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國與蘇聯對其在華勢力的援助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 2021-01-17 11:23:07 | 巴幣 1128 | 人氣 550

  在戰後的國共內戰中,美國最初支持國民黨,始於日本受降結束於接收東北。由於華中和華北地區的接收受到中共的阻饒、東北地區的接收受到蘇聯與中共的共同阻饒,使美國企圖強迫國民黨用和平、民主的方法,讓中共進入國民政府,以完成國家統一,美國同時在外交上給蘇聯壓力,使蘇聯自東北撤兵,將東北政權交給國民黨,但事實與所想的相反。蘇聯雖然自東北撤兵,但中共在東北坐大,國共間軍事衝突亦越演越烈。美國因為懼怕捲入中國內戰,乃逐步自中國撤兵,並對中國局勢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蘇聯利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獲盡東北權利,並引進中共勢力進入東北,虛張聲勢。見到國民黨借助美國力量,對華北、東北等地進行強力接收,不給蘇聯獨霸東北的機會,乃逐步協助中共奪取東北的控制權。蘇聯最初是希望利用中共勢力保持在東北的優勢地位;為了維繫遠東和平,以確保其在滿蒙所獲得的利益,且不希望中共發動全國性的革命戰爭,取代國民黨。即使中共在當時發動了全國性的革命,蘇聯對中共的支持度一度降低,但在戰後的國共內戰中,美國基本上只援助國民黨,蘇聯基本上只援助中共。

  美國援助國民政府主要是軍事物資。為了加強國民政府的軍備,將二次大戰的剩餘物資加以轉移和販賣。1946年6月12日,駐華美國陸海軍代表在上海召開會議決定將四艘驅逐艦和四十艘其他艦艇交給中國海軍。6月14日國務院向美國國會提出<美國軍事援華法案>,6月29日國務院即決定協助中國建立飛機總數達九百三十六架的一支空軍,含全部裝備以及訓練費用需三億美元。7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援華海軍法案>,授權總統將兩百七十一艘船艦,無償移交中國。8月30日,中美在上海簽訂<中美剩餘物資購買合約>,依據此合約,美國將位於印度、中國、西太平洋十七個島嶼上的剩餘物資,總價值約六億美元,讓給中國。相對的,美國對於中共沒有軍備以及物資上的援助。

  向青、石志夫、劉德喜主編,《蘇聯與中國革命》,頁539。

  蘇聯對於中共的援助,除了將擄獲的關東軍武器與裝備轉送之外,並透過東北地區貿易的方式進行。蘇聯與中共在東北地區建立貿易關係以前,原先想從國民政府手中獲取東北地區工礦業的優先經營權,但與國民政府的談判不是很順利。蘇聯派軍進入東北後,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的過程,即提出與國民政府合辦東北工礦業的要求。蔣介石電告談判代表宋子文說:「東北原有的工業及其機器,皆歸中國所有,作為日本對中國償還戰債的一部分」。宋子文向蘇方表達此一立場後,史達林回答說:「滿州各項企業,屬於特權公司組織者,應歸蘇聯所有,充作戰利品;屬日本私人者,可交還中國,賠償中國人民戰爭的損失」。在談判中,蘇聯要求中蘇經濟合作,國民政府堅持先完成東北經濟接收再談合作,史達林則堅持合辦企業的具體辦法要在蘇軍撤兵前談妥。1946年1月,蔣介石將蘇聯要求合辦企業等事項告訴來華調處國共內戰的特使馬歇爾,馬耶爾表示:「在任何情形下中國都不應該就合辦企業問題與蘇聯成協議,即使這樣做會推遲蘇聯自滿州撤軍」。1946年2月9日、11日,美國政府在處理東北工礦問題分別向蘇聯與中國政府發出照會:「中蘇兩國就滿州工業合辦問題所達成的任何協議,都違反"門戶開放"原則,是對美國商業利益的歧視」。在這種情形下,中蘇經濟談判無所成,而蘇聯支持中共的意思也越來越明顯。1946年12月21日,蘇聯與中共簽訂貿易合同,透過貿易,東北地區的中共控制地區,於1946年12月後的一年間,自蘇聯進口布匹三千萬匹、米和棉紗五百六十噸、汽油三千三百噸、卡車五百輛、炸藥七百噸等...據統計,東北共區與蘇聯的貿易往來總額,1947年為0.93億盧布,1948年為1.51億盧布,1949年為2.05億盧布。

向青、石志夫、劉德喜主編,《蘇聯與中國革命》,頁522~526。

  美、蘇雙方除了分別支持國共以外.在中國地區也直接的對抗。這主要表現在互相要求對方自中國撤兵上。蘇聯自東北撤兵,是基於《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但蘇聯在得知美國派兵協助國民政府之後,即不希望單獨自中國撤退。1945年12月21日,蘇聯向美國提出備忘錄,要求美國與蘇聯商定,雙方能於1946年1月中旬以前自中國撤兵。在見到美國無動於衷的同時,蘇聯自1946年5月初即從東北撤兵完畢,一方面放手讓中共在東北發展勢力,一方面藉此要求美國迅速從中國撤兵。蘇聯將此事投訴聯合國,聯合國裁軍小組於1946年12月初旬通過<建議各國將駐在外國領土上的軍隊逐漸撤退>的議案。另一方面,因為1946年底發生美國軍人在北京企圖強姦女學生的「沈崇案」,中共也趁機擴大反美宣傳,各地美軍即陸續撤退回國。

向青、石志夫、劉德喜主編,《蘇聯與中國革命》,頁542~544、532~537。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