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毛蟻的巢穴是我做的第一款桌遊,簡單來說,他是生存類的戰棋卡遊。
玩家在遊戲一開始時因為某些理由被困在狹窄的螞蟻洞穴裡。
在巨大的不可思議的身體上,無數多如黑毛的螞蟻不斷地竄來竄去。
龐大的顎怎麼看都很致命,即便鼓起勇氣發起攻擊,貌似也只能殺死幾隻體表上的小蟲而已。
面對爆衝又大肆破壞的怪物,玩家清楚的察覺到,直接跟那東西硬碰硬是無法存活的。
不過並不是因為玩家控制的角色們太弱才無法與怪物對抗,只是怪物太強而已。
目前共有六個角色,他們受到怪物魔素的影響,分別長出對應的生物特徵,並獲得了新能力。
第一個角色是蜥蜴。
受到異變的長時間影響,他左半身都蓋滿了蜥蜴鱗片。
高硬度的鱗片和在戰場上培養出的戰鬥技術,是他最得力的武器。
在所有角色裡,他擁有最具威力的攻擊技能,能使用最少的牌打出最大傷害。
若在遊戲後期接觸了怪物核心,甚至直接化身成怪物,成為玩家的夢魘。
第二個角色是海蟑螂。
貌似是以前黑毛蟻捕食的生還者,對黑毛蟻有著謎樣的信仰。
他長時間的將人帶回巢穴讓黑毛蟻捕食,這一次捕食也是他一手造成的。
反覆接觸巢穴散發出的能量,讓它在全身長出了海蟑螂軟甲和硬化成蟲腳樣的毛髮。
當然本人並不對此感到噁心,甚至認為是恩惠的一環。
一如外表令人不舒服的蟲,他能在地圖上神出鬼沒的現身。
在個人技,透過把自己分裂再重組,他能夠無視地圖的限制出現在遠處。
甚至在接觸了怪物核心後,能直接把其他玩家連地面沖走。
不只有著最噁心的外觀,能力也是極噁心的地形改造等級。
第三個角色是蠑螈。
身為鐵匠的他,對於手臂的異變似乎並沒有特別的想法。
畢竟濕潤的黏膜保護了他,不用擔心火光還蠻方便的。
雖然抓東西蠻不方便的樣子,但時間久了本人已經抓到訣竅也不在意了。
出乎意料的,那黏液同時有藥和毒的能力。
無論是個人技還是接觸了怪物核心後的END技,都能以血量來毒害別的玩家。
在攻擊面上,他甚至可以跟蜥蜴站著互毆。
第四個角色是蝙蝠。
巨大的蝙蝠耳朵和突出的犬齒,令人聯想到吸血鬼;
但異變只給了他跟黑毛蟻交談的機會,獲得的能力都與此相關。
就好比蝙蝠會發出超聲波,他的聲音也有特殊性。
雖然不是完全控制,但似乎他的話更能請黑毛蟻移動。
在接觸怪物核心後,這能力還獲得提升,甚至連其他玩家的移動都能影響。
讓人寸步難行的干涉系角色,他的壓迫感可以說是另一種層面的怪物。
第五個角色是水蛭。
或許是接觸巢穴漫出的能量時間最短,他受到影響而異變的範圍最小,
只有兩手被軟化的無名指和小指,以及覆蓋在那之上的寄生蟲黑色粗皮,
雖然軟趴趴的不好控制,但本人似乎很喜歡。
與其說是能力,倒不如說他很喜歡用異變的部位騷擾附近的玩家。
他的個人技,能夠在不知不覺間吸飽附近的人的血,讓人完全不想靠近。
接觸到怪物核心後,END技則會讓地面各處都充滿毒素。
如果玩遊戲是喜歡心機的那種人,那麼他就是最符合的角色。
第六個角色是幽靈。
同樣因為長時間接觸巢穴漫出來的力量,他的異變遍布全身,
整個人有被稍微刷透明變成了鬼魂的感覺,
為了更活用這項異變還特別穿了更貼近附近地質顏色的輕薄衣物。
正如同他的造型,他是目前所有角色唯一個能偷別人裝備的。
而且,他的END技能也是唯一個能做到閃躲的。
使用著遊戲系統的暗區技能,要最高限度享受這款遊戲,那就非他莫屬。
講完現有的六個角色,要說這遊戲獨特的技能系統。
玩家的卡牌分成手牌(角色血量)、裝備區、執行區。
要移動或者使用技能都是把裝備區的牌打進執行區。
差別就是被用來移動的,會跑回手牌;用來發動技能的則回到裝備區。
簡單來說,這獨特的技能系統會讓牌反覆的在手上和桌上跳動。
玩家可以為了保護稀有卡將他打到桌上,也可以為了止血全力移動來回收手牌。
而說了這麼多,或許會被認為這遊戲是幹翻其他玩家的那種遊戲。
那就不對了,就如一開始所說,這遊戲是生存類遊戲。
所以獲勝手段有兩個,一個是找到怪物核心,並且搶先破壞掉;
又或者直接把其他玩家全部殺光,讓自己成為最後一個"生存"著的人。
備註,目前六個角色的意思,代表我陸續可能推出其他各具特色的角色。
彈性的遊戲系統,加上彈性的獲勝模式,這就是我所做的第一款遊戲。
新增:規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