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跟著十月新番《前說!》一起認識日本漫才文化

Celeste偽晴(躺平模式) | 2020-12-06 19:01:03 | 巴幣 236 | 人氣 665

 近年來,從日本傳來的「漫才」在臺灣盛大發展,逐漸成長為能與相聲、舞臺劇、脫口秀並駕齊驅的表演形式。究竟漫才有怎麼樣獨特的魅力呢?今天讓我們跟著熱播中的十月新番前說!,一起來認識這個劇場界的新秀。

●漫才的起源

 日本漫才文化的起源一般認為是由平安時代近畿地區的「萬歳(まんざい)演變而來,這是兩人一組,在年節期間挨家挨戶串門子賀年的表演形式。因此,漫才便發展出了一種節奏快速、出招接招不斷的搞笑手法(你總不可能在人家家裡待太久吧)。後來到了江戶時代,逐漸演變成為在宮殿中載歌載舞、為武士們祈福的「三河万歳」。

東雲斎所繪的「万歳図」,描述的是平安末期的「千秋万歳(せんずまんざい)」。

 由於萬歲師與幕府武士的往來十分密切,在演變的過程中也染上了日本神道教的色彩,衣著與傳統陰陽師相當類似,例如都會著大衣、戴高帽、持扇子之類。或是也有搭配著傳統和樂器胡弓、鼓、三味線表演的「三曲萬歳」
 然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打,萬歲文化逐漸式微,僅在兵庫縣的播州留有傳人。後來,萬歲文化被來自大阪的學徒繼承,最終在大阪發揚光大,也在此時更名為「漫才」。因此,大阪可謂是漫才文化的聖地。

●漫才組合中的角色定位

 漫才與相聲雖然都是兩人一組表演,但是相聲當中並沒有明確的「搭檔」概念。例如我們熟悉的「吳兆南、魏龍豪」組合,兩位相聲大師都個別組織了「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和「龍說唱藝術群」,平常演出時也會與其他相聲演員搭檔一同演出。相聲雖然也有所謂「逗哏」和「捧哏」的角色定位,但角色是隨作品而異,而非固定由某個人擔任。

 相反的,漫才則有固定組合,並且會為組合取一個名稱。例如《前說!》中出現的真人漫才組合「ふりいくっ!」富田純基、うぶのハツナ)、「BANBANBAN」山本正剛、鮫島一六三),或臺灣的漫才團體「達康.come」(阿達、康康)等。固定的組合讓兩人能夠長年一同練習來培養默契,藉此更加精進手藝。


 在同一個組合中,兩個藝人更明確的被分為「裝傻(ボケ)」「吐槽(ツッコミ)」兩種角色,前者負責製造笑點,後者負責誇張的戳破。兩人分工明確且訓練有素,平時沒事是不會互換角色的。就技術層面而言,藝人講話的語速快慢、停頓秒數乃至於語調的不同,都很大程度的影響了笑話是否好笑,漫才師將搭檔的兩人明確分工,各自磨練技藝到極致,這也是日本匠人文化的一種體現。

在《前說!》的官方網站的角色介紹中亦有明確區分角色的擔當。

 由於漫才的搞笑橋段短小精緻,很多我們熟悉的影視作品、綜藝娛樂以及ACGN作品當中,都可見這樣「裝傻、吐槽」的笑點設計,大家今後不妨留意一下這樣的搞笑模式。

●對話型漫才與短劇型漫才

 現在的漫才被大略的分為對話型漫才(しゃべくり漫才)短劇型漫才(コント漫才)兩種類別。對話型漫才注重臺詞中的笑點設計,藉由對話達到讓觀眾會心一笑的目的,是相對較為傳統的流派。而短劇型漫才則是藉由設定好角色情境,以類似角色扮演的模式展現好笑的橋段。
 在《前說!》中登場的兩組主角,便是各自擅長這兩種漫才模式。「常夏」偏好對話型漫才,而「R凸」則擅長短劇型漫才。



●吉本興業

 吉本興業(よしもとこうぎょう)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藝能公司,本部設於大阪中央區,旗下有逾700組簽約藝人,年營業額更是來到可怕的500億日圓。吉本興業和漫才的歷史密不可分,因為「漫才」這個名字便是由吉本興業的宣傳部門發想的。吉本興業旗下的藝人有過半數都是搞笑藝人,說它是藉著搞笑維持生計一點也不為過。

 吉本興業對於搞笑文化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有五十餘年歷史的「吉本新喜劇」,這系列的節目除了在大阪的劇場現場演出之外,也在電視上同步放送。捧紅的搞笑藝人更是不計其數,例如從「日曜笑劇場」發跡的落語家明石家秋刀魚(明石家さんま)、漫才團體DOWN TOWN(ダウンタウン)等。吉本新喜劇也積極發展海外市場,2015年曾派遣漫才團體「車庫拍賣」來臺公演,而「漫才少爺(漫才ボンボン)」更是長期駐在臺灣,以中文演出推廣漫才文化。

