麼塑造了我們的現在」的問題,也許可以得出以下的推論:
 
  個人感知了現在。
  家庭塑造了個人的期許與際遇。
  社會塑造了家庭
  意識形態經濟基礎塑造了社會。
 
  對於生活在混亂世界裡的人們來說,外界事物就是對存在恆久的威脅,因處在生物貧困線之下發生的飢荒,由於人們遷徙和環境惡劣導致的瘟疫,遵循強食弱肉叢林法引發的戰爭,過去和近現代的人們就在這些危機的環伺中,經歷著生死疲勞,輪迴不休,生命短促如洞中燭火,只能照亮黑暗世界的微不足道的一隅。
 
  在與小麥的長期對抗後,人們利用經濟基礎的改變,改善了生存環境,並且從中誕生了神祇信仰,也是人們首次編織的第一張龐大精妙的意義之網,當然,也可以說是意識形態的浮現。
 
  當提到意識形態這樣的詞彙時,大致上可以這樣解釋:
 
  一是,一群彼此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大量積累後形成「觀念」,觀念包含人們對於事物主觀與客觀認知。
 
  二是,信仰與觀念系統要形成意識形態,必須滿足特定前提,意即他可以讓人們得以用來對某種政治制度做出辯護,藉此實現某種「社會秩序」,並且提供「根據」與「方法」。
 
  不管怎麼樣,意識形態大致上可認為是推動世界這個「表面故事」運行,並且以無中生有方式存在的「裏側故事」,只存在於「觀念世界」中。
 
  所謂的「觀念世界」,是處在「客觀現實」與「主觀現實」兩個世界間的想像世界,他與如重力、兔子、斧頭之類的客觀現實,還有疼痛、幸福、悲傷的主觀現實的先天存在不同,觀念世界中的神祇、信用、藝術都是此類,都是虛構卻在世界發揮真實影響的事物。
 
  農業革命緩解了人與外在世界的激烈對立,宗教信仰賦予人們合作的目標,近現代的故事擴大生存時空後,又進入一段穩定停滯的時期,生命與生產都長期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直到科學進入,意義之網突然變得無比真實,過去的故事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能在虛幻與真實之間切換自如,工廠與內燃機把生產推動到過去無法想像的規模,大量的產品帶動平價消費,消費與生產的循環繁榮生存的願景,物質生活達到前所未有的豐饒。
 
  與經濟並行的是裏側故事的大轉向,宗教信仰因為人類對外在支配力的增長而衰微,過去西方以囊括生到死全部生活的神聖化儀式,為了順應趨勢而發生的新教改革,除卻繁瑣的宗教儀式,要求人們以自身面向上帝。這種消除所有中間媒介,返回「人本」的訴求,卻在無意中提供了下個故事的倫理基礎,可以粗略的將這段故事稱之為「資本主義」的「理性化」,一個由理性組織社會生產的過程。
 
  有了「理性」和「人本」兩樣故事之因後,我們終於能進入到現在眼下的故事裡,也就是「現代性」的現場
 
  現代性是甚麼?
  「現代性」就是一項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簽了契約,從此規範了我們的生活,直到死亡。很少有人能夠撤銷或超越這份契約,這份契約決定了我們吃什麼、做什麼、想什麼,也決定了我們住在哪裡、愛什麼人,甚至如何死亡。
  現代性即是人本理性兩者構成的集體心智
 
  理性可粗略派分為工具理性價值理性,前者以實踐為途徑,使工具方法達到最高效率,像是技術的不斷突破創新;而後者是基於固有價值為基礎,所採取的行動選擇,例如為了實現社會正義而採取抗爭。
 
  在現代性萌芽初期,兩種理性還能相互保持著平衡,但隨著技術與產能飛速成長,科學帶來的豐碩成果讓工具理性漸漸不再依靠價值理性,手段取代了目標本身,貨幣從交換的媒介成為交換的目的,故事的意義日漸凋零,故事的力量卻如明星冉冉上升,最終簡化成一紙簡單的契約,放棄意義、換取力量
 
  然而在失去劇本之後,也同時意味著人可以自己選擇扮演甚麼樣的角色,人可以運用簽下現代性契約換來的力量自己創造一個新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人是無所不能,世上沒有任何絕對權威,每個人可以透過自己的理性認識世界,沒有比個人更高級的組織權威,甚至理性將成為新的權威。
 
