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日式教條

陸坡 | 2021-01-18 14:47:33 | 巴幣 338 | 人氣 1035

不是一部台灣電影,借台灣對日本人吶喊

台灣的民主還很年輕,至少解除臺灣戒嚴令是1987年,只有34年。比日本任天堂1985年推出的遊戲主機「任天紅白機」還要來的年輕。而這也使台灣的民主進展在某方面讓世界驚豔,不只有短短時間點建立起民主制度或視為華人世界首個民主標竿,這些都免不了為台灣先烈的努力,而2020年辭世的前總統李登輝也是推動台灣民主化總會提起的人物之一。

《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是一部日本導演拍攝李登輝的劇情與口訴紀錄電影,以對自己國家厭惡的日本女大生真里亞在罹患憂鬱症後尋死,無意間與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對話,而探討出一段日本過去武士道精神與一段台灣李登輝政治生涯進程的故事。




台灣與日本、中國,三個國家有著說不完的恩怨情仇,加上諸多亞洲鄰國,如果要說亞洲國家是一部小說,鐵定是一部比金庸、古龍筆下的武林還要更浩大壯闊還有高潮迭起的長篇大作,如今依舊在連載中於歐美人氣居高不下。

從二戰日本戰敗離開台灣、到國共內戰中華民國退守台灣一直到二二八事件的爆發,短短幾年界定台灣對於民主與自我身分認同迷惘和追求的開始,也是到如今台灣人自所以為台灣人的新一代自我認同,都是披著台人前輩、政治實踐者的歷史道標血淚而成的一段現在進行式。




對於台灣民主描繪的紀錄片很多,但先少會有外國來說起台灣民主歷程,甚至探討台灣重要人物史。而在2018年由日本導演拍攝以台灣較為親日有度過日治時代的前總統李登輝為主的電影《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以李登輝與日本少女相互對話的視角,來敘述這段李登輝的政治之路。

整體的拍攝手法是劇情、動畫、與台日人物訪談紀錄三者交錯而成的電影,李登輝本人並未參與演出,而是透過聲優講述關於他的求學中探討關於多方日本、歐美哲學家對於自身的影響,與自我信念和現實之間的拉扯。




哲人王一詞在台灣直翻成「哲學之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一種經過許多培訓,智慧與能力於一身的國家統治者。從年少時批判與辯論的腦力思考到務農作功的體力勞動之道,政治、軍事學問的專研一直到對於自身的慾望虛榮心的把持,才能成為「哲人王」。

對於這樣的敘述顯然這位日本導演對於台灣李登輝前總統有著高度的評價,故能從電影中的諸多安排看見導演各種將李登輝與日本於台灣日治時期的昭和精神作為連貫來敘事的情節。




《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電影中的日本女大生真里亞某方面顯現出日本時下年輕一輩的看法,對於已經僵化的日本政治與長期由老人執政和以血統和世襲把持的日本社會,年輕一輩的日本人其實對此是厭惡的如同真理亞所展現的,他們消極的抵抗,用結束生命來作為無聲的抗議。

導演選用推動台灣民主與親日派的李登輝來對年輕世代一場哲學討論,試而喚起日本新一輩對於自身國家的認同感與不要失去生為日本人的驕傲,以台灣為例告知「日治時代也是推動台灣民主化的一環」這樣的暗喻。




故這部電影雖然打著李登輝、台灣民主、哲學思辨,實際上還是一部日本導演藉由台灣來對日本人吶喊的片子,更直白一點《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並不是一步探討李登輝或是台灣民主的電影,骨子是藉由一位日治時代掌大下親日派的台灣前總統來重新在說一遍日本好厲害的故事。

在日本影評中也有多位觀眾覺得這部作品的政治導向太過於單一、隱藏了日本殖民的劣性、過度強調日治教育與武士道精神的成功,並且帶有大日本主義營造出台灣人想成為日本人是為了更好的風向,讓這部電影評價不一。




導演在電影之前也曾拍攝過日本愛國主義者登上釣魚台的《尖閣ロック》紀錄片,在比對《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電影整體對日本年輕世代吶喊的調性,可以推斷導演本身的政治與對日本自豪感。

這也是其一日本面貌,對於亞洲人去日本工作或在日商,常常可以看見日本亞洲優越論的面貌,但對於歐美等卻又有自卑心理的矛盾感,對比朝日本年輕一輩喊認同日本,不如反向思考為何當今日本會讓如今年輕一代如此僵化與失望,對於喊著要年輕世代認同的日本長輩,但自身的作為該如何讓年輕人信服,世代之間應該是溝通而非又是一套生硬的上下說教。



文章原址:《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日式教條
更多動漫畫電影書籍資訊請參照個人網站
可以點選網站內廣告給予作者小小的支持
喜歡的話請到陸坡的圖像文字回收桶按讚
利用LikeCoin點讚贊助讓創作者繼續寫作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