漫才少爺演出『台日文化差異漫才』。

 演出喜劇的劇場經常冠有「花月」之名,例如「梅田花月(うめだ花月)」、「吉本祇園花月(よしもと祇園花月)」等。吉本興業也在大阪建有劇場「難波豪華花月(なんばグランド花月)」,可容納約900席的觀眾,每天帶狀的演出喜劇,人稱「搞笑的殿堂」。

《前說!》中(左)與現實中(右)的難波豪華花月劇場。

大喜利(おおぎり


 「大喜利」一詞源於歌舞伎表演中的術語「大切」,意為一場演出之中最後最精采的大軸表演。由此可知大喜利原先是不限表演形式的,漫才、落語等演出都可作為大喜利表演。而近代的大喜利形式是定型於日本歷史悠久的搞笑綜藝節目「笑点」,由主持人出題、來賓在短時間內借題發揮來搞笑,非常考驗來賓的臨場反應、創意及知識儲備量。較為傳統的大喜利,甚至會要求來賓即興作詩或編成歌曲等,沒有一定的文化還做不到呢。

 若是我們將標準放寬,大喜利就成為了現代在社群網站上流行的一種遊戲,也就是俗稱的「神回覆」。例如前段時間在facebook上很盛行的「一句話○○○比賽」、在Twitter上風行的「吉卜利大喜利大賽」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雖然想梗的時間延長了不少,但是要在社群網站的貼文海中抓住觀眾的眼球,還是需要相當的創意才行。

 這裡以臺灣漫才團體「面白大丈夫」的「一句話就要好笑」系列為例:


●《前說!》的觀看體驗如何?

 我必須老實的說,如果是想把這部動畫當成搞笑番來看的觀眾,那可能要讓你大失所望了。先不論劇中主角本來就是新人漫才師的設定,這種搞笑本來就是相當吃文化理解的。美國著名的搞笑影集《辛普森家庭》引進臺灣後,由中配團隊貼合時事設計了許多接地氣的梗,使得親和度大大的上升;日本搞笑動漫的長青樹《烏龍派出所》也由中配老師重新詮釋了劇中臺詞,達到更加親民的成果。而目前動畫瘋引進的《前說!》的中文字幕就只有很忠實的翻譯,對於推廣其實並不利。若是能加點適當的超譯,相信有趣程度也會提高不少的吧。

 不過,代理商提恩傳媒有個非常用心的字幕團隊,如果有在動畫瘋追過《白箱》的觀眾就知道,他們對劇中的細節補充甚至到了必須暫停來看的程度。而這樣的用心這次也依然不變,讓觀眾能更輕鬆的認識漫才文化,這點是相當值得讚許的。

《前說!》的動畫中經常能看到用心的小註解。

 以前我的一個高中英文老師曾說過,如果在聽到一個能讓外國人笑的笑話時你也能一同笑出來,那代表你真正精通了那個外語。雖然《前說!》因為文化差異的因素,讓它註定在海外成為一部小眾作品,但是對於想精進自己日文程度的觀眾,還是很推薦拿它來當進階的教材的。

 當然了,即使不把漫才當主角,《前說!》也是一部帶有濃厚美水鏡老師風格的作品,當成日常輕百合來看也是很不錯的喔。

●結語

 相聲大師宋少卿曾經在與面白大丈夫的對談中提到,雖然大家表演的名稱不同,但是相聲與漫才都是在舞臺上帶給觀眾們歡笑,無需以「笑點比較雋永」之類的標準來區分你我。相聲與漫才雖然因為各國的民情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搞笑模式,但近期由於國際化的緣故也漸漸的互相吸納彼此的優點而進步,成為全世界的觀眾都能共同欣賞的表演形式。其實我們或許不必多做思考表演者背後想傳達的理念,進入劇場就放空腦袋、好好享受一段歡笑的時光吧。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抹茶
留言好像被系統吃了...重打一次

看這篇之前還真不了解漫才
看了漫才少爺的表演覺得一搭一唱式的表演感覺很吃默契,兩位表演者之間的配合也相當重要
在短時間內迅速使觀眾進入情緒需要多次的練習才能達到
不過能讓觀眾留下好印象的表演就是好表演
最後感謝偽晴的介紹[e24]
2020-12-06 19:34:56
Celeste偽晴(躺平模式)
無論什麼行業都是要多次練習才能越做越好呢,或許是我自己很缺乏幽默感,對這種帶給人歡笑的工作特別崇拜,每次看都覺得怎麼能想出這麼合理又意外的梗[e35]
2020-12-07 19:47:58

更多創作