  人文主義因此誕生,它賦予了人類生存的意義,由崇拜上帝轉為崇拜人性。人類開始朝內尋找體驗中的意義,並據此為意義凋零的宇宙創造意義。
 
  兩條現代的故事主線大約如此:
 
  人本說的故事是一個開掛般的故事──只要你想,一切都被允許
  理性說的故事則是黑色幽默的故事──主不在乎,一切皆無意義

  似乎只要人本始終能夠壓制住理性,那麼人類的故事還是會有個幸福快樂的未來,然而人文主義也並非完美無缺,在底下也有諸多價值取向此消彼長,惡鬥不休。
 
  傳統的人文主義,也就是自由主義,為個人體驗增添了重量,並且與過去的集體認同、部落情感融合,形成想像共同體,與溫和的民族主義偕手並進,卻又引發新問題,例如種族衝突、群體與個人的爭執、內戰等問題。
 
  由此派生出了社會主義,強調集體的感受更高過個人,共同的行動才能締造真實意義。
 
  在戰爭的境況下,有些自由主義又選擇與達爾文物競天擇學說結合,將尼采的學說片段作為口號「戰爭是生命的學校,那些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成為進化人文主義,或者說是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
 
  在1914年開戰後,自由主義者失去了繼續撰寫故事的能力,底下派生的社會主義者認出無能的自由主義不過是作為壓榨、剝削、階級社會的遮羞布,它第一個以群眾為重心,爭奪故事舞台主導權;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者也跟著以自由主義的自私不過是偏袒平庸之輩,妨礙人類進化的腳步,以超人為故事終點,奉菁英為核心,站到兩方的對立面。
 
  在這場人文主義派系的亂戰中,人類好不容易自以為建立起來的嶄新故事被摧毀的支離破碎,當數百上千萬的人類面對他們製造的工具時,生命如同被絞肉機輾過般粉碎成面目模糊的肉塊時,他再度被拋回那個無助渺小的存在。
 
  在大屠殺中,人,比起其他存在其實也沒有特殊之處,他不過是極其普通的存在,甚至不比他製造的工具崇高。
 
  站在現代性的荒原上,人面對自我空前膨脹價值絕對空虛,徹底的精神分裂,他所能做的只有再把自己交給這個已由供需織就得商品世界
 
  新的故事說的不再是意義本身,新的故事不強求誰去創造任何意義,新的故事不談意義,談的是價格一切皆可訂購意義皆可訂製,你想要的生活意義,都能藉由消費買到;所有問題都可以被定價,經濟增長是無限的解決方案,「要想解決問題,需要擁有更多;為了擁有更多,必須生產更多」。而商品的本質就是有使用期限,因此所有藉由購買換得的價值都是短暫有期限的,在有效期限結束後,人的意義也隨之湮滅於下一次的消費間隔中。
 
  你可以追求你想追求的任何東西。
  你追求的任何東西最終皆無意義。
 
  於是生活成為了現在的模樣。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吟月氏樹海
而4,巴德夫婦為什麼不會遇到和主角一樣的情況?答案正是紙鶴所說的「作品中根本沒提及」
原因是巴德夫婦的相處雖然也有些小問題,但作者對於兩人之間的描述,並沒有刻意埋下負面敘述的伏筆而以正面形象居多。
以傑克忽然提到電話為例、以弗蘭不喜歡長髮而為了丈夫才勉強留髮為例,我會認為作者是故意要對比巴德夫婦的小確幸和傑克夫婦的試圖模仿卻失敗,去陳述一個諷刺類型的故事。
而「這只是一個階段,還有下個階段」則是想告訴讀者,若是懷抱著這樣樂天的想法天真過活,最後也很可能因此稀里糊塗的日漸沉淪。
2021-03-14 17:57:34
Maidenless Runt
那為甚麼他們要模仿巴德夫婦生活?他們從中看到甚麼價值?為甚麼這個價值是小確幸而非家庭價值的神聖性?為甚麼他們會失敗?如果作者的目的是為了諷刺,那為甚麼就正好最關鍵他們失敗的過程偏偏不提及?

這就不是個諷刺類型的故事。這就是在談論所謂人們認為的家庭價值,到底是甚麼?作者透過巴德展現傳統價庭價值的一面,作為對照,主角一方展現的就是渴望著自由,不太相信價庭價值,迷茫的生活感,再看見本來不相信的東西是他們也渴望的東西時,他們去追求了,可是又失落了,但是為甚麼那個價值又會失落?作者沒有提及,這就是作者高明的設計,也是他對現代家庭價值的質疑。

現代家庭的價值有何好質疑?為甚麼要質疑穩定的價值?這就是我寫中篇去探討歷史脈絡的原因。

你既然知道我要探討的是歷史脈絡下的現代性問題,又為甚麼一直抱著自己對這作品的「警世的小品文」觀點不放?
2021-03-14 18:41:47
吟月氏樹海
而關於沒有共鳴這件事,我想我該道個歉。
這裡其實有兩個意思,都有些已經講到快結尾而起了點調侃的壞心思,但腦袋短路沒講好。真是抱歉。

1.是想藉由「樹海問號」過後的前文來詢問「幸福家庭是怎麼樣被營造出來,而後又是怎麼在結尾被狠狠的否定掉」中的幸福家庭何在?
巴德夫妻的幸福並沒有在文章結尾消失,而在我看來,傑克夫婦只是被一時景象點起了一些生活激情的星火,而在並未提到長短的空白過後迅速消逝。
充其量是被親友炫耀股息過後,開始買股票而迅速慘賠套牢的模樣。
這裡是想問紙鶴的幸福家庭,究竟是哪一方?
而非對傑克本人沒有共鳴。

2.則是看見紙鶴與我的想法差異如此之大,想調侃我與紙鶴的差異,期待紙鶴反笑我兩句。「共鳴」二字則在這邊。
2021-03-14 18:17:59
Maidenless Runt
所以為甚麼現代家庭的價值,變得跟投資股票一樣,而不再是主流敘述中強調的牢固、相惜、永恆的價值?為甚麼你會用股票這種交易市場的比喻來形容?這就是為甚麼我寫中篇的理由。

在我看來他們都是處在我在開篇時就提到的,擁抱一種暫時的價值觀裡面。
2021-03-14 18:45:23
吟月氏樹海
於是紙鶴在訪客留言裡問我,為甚麼我就說是自作自受就難以共鳴呢?當然並不是的。
作為一個喜歡創作悲劇角色又自己就多愁善感的人來說,自然是很能把情感投射在傑克身上
造成紙鶴的誤會,真是不好意思。

至於故事裡描繪的消極感,我也並不認為可以靠全靠鍛鍊來全然克服。
就連從歷史脈絡或是從其他作者的故事裡去想像解決的辦法,我都會認為只是鍛鍊的前置作業。
但因為對於空白的解讀完全不同,我跟紙鶴的會延伸去找尋的東西自然也就完全不同。
以我來說,也許是去尋找夫妻相處、感情維繫、小孩尊重、情緒控制、心靈成長這類的脈絡史。

但我人是在紙鶴的文章底下,並沒有轉頭離去而是持續接觸紙鶴的想法也期待紙鶴的〈羽毛〉下 。
雖然想法不是順著紙鶴的思路,但也給我一點稱讚吧! -`д´-
2021-03-14 18:34:15
Maidenless Runt
那你就直說你希望從個人、家庭層次更多的去談論就好啊
2021-03-14 18:51:20
吟月氏樹海
而即使在現在,我對瑞蒙.卡佛也還是很生疏。
想問紙鶴似乎很執著的「生活是何以成為現在的模樣?」是歷史上給〈羽毛〉這篇的定位?瑞蒙.卡佛自己闡述文章寫作的主題?還是紙鶴自己對〈羽毛〉的深度見解呢?

還有紙鶴說「消極無力感讓全世界範圍的讀者都有所共鳴」。難道〈羽毛〉是一篇很紅的文章,而像紅樓夢的紅學一樣,文學解讀已經被整理定調過了嗎?
2021-03-14 18:46:21
Maidenless Runt
你真想知道可以自己去查查嗎...
2021-03-14 18:52:21
吟月氏樹海
我......讓我回答這個自己去查的問題 _(┐「ε:)_

因紙鶴對於羽毛的見解似乎非常用心,我原意是想從紙鶴這裡得到一個你自我鑽研許久的肯定。
但沒關係,我就說說所能查到的資料。
雖然不能感受到確切的力度,但也許可以從《大教堂》這本書的跨國暢銷裡窺探一點「全世界範圍的讀者都有所共鳴」。

但在其他人的讀後感、文評,並沒有提到和紙鶴一樣提出並深度思考「生活是何以成為現在的模樣?」這句話。那我把這句話就當作是紙鶴的深入見解,這樣吧!
2021-03-14 19:34:37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